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MO方法能够使来自不同倾斜界面的反射波同时得到有效叠加。根据DMO处理后的CMP道集,可以得到准确的叠加速度。本文在分析Dave Hale和Houston大学DMO算法的基础上,采用FFT算法实现了一种精确、快速的DMO算法。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DMO算法。  相似文献   

2.
速度、零偏移距剖面和DMO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几种目前流行的DMO处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在常规CMP道集上就能实现对DMO处理的各项要求,其中包括倾斜界面条件下均方根速度近似值的确定和零偏移距剖面的构组。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CMP道集的时间方程,提出使用径向CMP道集数据计算均方根速度的近似值和地层倾角;使用横向CMP道集数据以一次动校求取零偏移距剖面,二次动校求取均方根速度近似值。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这些方法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3.
杨新菊  徐峰 《海洋石油》2004,24(3):40-44
文章提出了一种实现零偏移距化 (MZO)的新算法。其方法原理简明 ,类同于倾斜时差校正(DMO)。新算法巧妙的应用波场外推的技术及波动方程偏移的有限差分方法。新算法是在共偏移道集上实现的。对于三维地震资料需应用同方位角共偏移距道集。由于此方法采用了快速算法 ,比同类的DMO方法快一倍 ,其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叠后DMO成象     
近来已发表了很多有关 DMO 的文章,其处理过程也逐步标准化。Deregowski(1987)的文章对 DMO 及其应用作了很好的介绍。叠前 DMO 方法包括辐射法、炮点剖面法和共偏移法等。这些都能改善倾斜层反射和弯曲界面反射的叠加效果。另一种 DMO 是用在常规叠加后,从理论上来讲,叠后 DMO 类似于叠后偏移。当前对地震资料处理的广泛认识是传统的 NMO 和 CDP 叠加不能产生真正零偏移数据。常规叠后偏移总是假设偏移距为零,而偏移为零只有在反射层水平时才能成立。因此可用叠前 DMO 和叠前偏移来校正成像。但二者都很费机时。Bale 和 Jakubowicz 提出了叠后 DMO方法,但程序相当复杂。因此,建议用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作替代来完成叠后 DMO。大家对叠后偏移、反褶积等都已熟悉,叠后 DMO 也许是一种新方法。这些方法都力图减少 NMO和 CDP 叠加产生的色散。而 DMO 还可以校正倾斜层反射在部分偏移过程中产生的色散。  相似文献   

5.
为了成功地进行叠前度偏移,需要一个精确的速度模型。模型修正的一种方法是以成晚道集分析为基础。在成象道集中,如果用正确速度进行深度偏移,那么所有的反射层都呈水平排列,由于成象道集中的所有道都属于同一地面坐标,所以这种现象也适用于倾斜反射层。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 ,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 ,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时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 ,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 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 ,从而为 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Levin(1990)模拟了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之下倾斜平反射层产生的反射波在 CMP 道集内的时差。对于某些介质,如果各向异性的对称轴是垂向的,则据基于各向同性介质的倾角余弦校正的预测,就可求出叠加速度中的偏差。文中,我们再次用具垂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模型做了类似的试验,但是介质的速度是随深度而呈线性变化的。与 Levin 所论相同的四种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的所有速度梯度,倾角校正后的叠加速度与反射层倾角的关系特性,与相应的均匀介质的情况稍有不同。正如各向同性介质一样,非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旅行时,可用垂向速度等于非均匀介质垂向 rms 速度的均匀模型进行正确模拟。实际上,倾角时差校正(DMO)是建立在介质是均匀的或其速度是随深度变化的基础上的,但这两种情况都假设为各向同性。本文所研究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只有一种页岩-灰岩介质用基于各向同性的 v(z)DMO 不能在 CMP 内给出恰当的校正量。而对于这种页岩-灰岩介质,用常速 DMO 都偶尔可提供出优于 v(z)DMO 所提供的时差校正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的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从而为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常规速度分析时,为了提高速度分析结果的信噪比,通常采用相邻若干个CMP道集作为原始数据。当地下界面倾斜时,各个CMP道集使用同一速度动校正后得到的叠加道有一定的时差。如果这些叠加道求和时能沿同相轴方向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际地震资料试验表明,对于倾斜反射层,与常规直接求和相比,沿同相轴同相求和得到的能量可提高近两倍。  相似文献   

10.
叠加速度最佳地反映了共中心点道集上正常时差曲线的特征。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由于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吻合,这两类速度是相同的。当地下构造为倾斜地层时,叠加速度随反射层倾角而变化,并  相似文献   

11.
倾斜动校正(DMO)积分(克希霍夫型)法比起傅氏变换法尽管具有若干优点,但是该法仍然易于出现空间假频问题.即使该法应用于没有空间假频资料时,各种带有空间假频算子的DMO法也会引起明显的处理误差,特别是这样的DMO法可能会改变水平层反射的振幅和相位,按理DMO处理对它们是不应当出现这种现象的。用一种简单的测试来检验DMO处理过程中的空间假频,首先对几个震源一接收点偏移距和几个记录时间段计算DMO脉冲响应,然后对这些脉冲响应中每个道作叠加求和,得出对应的水平层反射响应.这些水平层反射响应应该与所有偏移距和时间段上的原始脉冲相同.但存在空间假频问题的积分DMO法在这一测试中并不成功。积分DMO法一般是将一时间压缩序列应用于输入地震记录,以使每个输入样点形成椭圆脉冲响应。这些方法一般产生振幅与相位有明显误差的水平层反射响应,这些误差随偏移距和时间段而变.也许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最坏的误差竟然会出现在小偏移距和大时间段上,而在这种情况下DMO的作用应当是微不足道的。本文提出的积分DMO法是将一时间序列应用于各个输入地震记录,将这些移位后的输入道沿着各曲线轨迹绘到输出道上,以使每个样点能够形成合适的椭圆脉冲响应.有目的地使本方法通过上述测试,即使十分近似,方法的高效执行结果也能改善倾斜层反射的成象,而不会改变水平层反射的振幅和相位。  相似文献   

12.
利用Fowler常速迭加DMO理论,根据给定的速度将共中心点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动校正和共中心点迭加,然后通过在频率波数域的速度变换实现DMO倾角校正,获得常速迭加DMO结果,这是一种速度估算。最后在常速迭加DMO数据体的速度道集上制作速度谱,将这种速度估算以能量谱的形式显示出来,获得精确的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13.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移 ,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处理效果好 ,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会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 ,这时EQDMO(即均衡DMO)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简单给出EQDMO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来验证EQ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性 ,进而结合实际资料 ,给出关于EQDMO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转换波叠加和AVO分析要在共反射点道集即共转换点(CCP)道集中进行。我们可以准确地算出单一均匀层中PS或SP波的转换点座标,它是偏移距、反射层深度以及波速比(v_P/v_S)的函数。本文给出计算倾斜单层和一组平行倾斜层中转换点的近似方法。数值试验表明该近似方法适用于偏移距小于目的层深度的情况。水平层状介质中转换波的旅行时可展成为幂级数。偏移距较小时取级数的前两项就可达到较好的近似结果。只要对旅行时作些校正,这种近似结果也可用于倾斜反射层。校正量可由近似转换点坐标求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CT积分变换出发,给出一种在时间—慢度域实现DMO和叠加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对NMO处理后的共炮检距剖面作CT积分变换,在时间一慢度域内进行倾角时差校正,经反变换得到DMO后的输出道集。若经DMO处理后,先在时间—慢度域进行叠加,后作反变换,便可得到最终叠加剖面。时间—慢度域叠加可以更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在反变换的同时可实现道间内插。该方法的计算量远小于f-k域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方法是实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发表过时一空对数拉伸域中炮点道集DMO校正的精确解析公式。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能代替Black等提出的精确DMO关系的方法。它精确地考虑了中点的重新定位。根据时一空对数拉伸域中的DMO关系,导出了适于炮点剖面的具较高运算效率的F—K域DMO算子。新导出的DMO  相似文献   

17.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3D观测的采集方式常对倾斜动校正(DMO)或者叠前偏移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当输入道的空间分布不规则时,DMO和偏移的结果就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在偏移剖面上能看到采集工区方式产生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不正确的解释。这种现象也对3D叠前偏移后或者3D DMO后的资料进行AVO分析的可行性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速度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改善偏移和DMO的程序,它能使采集中的人为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倾角时差校正(DMO)技术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它能够在叠前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消除正常时差校正(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影响,实现叠前部分偏移,从而提高剖面叠加质量。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常规DMO处理效果好;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常规DMO达不到理想处理效果;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规DMO常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本文介绍的均衡DMO(EQ-DMO)能够消除上述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了均衡DMO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验证了均衡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