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拟合桩顶速度响应的方法估计桩身形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桩桩身形状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桩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然后基于杆的一维波动方程,通过拟合桩顶瞬态激励速度响应信号识别出桩身参数及桩周土性参数。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方法能定量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延伸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基桩质量无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用解卷积同态滤波识别桩身单缺陷界面反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解卷积同态滤波,从桩顶反射波曲线的功率谱中分解得到频响函数│H(f)│,在单缺陷界面反射条件下,根据│H(f)│函数的基本特性可以确定反射系数及反射波往返时,进而确定桩身缺陷位置及缺陷严重程度,以实现桩身质量定量诊断的目的。给出了两根桩的桩身缺陷识别实例。  相似文献   

3.
反褶积是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主要方法,其基本思想可以应用于梁板式高桩码头桩基检测信号处理中。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高桩码头群桩结构,以低应变反射波法为检测手段,利用反褶积方法对测桩信号进行处理。数值结果表明,反褶积方法可以有效还原桩身实际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面板激振等操作较为方便的检测方式下缺陷信号不易识别的问题,为高桩码头的方便、快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维玉  赵拓  孟艳杰 《工程力学》2012,(Z1):150-155
该文以CFG桩复合地基在爆破地震作用下的现场动力试验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动力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从水平加速度、竖向加速度、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应力几个方面对复合地基同一位置不同深度和同一深度不同位置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与天然地基的动力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为今后探讨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和动力特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动、静力触探了解碎石桩地基桩土强度分布特点;为了了解地基上部载荷作用下桩土受力机理,在碎石桩中埋置应力盒,用载荷试验来模拟上部荷载,从而对其受力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震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侧向扩展对建筑物极具破坏性,特别是对建筑物的桩基、高架桥梁等,消除和减小土体液化扩展引起的对结构安全的危害具有极大的意义。刚性排水管桩由圆形空心刚性桩与排水体结合而成,其在具有排水功能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承载力,但是目前针对刚性排水管桩群桩抗液化性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基于振动台试验,开展了桩顶承台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排水管桩群桩与普通桩群桩处理液化侧向扩展场地的振动响应对比研究,分析了地基土的超孔压比、加速度、平均沉降、承台位移、挡板位移以及桩身弯矩等。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排水管桩地基与普通桩地基相比,超孔压、桩身弯矩、地基沉降、承台位移、岸壁位移明显减小,而加速度增大,充分表明刚性排水管桩的抗液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桩体表面几何形状对螺旋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影响显著,该问题研究有助于揭示抗拔螺旋桩的工作机理。基于深基础承载力理论对螺旋桩基础的抗拔承载性状分析,提出了修正的叶片距宽比参数(叶片间距与叶片净半径的比),通过12次具有3种叶片距宽比的螺旋桩基础抗拔模型试验,实测了加载过程中螺旋桩基础的地基应力,研究了叶片与地基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叶片距宽比小于5时,各层叶片的应力扩散作用较弱;在叶片距宽比小于3时,叶片与地基的荷载传递可认为是沿着叶片外径发生;叶片距宽比为5时,抗拔螺旋桩基础的桩土相互作用较强,首层叶片上部地基出现滑裂破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夯扩灰土挤密桩单桩承载力机理及不同条件下的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特征规律,进行了三种不同夯击能的单桩静载荷试验,提出了夯击能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效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建立了可考虑成层介质及Rayleigh波输入的二维有限元时域模型,计算了Rayleigh波作用下成层介质与均匀介质的自由场反应,与理论解比较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工程精度。针对Rayleigh波作用下桩-土-典型刚构桥梁结构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场地条件的不同、软夹层位置的改变、不同频率Rayleigh波的输入以及桩长对Rayleigh波传播与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田阿利  尹晓春 《工程力学》2012,29(11):283-288
考虑桩-土-锤的相互作用,采用瞬态波特征函数展开法,研究端承桩或嵌岩桩在打桩过程中的瞬态动力响应和次撞击现象。该文基于一维杆波动理论,根据系统的初边值条件,分别给出了打桩过程桩-土-锤结构的瞬态响应解和分离过程基桩的瞬态响应解。根据合理的撞击与分离过程转换条件,实现对次撞击问题的分析。通过算例,给出了基桩系统在打桩过程和分离过程的频率变化;考虑撞击激发的高频响应,分析不同模态截断项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了瞬态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和次撞击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基桩设计以及基桩长期运作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车激响应识别桥梁损伤的灵敏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由过桥汽车激励所产生的动力响应识别桥梁损伤的灵敏度方法。将桥梁等效为等长的欧拉梁单元,汽车等效为两自由度五参数模型,用桥梁损伤因子定义单元抗弯刚度的减小(即损伤的程度)。由损伤因子零向量的假设开始,桥梁损伤可以根据最小二乘法和正则化方法用测试得到的桥梁动力响应识别得到,在数值模拟中考虑了测试误差和路面不平顺的影响。算例表明,提出的识别方法理论正确,识别得到的结果可信,可以有效地、方便地识别桥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的锤击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锤击宽带激励试验和计算机辅助试验分析技术研究滑动轴承的动态特性,并对于该项试验技术、结果分析的后期处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所开发的滑动轴承动态特性试验分析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用系统的局部振动测量来识别其物理参数的一种方法。文章首先运用微分方程的算子解法,将描述结构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由测量点信号表示的输入输出系统参数模型,并建立该模型参数─—系统参数与物理参数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运用系统辨识技术识别出该系统参数,最后利用系统参数与物理参数间的映射关系,反推出待识别系统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5.
用附加质量与刚度修改结构简谐激励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德介 《工程力学》2000,17(3):116-120
对修改结构局部刚度和质量参数,从而使其局部简谐激励响应分量满足给定设计要求的动力修改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方法,导出了质量与刚度参数修改结果的通解形式。本文方法仅需利用与结构修改自由度相关联的动柔度参数,计算过程简便。文中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的简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忠  沈蒲生  陈铖 《工程力学》2004,21(5):46-51
根据迟滞非线性系统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的一维简化分析模型。其中,桩周土对单桩的横向非线性作用力由连续分布的非线性退化迟滞弹簧模拟,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则由与非线性弹簧并联的、频率相关的粘壶表示。该模型能够反映单桩非线性行为的主要特征,并可以揭示各种非线性因素,如,桩周土的迟滞效应、桩周土力学性能的退化、桩周土的屈服、桩土界面分离等,对单桩动力响应的影响。该模型采用的计算参数,可以由实际桩土系统的物理参数、被广泛采用的设计规范和经验公式加以确定。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种单桩土系统的横向非线性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振动响应的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建模及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新明  周丽 《振动与冲击》2008,27(1):146-150
为了研究隔震橡胶支座的力学特性,采用修正的Wen模型分析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动力行为,并用试验方法测试得到了该模型的相关参数.鉴于该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传统的参数识别方法不再适用,本文根据非线性系统状态参数估计理论,利用多项式一阶近似技术来代替EKF滤波技术中的求导线性化过程,估计迟滞模型的非线性参数.该方法具有运算简单、计算精度高、易于实现的优点.通过进行两种简谐激励下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模型参数的递推结果相当可靠,从而证实了该方法在隔震支座检测和健康状态评估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传感器单独作为一个质点,对传感器、桩、土体系建立多自由度模型,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选取相关参数,经数值计算得到与实测信号十分相似的模拟计算波形.利用本程序可对瞬态激励法小应变动测的各种工况作模拟演算(文中列出二例),这对深入开展小应变动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物质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对核电站防浪堤受波浪冲击过程中挡浪墙表面波压力和结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与物理模型1∶1的三维直型防浪堤-波浪耦合模型,通过与波浪理论公式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文采用的数值造波和耦合冲击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实际模型1∶1的三维直、弧型防浪堤-波浪耦合模型,分析了防浪堤结构刚度、断面尺寸以及防浪堤轴线形状对波浪冲击过程中波压力和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浪堤前、后表面最大波压力分别出现在静水面位置和后墙底部;前墙和堤顶宽度对后墙具有保护作用;结构响应增强前墙波压力,但对后墙波压力有减弱作用;防浪堤轴线方向突变处波压力与结构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