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与聚苯醚的混合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行为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一些著名的经验和理论方程预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PS分子量较高时,混合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混合物组成的变化关系与Fox方程和Cordon-Taylor方程预示的结果相当吻合;当PS分子量相当低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组成的变化关系才与Couchman方程的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的丙烯酸/环氧/聚氨酯IPN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聚工艺制备丙烯酸/环氧/聚氨酯型IPN互穿网络涂料,改善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相容性,所合成的涂料在贮存稳定性,耐蚀性,耐候性,表面光泽及机械性能等方面有很大提高,是一种高装饰,高性能涂料。  相似文献   

3.
用IR、DSC及TEM等手段,表征了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固化IPN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固化产物,在3427cm^-1处有强而宽的吸收,说明形成强的分子间氢键和较弱的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聚环氧氯丙烷(PECH)、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三甲醇丙烷(TMP)组成网络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组成网络Ⅱ,制成了一组 IPN 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损耗谱表明:这组 IPN 的阻尼因子 tanδ在很宽的温度范围有较高的值。文中详细讨论了聚合反应条件、网络组成、交联度对阻尼因子以及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 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合金。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 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解释。实验结果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IPN的合成及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多种配方的互穿聚合物网络胶片.红外光谱证明网络反应完全;测定了预聚物的黏度,发现预聚物黏度可降低到0.500Pa·s以下,甲基丙烯酸B酯(一种高沸点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其加工工艺性能;对胶片力学性能的测试则表明,拉伸强度可达到1.4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76%.静态力学拉伸测试找出了多种因素对IPN胶片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IPN阻尼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材料的阻尼机理。综述了聚氨酯(PU)IPN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新的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IPN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材料的阻尼机理及其表征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聚氨酯(PU)IPN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三甲醇丙烷蓖麻油聚氨酯IPN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甲醇丙烷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由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三甲醇丙烷在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作溶剂反应形成氨酯加成物的溶液,再与蓖麻油,过氧化苯甲酰和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反应生成。研究了其合成条件,机械性能,电性能,耐水及耐油性能等。结果表明,其邵氏A硬度可达88,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5.18MPa,断裂伸长在120%-180%,永久形变在2%以下,耐水耐油性能良好,同时,其体积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无定形聚环氧氯丙烷(PECH)为主链,不同长度的齐聚醚为侧链,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接枝共聚物(GECH)。研究了高氧酸锂溶于该聚合物介质中的离子传导行为。接枝改性使络合物的离子电导率提高近三个数量级。离子传导行为与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为聚合物无定形态介质中离子传导的自由体积理论的解释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端羟基丁二烯型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同步法合成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型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PU(HTPB)/PS_t-IPN〕的形态结构、热转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电镜结果表明:该类 IPN 形成既二相分离又各自连续的相结构,当 PU(HTPB)/PS_t 组成比为25/75时,体系发生相转变;组成比为50/50左右时,形成的聚苯乙烯分散相区域尺寸较小。增加每一相的交联程度,均可提高二相的互穿能力,所有 IPN 都呈现出独特的细胞状结构形态,文中根据聚氨酯首先形成的事实,提出了该结构的形成机理。T_(?)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移动将受到 IPN 自身诸因素的制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 IPN 中 PU(HTPB)含量增加,材料的刚性下降,而断裂伸长则出现由增加到下降的过程,在组成比为60/40左右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RIM)过程的含聚氧化丙烯三元醇软段的聚氨酯(PU)与乙烯基酯树酯(VER)形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形态与力学性能,发现VER与PU网络能较好地互穿,但由两种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形成的IPN的形态与力学性能,与这两个网络在各自放热条件下形成的IPN有较大差异。这与由前者形成的材料形态中存在明显的PU硬段远程有序结构有关。该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在明,刚性的VER网络或弹性的PU网络对两种由不同异氰酸酯形成的IPN材料均有较明显的增强效果或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和聚乙烯基酯为基的聚合物互穿网络泡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聚氨酯和聚乙烯基酯的基的全水发泡聚合物互穿网络软质泡沫。各配方泡沫的聚氨酯对聚乙烯基酯的比例和/或水量各不同相同,在同等水量和相同密度的两组泡沫中,PU/PVE=90/10的泡沫的均呈现拉伸强度最高值。随乙烯基酯含量的增加,所有泡沫的落球回弹降低,同时压缩滞后增加。这种能量吸收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在动态力学谱上,即聚氨酯软段和聚乙烯基酯的玻璃化温度间的高阻尼区明显变宽。聚氨酯软段Tg的显著移高表  相似文献   

14.
聚醚型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 )、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 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 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为胞壁,VER为胞体。在PU 和VER之间,次级作用明显加强,出现氢键吸收峰,并且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PU/VER= 40/60 时,材料在宽温度范围的阻尼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几年来增韧增强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刚性粒子增韧增强苯乙烯类聚舍物的新方法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两类室温固化的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五种取代乙烯分别与蓖麻油聚氨酯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力学性能与其组成的关系,指出聚氨酯含量在65%左右拉伸强度最大,最大强度与取代乙烯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关。NCO/OH比愈大,IPN的交联密度愈大,伸长率愈小,拉仲强度愈大。由丙烯酸丁酯生成的IPN具有弹性体性能。还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与不饱和聚酯及取代乙烯生成的IPN,指出丙烯腈作为取代乙烯所得的IPN性能最好,不饱和聚酯与丙烯腈的重量比不宜超过1/1。后一IPN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具有微观相分离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乙炔端基砜(ATS)与双酚A型聚砜(PSF)、聚醚砜(PES)、酚酞型聚醚砜(PES-C)制备了热塑性/热固性聚砜共混物及其半互穿聚合性网络(SIPN),并借助DSC技术对ATS及其共混物的固化反应和动态、恒温固化条件对生成SIPN的热行为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聚氨酯阻尼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密度是影响聚氨酯阻尼材料损耗因子(tgδ)的重要因素,增加分子链中侧甲基(—CH_3)数目,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损耗因子值,拓宽阻尼温域;加入片状填料可增大材料内部的剪切运动,使内耗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