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 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 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对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类 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于复杂介质,炮域共成像道集和偏移距域共成像道集遇到了麻烦:对于相同到达旅行时和相同的水平慢度,反射同相轴可能来自地下界面不同的点,即地下界面的点存在多解性。对于地下界面的每一点,角度域共成像道集却惟一地定义了射线对,因此,数据体中的每一个同相轴只对应地下界面一个点。利用波动方程偏移能够生成可以用于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随入射角变化分析的角度域共成像道集。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容阵列测井仪(CAT)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测井资料,已有的基于高斯权重的改进多相流动成像算法的成像效果严重依赖于数据的来源,对来自某仪器的数据展示出了好的效果,而另外某仪器的数据成像效果很差。分析了已有算法的不足,指出设计成像算法时需要考虑12个探头的响应不一致性,充分考虑流型的特点。给出了水平管及近水平管油水两相流动试验的结论:当总流量不大于300m3/d时,流型是相间界面光滑层流和界面波动层流。对水平井油水两相流动,提出了仅对界面附近区域进行局部插值的成像算法。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理论模型:和一个实例介绍电法(MT、EMAP)资料处理解释中常用到的一种成像方法——残差界面成像技术,它实质上是要提取界面信息,突出电性异常在剖面上的标志,而不管电性异常的绝对电阻率值的多少。其处理方法是对每个单独测点从实测场中减去宏观大地所形成的背景场,得到异常场,最后对异常场进行二阶差分处理,便得到反映电性分层的残差曲线。对每一条测线的每个测点进行类似处理.形成剖面图.即可得到残差电性界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5.
用LWD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仪器获取的井下资料,证实了储层特征在地质导向中应用的可行性。LWD高分辨图像可实时预测地层界面。随着地质导向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某些相关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辅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地质导向。 为了证实这点,我们通过三维结构与沉积界面分析了实时成像资料,来模拟钻井轨迹。对照某井相同层段的高分辨率、低分辨率与实时成像资料,模拟其对地质特征的敏感性。在该处理过程中,对图像资料进行了一系列人工降解(降低了像素分辨率),从而降低了分辨率。因此,可以确定不同特征对应的最小有效分辨率,其对钻井过程中模拟不同传输速率的资料有很大影响。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典型沉积系的数据库,了解我们需要哪种分辨率的成像资料,从而能够有效地在储层内预测界面。  相似文献   

6.
弹性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多分量地震成像方法--弹性波高斯束偏移,同以往的弹性波偏移(Kirchhoff偏移,逆时偏移)方法相比,兼具较高的成像精度与计算效率。该方法通过局部倾斜叠加将多分量地震记录分解为不同波型、不同初始方向的局部平面波,并利用弹性动力学高斯束的走时、振幅以及极性信息进行矢量波场的延拓成像。本文以二维弹性波Kirchhoff-Helmholtz积分为基础,推导了基于高斯束表示的弹性波波场反向延拓公式,然后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求取反射波以及转换波的成像值。针对转换波成像剖面中的极性反转问题,本文根据反射界面处转换波的传播以及偏振特点,给出了一种校正方法。最后,通过数值模型试算,验证了该弹性波成像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简单、要求条件少、成像精度较高的大地电磁测深波动方程延拓成像法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延拓成像法,简称IRC法。首先介绍一维介质情况下的IRC理论,导出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此函数由电磁波上行波与下行波的比值表示;然后具体给出大地电磁测深电磁波反射函数延拓成像法的实施特点和步骤;最后用该方法和拟地震解释法对模型及井旁实测资料同时进行了计算,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此法不仅能使界面正确成像,而且能求出真电阻率等参数,不受上界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盐-沉积边界是共同的地震成像目标,这在横跨几个盆地的许多深度都存在。这些边界有些是盐-砂岩界面;其他的是盐-页岩界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声波和弹性波叠后逆时深度偏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声波和弹性波叠后逆时深度偏移的成像效果,从计算波动理论出发,采用凹陷模型制作了基于爆炸反射界面原理的零偏移距剖面。并根据零时间逆时成像条件,制作了较高精度的声波、弹性波叠后逆时成像剖面。逆时延拓数值试算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均能恢复出准确的地质界面,其中声波在倾斜界面情况下与实际地质模型有所偏移,没有准确实现地震波场归位;而弹性波垂直分量得到了准确成像,倾斜界面清晰,而且垂直分量直接显示出断点和倾斜界面位置,弥补了声波深度成像的不足。图2参8  相似文献   

10.
通常折射波成像仅适用于界面为平面的地质模型,本文将折射波法推广到弯曲界面二维地层速度成像。首先假定被反演的曲界面是由多个直界面段组成,然后逐段反演,再将这些直界面段连接起来逼近被反演的曲界面。文中导出了直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据该方程可逐段逐层完成反演计算。对于层状介质,用折射波可反演出层速度、曲界面的形状和深度,实现二维层速度成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绕射积分偏移是以波动方程的克希霍夫积分解为基础,将散射信号以加权形式加到绕射曲线的顶点来完成的。由于它不能使界面完全归位,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偏离现象,因此,必需使用成像射线追踪再进行一次深度偏移,才能将能量归位于散射点。实践表明,该方法在积分区间或偏移范围大的情况下会严重地降低剖面的信噪比。为此,我们基于该方法,提出一种沿法向进行射线追踪的追踪积分偏移法,这种方法通过两次射线追踪即可实现界面的完全归位。然后换算到垂直方向上进行时—深转换,所得深度剖面可克服成像射线追踪深度偏移有时出现空白区的缺陷。理论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追踪积分偏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速度快、运算简单、信噪比高等优点,可为波动理论深度偏移提供准确的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三参量速度分析中,需要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充求取地下界面的倾向和倾角,然后确定均方根速度.由于进行速度分析所用的地震数据不可能很多,如果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又不高,就很难求准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进而使均方根速度有较大误差,降低了三参量速度分析的整体效果.只要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不是特别差,处理参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叠加剖面上总是能看到地下构造的形态.由于叠加剖面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上都有较大的尺度,所以在叠加剖面上确定同相轴的倾角比较准确.叠加剖面上同相轴的倾角实际上是反射层的时间视倾角.如果知道纵测线和横测线两个方向上的时间视倾角,又知道地层的平均速度,就能求得反射层的真倾向和真倾角.这样求出的倾向和倾角能表示较大范围的反射层结构的总体情况,虽然它与速度分析点上的倾向和倾角有一定的差异,但作为后者的参考值和约束还是可以接受的.采用大范围反射层的倾向和倾角对三参量速度分析进行约束之后,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倾向和倾角出现较大的误差,改善了低信噪比资料的三参量速度分析的效果.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光线投射到图象上,图象上的凹凸变化产生的光影可以刻画出图象的细节。图象上的凹凸变化可视为图象函数f(x,y)的非光滑性,即奇性。地震剖面作为一种图象,其上面的奇性集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如薄层,断裂及各种复杂地质体的轮廓等。所以,照度变换可以作为这种奇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双程全波波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沿逆时方向对源点波场和记录波场进行延拓,并借助于 Claerbout 成像条件,实现了 VSP 与地面地震资料(SRP)的联合偏移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自由面产生的下行多次反射波信息,以扩大 VSP 成像的范围。采用这种宽孔径成像方法的结果表明,即使对单个共炮点道集也能收到相当好的成像效果。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波场外推是对整个记录进行的,因此,处理中不需要特地识别初至,也不需要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对合成数据的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层析成像法波动方程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图像处理技术中的投影与重建原理--CT技术,利用二维Fourier变换理论,从标量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一套适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的投影与重建表达式--CT偏移公式。利用该公式对水平叠加地震剖面作叠后偏移处理,可得到常规偏移地震剖面和压制了干扰波或经过道间内插之后的偏移地震剖面;这种偏移方法适用于信噪比低或具有不等道间距的水平叠加地震剖面的偏移处理,并具有提高信噪比和元"边界反射"效应等优点。文中提供了用该方法对理论地质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地质事件沉积作用及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积岩石是一系列地质事件沉积作用的产物。风暴、特大洪水等稀有地质事件在地质时间尺度中频繁发生。在水盆中某一场所形成一个小层或小层组属积极性沉积作用,而基本无沉积或虽有少量沉积但又被冲刷或剥蚀,使趋于成岩的下伏地层暴露而形成的一个沉积间断面代表了消极性沉积作用。当把这一沉积新理论应用到地震资料解释时,认为每两个小层或小层组之间的层面代表了一个相当长的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同时又是一个反射系数或大或小的岩石物性界面,并由此得出地质剖面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Hubral观测的解析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景忠 《石油物探》1990,29(4):47-58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分解法是一种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新方法。该法把研究区域分解为形态规则的小区域,在各子区域内采用最有效的计算方法求解,能充分发挥各种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提高求解正演问题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叠加剖面中,下伏反射界面的反射信号同相轴呈连续的或带有限个间断点的连续层状图像,各种干扰则呈无规则的图像。对此剖面的振幅数据进行 Radon 变换,即分别向各方向进行投影,层状图像将产生一定形状的光滑曲线,而干扰数据将相互抵消,其剩余数据呈高斯分布。在Radon 域中通过平滑等方法消除这些呈高斯分布的噪声数据,再经 Radon 逆变换,便可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叠加剖面。其结果不改变原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号波形特征。理论与实际剖面的处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良好的压制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面首尾相接,可看出剖面接缝并不明显,同相轴连续性很好,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说明该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