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制备红葡萄皮中花色苷单体的方法。以乙腈-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水-三氟乙酸(1∶40∶1∶50∶0.01, V/V)为溶剂体系,上相(有机相)为固定相,下相(水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转速为950 r/min,进样量为200 mg,分离得到的组分利用紫外-可见(UV)光谱和液质联用(HPL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次高速逆流分离即可得到3种花色苷单体,分别为飞燕草色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纯度分别为93.7%、95.2%、91.6%。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成功从红葡萄皮中一次性分离得到3种高纯度的花色苷单体,其中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橘皮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1∶0.8∶1∶1.2,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动相流速2.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分离,从200 mg橘皮粗提物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5,6,7,8,3’,4’-六甲氧基黄酮32.8 mg、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0.9 mg、5,6,7,8,4’-五甲氧基黄酮43.5 mg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18.7 mg。产物纯度经HPLC检测分别为98.9%,97.8%,99.2%和99.8%。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波谱分析确定各化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3.
油菜花粉中黄酮苷类的制备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菜蜂花粉80%乙醇超声提取液中的正丁醇萃取物为黄酮苷分离样品,乙酸乙酯:正丁醇:水=2:1:3(体积比)为溶剂体系,主机转速900 r/min,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1.5 mL/min流速,30℃条件下,400 mg样品经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所得产物经HPLC检测,5 h内得到2个黄酮苷单体和1个黄酮苷混合物,经UV、MS、1H-NMR和13C-NMR结构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β-D-吡喃葡萄糖苷(89.1 mg,纯度98.2%)和山奈酚-3-O-新橙皮糖苷(41.9 mg,纯度96.3%),其中山奈酚-3-O-新橙皮糖苷属首次从油菜花粉中制备分离得到,另外对混合物中所含2个黄酮苷进行了HPLCMS分析和结构推断.  相似文献   

4.
研究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组成,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对油菜蜂花粉黄酮进行研究,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分别鉴定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HPLC-MS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制备液相联用技术分离茯砖茶中黄酮类化合物。高速逆流色谱以正丁醇/乙酸乙酯/乙腈/0.5%乙酸水=12:2:3:15(V/V)为溶剂体系,将茯砖茶提取物分成7个流分,各流分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到19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了15个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1),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2),芹菜素-7-O-β-D-半乳糖-8-C-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葡萄糖-(1-3)-鼠李糖-(1-6)-葡萄糖(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8-C-β-D-半乳糖(6),芦丁(7),山奈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8),Camelliquercetiside A(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2),异牡荆苷(13),牡荆苷(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Camelliquercetiside C(17),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8),其中化合物3和6为新黄酮碳苷化合物,化合物1为茶叶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中的三种大极性黄酮苷。小叶金钱草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1∶3)洗脱、葡聚糖凝胶70%甲醇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正己烷-正丁醇-水-冰乙酸(1∶1.7∶1∶0.1,V/V/V/V)两相溶剂系统分离,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得到3个分离组分。对所得分离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1H、~(13)C NMR鉴定,结果为杨梅素3,3′-二-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其纯度达到90%以上。这三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金钱草中分离得到,为今后小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油茶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运用优化的分离纯化方法对油茶粕中黄酮进行粗提和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对其黄酮化合物层析,得到2种黄酮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随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种黄酮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采用1,1-二苯基-3-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体外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44、1.88、2.41 mg/m L,清除超氧阴离子IC_(50)分别为1.38、1.13、1.29 mg/m L。  相似文献   

8.
常春油麻藤花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型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单体,鉴定为矢车菊3-O-6'-O-α-鼠李糖-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6'-O-α-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I)、矢车菊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 3-O-β-D-glucopyranoside,II)、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III)、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IV)、山奈酚(kaempferol,V)、异夏佛塔苷(6-C-β-L-arabinopyranosyl-8-C-β-D-glucopyranosyl apigeni,VI)、山奈酚-3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  相似文献   

9.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新疆圆柏枝叶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新疆圆柏枝叶中的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4∶3∶0.5∶2)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流速2.0 m 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对新疆圆柏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新疆圆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异槲皮苷(a,91.89%)、槲皮苷(b,98.45%)、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c,95.35%),其中c为首次从圆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论:该法快速简便,能够高效分离新疆圆柏中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夏桑菊复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成分,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夏桑菊复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三十二烷酸(3),二十四烷醇(4),熊果酸(5),β-香树脂醇(6),山奈酚(7),槲皮素(8),木犀草素(9),紫云英苷(10),4′-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12),蒙花苷(13)。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杨玲  苏亚丽  陈敏 《食品科学》2012,33(21):145-148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药桑花色苷。以甲基叔丁基醚-正丁醇-乙腈-水-三氟乙酸(2:2:1:5:0.01,V/V)为溶剂体系,进样量50mg,分离得到纯度分别为99.24%、88.5%、99.9%和96%的4个花色苷单体。通过高速逆流色谱(HSCCC)、紫外-可见光谱、质谱进行结构鉴定,初步确定馏分1为矢车菊-3-O-芸香糖苷,馏分2为天竺葵-3-O-芸香糖苷,馏分3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馏分4为天竺葵-3-O-葡萄糖苷。此法高效、稳定、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后,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制备色谱,ODS柱色谱等手段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分离鉴定为β-谷甾醇(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豆甾醇(Ⅳ),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熊果酸(Ⅵ),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苷(Ⅶ),葡萄糖(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Ⅸ),山奈酚(Ⅹ)。结论化合物Ⅱ,Ⅹ为种首发,化合物Ⅵ,Ⅷ为属首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余甘子甲醇提取物降糖活性部位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甲醇浸泡提取余甘子,D101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得到三个部位,降糖活性测试表明30%乙醇洗脱部位(PEA)为活性部位,后续采用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NMR和HR-ESI-MS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方法测定化合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PEA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柯里拉京(5),粘酸-1,4-内酯-2-O-没食子酸酯(6),粘酸-2-O-没食子酸酯(7)。除化合物2外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没食子酸衍生物是余甘子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研究山茱萸乙醇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采用正相常压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大孔吸附树脂、闪式低压正反相硅胶和氰基、反相高压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显示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同时结合已知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再采用H 2 O 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神经保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从山茱萸显示神经保护活性的组分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β-莫诺苷(1)、7-β-O-甲基莫诺苷(2)、7-α-O-甲基莫诺苷(3)、金吉苷(4)、cornolactones D(5)、pollenfuran A(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7)、5-羟甲基糠醛(8)和3,4-二羟基苯甲酸(9);其中化合物pollenfuran A(6)和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7)为首次从山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cornolactones D(5)为首次从山茱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β-莫诺苷(1)、7-β-O-甲基莫诺苷(2)、7-α-O-甲基莫诺苷(3)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39-142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和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P<0.05)。从石油醚萃取物得到物质主要为3个亚麻酸类化合物,分别为:α-亚麻酸、α-亚麻酸甘油酯、3'-甲氧基-α-亚麻酸甘油酯,从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的主要物质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表明油菜蜂花粉中抗氧化性活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洋甘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实验中以L-酪氨酸为底物,空白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罗马洋甘菊乙醇提取物不同乙醇浓度的洗脱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MCI30%(体积分数)乙醇浓度洗脱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最灵敏。该部分洗脱物经MCI、ODS-A柱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化合物: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7.
以桑葚为原料,在经过大孔树脂纯化的基础上,通过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对桑葚花色苷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核磁共振技术对分离纯化得到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桑葚花色苷粗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花色苷组分对脂质体抑制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终确定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水-三氟乙酸(2∶2∶1∶5∶0.01,V/V)为两相溶剂体系,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50 r/min、流速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4个分离组分(组分Ⅰ、Ⅱ、Ⅲ、Ⅳ)。经鉴定发现组分Ⅳ为非花色苷类,组分Ⅰ、Ⅱ和Ⅲ分别为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其含量和纯度分别为17.4、33.7、9.8 mg/100 mg和92.27%、94.05%、90.82%。桑葚花色苷粗提物以及组分Ⅰ、Ⅱ和Ⅲ对抑制脂质体过氧化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77±0.02)、(0.34±0.02)、(0.55±0.04)、(0.68±0.01)g/L和(0.40±0.01)、(0.16±0.01)、(0.22±0.01)、(0.35±0.03)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表征为芦丁(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金丝桃苷(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4)。其中化合物(3)、(4)首次从新疆药桑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伏琳玥 《中国油脂》2021,46(11):44-49
制备了13种低共熔溶剂(DES),用于分离黑种草子油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理化性质的DES的萃取效率,通过快速制备色谱法对最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DES萃取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进一步分离,以UPLC-Q-TOF MS对抗氧化活性高的流分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DES-9(甜菜碱-乙酰丙酸-水,摩尔比1∶ 3∶ 2)为萃取溶剂,所得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在相同生药质量浓度(3.78 mg/mL)下,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约是传统溶剂(70%甲醇)萃取物的2.6倍。经初步鉴定,DES-9萃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3,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戊酸、苏葛三醇、肉桂酸、Odoratol、2-O-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百里醌、藏花酸、鼠尾草酸。  相似文献   

20.
此项目研究了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甲醇浸泡提取野生樱桃李叶,依次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醇提物。乙酸乙酯活性部分采用MCI (Middle Chromatogram Isolated Gel)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后续进一步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 (Octadecyl silane)反向硅胶柱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并与相关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野生樱桃李叶中共分离并鉴定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木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山柰酚-3-O-β-D-木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反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顺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顺式-二氢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黄酮类成分均为首次从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中分离鉴定,槲皮素和山柰酚糖苷是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