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是黑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酒泉市、嘉峪关市对于甘肃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流域内存在生态恶化、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修建控制性调蓄工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新秩序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人与自然共同依赖的关键资源,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在水利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注重区域间和行业间的水量分配,存在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流域水资源生态配置与调度是以流域重要生态保护目标为核心,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统一调配各种水源,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水矛盾,促进流域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调度时,要科学计算生态需水以及可供水量,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生态调度规则,同时注重发挥各种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护和修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廊道,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生态廊道为例,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过程,阐述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存在的问题: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骨干控制性水利枢纽调控能力不足,生态水供需矛盾突出;并提出了治理建议,综合利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措施可加快流域生态廊道的保护与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使得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和生态用水的挤占问题。流域河湖生态需水及保障措施是实施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通过分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采用历史流量法、湖泊最小生态水位法和重要水生生物生境模拟法推导珠江流域重要河湖的枯水期生态需水和敏感生态需水,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滇池流域水资源缺乏、生态需水量不足等问题,云南省实施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在工程的规划实施中,充分贯彻落实外流域调水工程的“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考虑节水措施和对节水潜力的挖掘,后实施调水;先逐年加大治污力度、完善治污措施,后通水;先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引水区环境保护,以确保调水水质满足引水要求,后用水。相关措施实施后,将使引水区、受水区及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减少污染源并促进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汾河流域面临的典型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提出运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汾河流域系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流域内河流水系的原有形态,推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改善,使汾河流域成为带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带动山西全省以及其他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秀贞  李斐  刘扬扬 《人民长江》2013,44(10):101-104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等使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新的变化,流域水资源存在局部污染、湖库水质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用水不足等问题。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大污染控制力度、保证河湖生态需水、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严格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使其利用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入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结合沙颍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动向。树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水资源管理思想,加快推进以绿色化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创新。建立适应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尽快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多学科交叉体系,弘扬节约用水文化精神。研究成果对沙颍河流域实施生态水利建设,实现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环境压力最重的流域之一,流域沿江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流域环境风险突出,受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以致流域河湖关系发生改变,区域生态问题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流域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构建全流域环境管理和治理体系,特别是要严格加强沿江重化工业危、重污染物排放监测与监督管理,实现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修复与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本研究在对流域现状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自主创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水资源模拟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了流域治理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及措施;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水资源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同时在流域综合治理层面首次提出流域初始水权制度框架,为规范流域水资源利用秩序、为公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三个阶段:人类完全屈服于自然的阶段;主动利用和征服自然的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阶段。认为现在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缓慢过渡的阶段。提出:①水资源的保护要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出发点;②应确立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③提高效率和效益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环节;④禁止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⑤尊重自然规律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最后指出,近期水资源保护工作应以建立全面、系统地保护水功能区水质、水量和水生态保护法规和技术体系为保障,以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目标,以保障供水安全为重点,完善以流域为单元、流域与区域结合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道所处位置和现状条件的不同,对区域划分了5种类型,每种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原则。尽量利用现状的地形、地质情况,尽可能采用当地材料及植物护岸,同时,在保证工程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河道生态性、观赏性及亲水性,进行治理,营造水景观、挖掘水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大汶河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大汶河污染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的危害 ,分析大汶河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实现大汶河水质控制目标 ,必须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 ,即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以法治污 ;从末端治理转为源头治理 ;建设好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城市污水 ;治理河道污泥 ;发展生态农业 ,治理面源污染 ;划定大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水文环境变化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水文情势和水质发生变化,一些规律已被打破,原有标准已不适应.因此应该修订设计防洪水位、降雨除涝等技术标准,提高防汛除涝能力;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整治,努力改善水生态系统;建立并完善河网水系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5.
采取综合措施营造人与黄河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营造人与黄河的和谐相处,首先要消除人类活动给黄河健康生命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整合现有的各项措施,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黄河生态系统,减少入黄泥沙,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保障黄河健康用水,达到人与黄河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生态型管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巧生  李世祥 《中国水利》2005,(13):118-120,145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水资源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设计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起源于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的生态型管理同样可以运用于水资源管理,而且优于其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按照生态型管理的基本原理,首先将水资源管理过程分解为水资源开发行为、工程行为、供水行为、排水行为、废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行为等管理单元,再运用生态学规律将这些管理单元以生态产业链的形式联结起来,进行循环经济闭合方式运作,在此基础上以立法的形式将节水与防污确立为每一环节运行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从而推动水资源的产业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以及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源 《人民黄河》2012,34(2):126-127,13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拦蓄洪水,提高河道过流能力,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但同时对河流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导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在城乡分割的二元对峙场景下,走出饮用水安全问题泥淖之根本,在于立法理念的突破,即向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的方向转变。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具有高度契合性:区际公平理论要求矫正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存在的分配非正义、制度非正义和承认非正义;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以权利平等保障为最终依归。在城乡统筹立法理念下,应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突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权利保障。完善和建构适宜的法律制度并确立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机制,以实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太湖湖内污染控制理念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的水环境恶化与生态系统退化已制约了湖泊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湖内水生态修复工程首先要解决重污染底泥的局部薄层精确生态疏浚,为后续生态修复创造必要生境条件;湖盆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应与湖滨带、生态护岸建设融为一体,维护水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更殖再生和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研判山西省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河流水生态承载力,构建 7 条河的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级评估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使用差分自回归移 动平均(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memory,?LSTM)模型对 比预测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1—2021 年,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为一般超载等级。其 中,汾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基本承载,其他流域为一般超载,水环境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对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 承载力影响较大。ARIMA-LSTM 模型预测表明:2022—2031 年汾河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呈上升趋势,涑水河、沁 (丹)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未来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不同幅度波动趋势;2031 年左右, 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将得到提升。建议通过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强 7 条河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来 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