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如今内存价格的下跌,让不少朋友都想为自己的老机器添加更大容量的内存,512MB甚至1GB的大容量内存。这样做当然会有助于提升PC的性能。因为,大容量内存可以让程序运行更稳定,数据传输更迅速,但很多朋友在使用大容量内存时却遇到了种种问题。现将常见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崔庆礼 《微型计算机》2007,(5X):145-148
随着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的发布,以及市场上大容量内存的普及,机箱里面也变得分外热闹起来。原来大家多会选择2×512MB或者4×512MB的内存,现在4×1GB甚至2×2GB的内存成为很多发烧友用户的选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我们给系统装上了4GB的内存,但是为什么在BIOS里面不能识别出完整的4GB?我们在Windows里面看到的内存容量也会出现缩水现象,是谁动了我们的内存呢?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朋友的电脑升级,由两条256MB内存升级为两条512MB共计1GB容量,在WindowsXP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多窗口浏览网页都有了明显的性能提升,系统很少处于繁忙阶段,朋友大呼过瘾,原来他的电脑依旧可以流畅地运行。而今,有不少电脑的内存标准配置都是在512MB或者1GB左右,可是在两年前,GB为单位的内存还只是高端玩家的专利。另一方面,微软在前不久公布了Vista操作系统的硬件需求,明确指出流畅运行需要1GB以上的内存。但是我们都知道,早先发布WindowsXP前微软也曾信誓旦旦地说512MB内存够用了,可实际情况是,512MB内存刚刚够用,1GB才真的流畅。更何况,在日后更加强调多任务并行运转的双核心处理器时代,1GB容量的内存是否能应付得来这样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呢?  相似文献   

4.
最近为了玩魔兽世界(WOW)而升级内存的朋友数不胜数,加上前期内存价格大降, 即使为了其他应用添加一条内存也很划算。笔者的一个朋友就趁内存价格滑落谷低的时候购入了一条512MB DDR400内存,美滋滋地把内存买回家插在主机上,和主机里原来的两条256MB 内存组成1GB 容量。但是开机后却出现各种问题, 要么在游戏中报错被弹出游戏,要么不停死机,再不就是毫无征兆地不定期重启,朋友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把内存拿给笔者检测。笔者使用MEMTEST 软件单独检测每根内存,并无任何错误,而且任意两根内存同时使用也没任何问题,将3根内存全部插在笔者的机器上也能够正常使用,怀疑的重点就放在了朋友的主板上。经过查阅资料,发现朋友使用的1845D 主板最高只支持4Bank 内存,而他的3根内存分别又是不同时期购买的,规格为1根双面的256MB、1根单面的256MB 和1根双面512MB,总共为5Bank,自然3根同时插上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切的问题都是由于主板所能支持的最大内存Bank 数低于插上去的内存总Bank 数。那么,什么是内存Bank,为什么主板会有Bank 限制,内存的Bank 又是如何确认的呢?  相似文献   

5.
ZW 《电脑迷》2009,(2):44-44
目前内存价格非常便宜,4GB内存售价仅200余元,因此很多用户都配置了4GB内存,部分用户甚至配置了8GB内存,不过这些用户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情况:使用4GB或8GB内存,主板能够完全识别,但是Vista32操作系统仅能识别3250MB内存,剩下的内存不能使用;安装64位操作系统,兼容性又不佳,于是不得不继续使用3250MB内存。  相似文献   

6.
朋友电脑安装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以前 是一根Kingston DDR400 512MB内存,最近内存价格 便宜,便又购买了一根同样的内存组成1GB.但是使用一 段时间后发现在玩一些3D游戏的时候老是死机,而在不 玩游戏的情况下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只是偶尔系统速 度比较慢  相似文献   

7.
从90年代初2M内存到如今的512M主流容量内存。PC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人惊叹。当你还认为PC标配的256M内存已经够用,为自己升级至512M内存感到满意时,随之而来的新操作系统、新游戏对内存的要求却又开始悄然地加大了。不管是为了对下一代操作系统做好准备,还是经常使用到图形处理软件的用户,1G级别甚至更大客量的内存选购已经提上日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大容量内存。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内存基本达到了1元/MB的均价,不少朋友的电脑告别了可怜的64MB,128MB内存。258MB已成为标准配置.512MB甚至1GB的内存也不再“耸人听闻”。但有一件事情让很多朋友疑惑.“为什么我的Windows启动.软件运行还是这么慢?  相似文献   

9.
谢启东 《微型计算机》2006,(19):144-144
现在大容量内存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笔者的电脑就装有四条512MB DDR400内存。总计为2GB。为了让电脑发挥出更强的性能,笔者在BIOS中对内存时序参数做了如下调整:  相似文献   

10.
妙方解难     
《电脑时空》2011,(11):106-107
内存条怎么装 现在电脑上有一根512MB的内存,朋友给了一根1GB的内存,但拿回家,打开机箱就犯愁了,听说容量大的内存要装在第一位置。就是要把1GB的装到现在512MB的位置上。这个有必要吗?BIOS内存设置是什么?不设置对系统性能影响大吗?听说安装反了会烧坏主板,究竟如何判断正反面啊?  相似文献   

11.
最近,闪存卡的价格与前期相比降幅非常大,这主要体现在大容量的闪存上,所以,越来越多购买DC的朋友都选择了512MB甚至1GB,2GB的闪存卡。  相似文献   

12.
黛颜 《个人电脑》2007,13(3):167-168
1月30日Vista正式零售版终于面世,让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为之雀跃,标志着我们全面进入Vista时代。对于还在使用WindowsXP的用户来说,512MB内存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1GB内存能够为大型3D游戏带来更流畅的体验.但2GB内存对家庭用户和游戏玩家的作用却十分有限。VIStaz正式版本的上市.  相似文献   

13.
在首批上市的预装Windows Vista 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中,华硕A8Jr相当引人注目。这款隶属于华硕主流机型A8系列的新品采用了Core 2 Duo T5200移动处理器、512MB DDR2 667内存和120GB大容量SATA硬盘,  相似文献   

14.
Q一台旧的DELL320的P4台式机,原本的是512MB的内存,现在为其添加内存条,单独用800MHZ的1GB、2GB内存装上去,一直报警,一根512MB和1根1GB的内存插上去却只认992MB。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与网络》2012,(2):32-32
随着内存价格的不断下降,拥有8GB甚至更大内存的朋友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利用4GB以上内存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成为近期DIYer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利用4GB甚至更大内存最好的方法是安装64位的操作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朋友无法升级至64位系统。在32位系统下能否方便地使用4GB甚至更大的内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问了很多人,但他们都认为32位系统下即使  相似文献   

16.
朋友的一台兼容机,基本配置为昂达i815E主板, 赛扬IGHz CPU,Hynix 256MB SDRAM内存,IBM 40GB 硬盘,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朋友的这台电脑已经用了四年多了,一直很正常,可现在开机却无法进入系统了。具体表现为每次开机都进行磁盘扫描,可是在C盘自检到58%左右时系统就停止响应了。  相似文献   

17.
文青玉 《个人电脑》2006,12(2):185-186
随着物理内存价格的持续下降,512MB甚至是1GB内存已成为装机时的标配,内存容量的增大使得系统性能提升极为明显,然而有人就此提出:当内存超过1GB时无须再设置虚拟内存,完全可以将其关闭以节省硬盘空间,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8.
笔者的神舟优雅Q300T笔记本已经服役多年了。由于内存容量只有512MB,所以现在就连浏览网页都有些卡顿。好在前不久,朋友给了两条512MB的本本内存,总容量刚好达到1GB容量,所以笔者就决定升级了。本次升级之旅,虽然颇为不易,却也让笔者领略到了"潜伏"设计的内存插槽。下面,笔者就将告诉大家如何升级这种笔记本的内存。  相似文献   

19.
Fred 《电脑》2003,(2):96-96
尽管256MB内存已经是入门级PC机的标准配置,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朋友过着“拮据”的日子——只有128MB内存甚至更少。与此相对,Windows程序“吃”内存是越来越厉害,多打开几个窗口机器的硬盘就狂转,这是因为物理内存不足,Windows需要用硬盘空间模拟内存:即使我们的机器装有大量的内存,例如512MB,但由于Windows会产生内存碎片导致可用内存区域过于分散不能充分利用,如果不整理的话,那系统的内存还是会越用越少,到最后就必须重启了。当大家觉得系统速度变慢时,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之类的程序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从上图…  相似文献   

20.
随着64Bit平台的不断普及,以及游戏或应用软件版本的升级,1CB容量内存已经被广泛采用,然而大容量内存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多数用户认为内存容量越大.系统性能就越快.但用户将内存升级到1GB容量后,却发现系统性能提升并不大.此外.使用1GB内存时,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用户应该合理分配并使用好1GB内存,从而发挥1GB内存的优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