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春季政和大白一芽二叶茶鲜叶匀浆液为酶源,以单位质量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的量为考察指标,比较研究政和大白茶、秀红、碧香早3种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优化筛选最优茶鲜叶原料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技术参数,以期为茶黄素的高效制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最适合于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其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酶源用量0.6g酶液/100mL、酶促反应时间120min、温度35℃、pH值5.2,在该参数下,茶黄素的合成量达2.72mg/g.鲜叶,说明所得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高效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 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料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和不同茶叶状态,即茶叶和茶叶磨碎样处理,同时分析其感官品质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本研究发现用60%乙醇提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水提取工艺,茶叶状态则是茶粉原料浸提效果显著高于茶叶原料浸提效果,且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达到2.3%,是传统红茶原料中茶黄素的3倍,速溶红茶得率达到了38%。结论 以高茶黄素茶叶为原料,并将其磨成粉,用60%乙醇提取作为提取剂制备速溶红茶,其制备的速溶红茶富含茶黄素,为速溶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夏秋绿茶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夏秋绿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促氧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酶添加量1/1000 (mL/mL),pH4.90,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4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产品清香可口,汤色橙红透亮,茶黄素含量高达2.11%±0.04%,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共检测出70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16种,酮类15种,醛类6种,酯类9种,酸类5种,酚类4种,碳氢类5种,其他10种。其中醇类相对含量占比最高,高达32.34%±0.14%,整体香气轮廓主要呈现青草香与花香。该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皇冠梨多酚氧化酶催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合成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O-digallate,TFDG),首先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酶促反应的底物EGCG/ECG物质的量比3∶1、pH?4.0、反应温度35?℃,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TFDG最优酶促反应条件为底物EGCG/ECG物质的量比3.1∶1、pH?4.1、反应温度37?℃;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进行TFDG的合成,并利用AB-8层析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反应液,结果表明TFDG的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85.14%和97%。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佛手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粗酶液提取及其催化儿茶素合成茶黄素的能力,本研究利用缓冲液浸提法制备佛手山药PPO粗酶液,考察料液比、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佛手山药PPO酶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佛手山药PPO酶最适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pH 5.5,反应温度35℃。以反应底物作为研究对象时,邻苯二酚使得佛手山药PPO酶表现出最大酶活,茶多酚与EC表现相当,而EC优于其他三种儿茶素单体。以佛手山药PPO粗酶液作为催化剂,四种儿茶素单体之间成对组合作为酶促合成茶黄素的底物,通过HPLC法检测佛手山药PPO粗酶液催化儿茶素合成茶黄素的能力,结果表明佛手山药PPO酶能催化合成茶黄素TF1、TF2A、TF2B、TFDG,但四种产物的合成率却相差较大,PPO催化儿茶素合成四种茶黄素的为TF1> TF2B> TF2A> TFDG,TF1的合成率达到30.66%。 相似文献
6.
7.
8.
9.
单宁酶对酯型儿茶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单宁酶分解酯型儿茶素的研究,找出在恒定的pH与温度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分解时间及单宁酶的添加量的变化关系,并指出用单宁酶解决茶汤浑浊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曲霉单宁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用营养较丰富的产菌培养基培养生长旺盛的菌丝体,然后再用含有诱导剂的诱导培养基诱导菌丝体产酶,产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酶法制茶专用多糖水解酶的发酵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微生物生理生态学原理,从液体、固体发酵及抗酚性几方面探讨了适于制茶用的多糖水解酶的发酵生产方法及酶法制茶效果的大生产试验,为酶法制茶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研究底物浓度、加酶量、水解液pH值和水解温度对酶解产物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活力和蛋白转换率的影响.首先将玉米蛋白粉顺次进行碱洗、α-淀粉酶去淀粉和高温蒸煮预处理,以破坏蛋白高级结构和去除淀粉,然后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玉米蛋白(10%~15%,m∶V)的限制性水解.结果表明,最适酶解条件:底物浓度13.5%(m∶V),加酶量2%,水解温度68℃,反应体系pH值7.7,总水解时间210min.在上述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28.81%,水解液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1.69mg/mL,水解物抗氧化活性为547.83U/mL,蛋白转化率为36.92%.获得的玉米蛋白水解物的溶解性显著增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显示了其在食品和药品等行业应用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α-淀粉酶对合成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水解,研究酶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水解淀粉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合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用量115U/g,水解温度95℃,水解时间49min,所得产品辛烯基琥珀酸酐水解淀粉的DE值为8.01。通过响应面方差分析可以得出,三个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酐水解淀粉的DE值的影响显著,且加酶量与水解温度、水解温度与水解时间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 蛋白质的酶解是一种能极有效地改善蛋白质特性的方式。而蛋白水解液的特性是由水解程度和水解所产生的肽的结构而决定,这又取决于蛋白质本身的特性、所使用的酶的特性和水解条件,特别是pH值和温度。 一般来说,把蛋白质降解,能提高其可溶性。此外,其乳化能力、持泡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