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弹丸倾斜入射时40CrNi2Mo钢抗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弹丸倾斜入射时抗拉强度对钢板抗弹性能的影响,利用12.7mm穿甲燃烧弹对18mm厚不同抗拉强度的40CrNi2Mo钢板进行抗弹性能测试。观察钢板以不同倾斜角度放置时出现的损伤形貌,评定了安全角,并测量背凸高度,弹坑长度和深度,分析不同抗拉强度钢板在倾斜入射时的穿甲机理。结果表明,安全角随着抗拉强度的升高,呈现非单调变化的趋势。抗拉强度在1470MPa以下的钢板被倾斜击穿时,弹丸动能的大部分消耗在开坑和塑性扩孔阶段,安全角随抗拉强度升高而减小。抗拉强度超过1700MPa的钢板,其击穿弹坑仅有开坑区和冲塞破坏区,安全角再次随着抗拉强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以舰船结构为目标,运用 ANSYS /LS-DYNA,用截卵形弹丸对均质靶板和加筋靶板侵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靶板的破坏情况、弹丸的剩余速度、弹丸的变形情况以及弹道的偏转,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并建立卵形弹丸模型采用上述的 J-C 模型对与上述同样的均质靶板和加筋靶板进行穿甲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靶板的破坏情况、弹丸的剩余速度、弹丸变形以及弹道偏转情况,并运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弹丸的剩余速度与之相比较,证明卵形弹丸的数值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装甲目标的防护能力及提高靶板的抗侵彻性能,对弹丸侵彻双层不同材质靶板进行数值模拟。建 立弹丸侵彻靶板的几何和仿真模型,采用ANSYS/LS-DYNA 软件,比较了3 种不同材料靶板的抗侵彻能力,对不 同材质的双层有、无间隔靶板组合的抗侵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了靶板排列顺序不同对靶板组合抗侵彻性能 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双层不同材质的靶板组合的抗侵彻能力与两层靶板的材质和排列方式有关,双层间隔靶板 组合比双层无间隔靶板组合的抗侵彻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贾光辉  张国伟 《兵工学报》1998,19(2):185-188
通过钨球对薄装甲钢板垂直侵彻试验,发现在极限穿透条件下靶板的破坏模式为开坑和冲塞,且钨球变形程度较大。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极限穿透速度与钨球变形关系式,对钨球在侵彻过程中作刚性假设引起的极限穿透速度计算误差进行了估算,并对侵彻过程中开坑耗能与冲塞耗能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开坑耗能与冲塞耗能比值并非常量,而随靶板相对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5.
爆炸成型弹丸侵彻钢靶的后效破片云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昕  蒋建伟  王树有  李梅 《兵工学报》2018,39(7):1284-1290
为研究爆炸成型弹丸(EFP)穿透钢靶后的后效威力,设计了长杆形EFP装置及对45号钢 靶板的侵彻实验。采用X光摄影方法观测EFP穿过靶板后的破片云形态及飞散特性;通过测量靶板后一定距离处验证板上的穿孔,得到靶板后破片数量。从拍摄的脉冲X光照片可以看出:EFP穿透钢靶后形成的破片云形状是截椭圆形,飞散角约50°. 从验证板上的穿孔可以看出:靶后破片可穿透10 mm铝板,破片穿孔分布相对随机,穿孔直径近似呈正态分布特征,破片飞散角与X光观测结果一致;随着靶板厚度增大,破片飞散角均为50°,但靶后破片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即存在靶后破片数量最大化的靶板厚度。从回收到的破片可以看出:靶后碎片由EFP和钢靶碎片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电炉喷粉技术研究了电炉钢中夹杂物、机械性能对靶板抗崩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是影响靶板崩落的重要因素;提高了钢的纯净度国,使钢的塑性和韧性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清除了钢板各向异性性能;初步解决了靶板崩落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型高硬度装甲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的D.D.Showalter、W.A.Gooch和瑞典SSAB Oxelosund AB公司的R.Stockman Koch最近对布氏硬度477~534的高硬度装甲钢、面板布氏硬度为601~712和背板布氏硬度为461~534双硬度装甲钢、布氏硬度600以上的超高硬度装甲钢进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的D.D.Showalter、W.A.Gooch和瑞典SSAB Oxelosund AB公司的R.Stockman Koch最近对布氏硬度477~534的高硬度装甲钢、面板布氏硬度为601~712和背板布氏硬度为461~534双硬度装甲钢、布氏硬度600以上的超高硬度装甲钢进行了研究。瑞典生产的ARMOX 600T和ARMOX ADVANCE满足装甲钢的硬度要求。ARMOX 600T的布氏硬度为600,ARMOXADVANCE的维氏硬度为C58~63(布氏硬度650BHN)。ARMOX 600T装甲钢大多用于披挂装甲。  相似文献   

10.
利用LS—DYNA程序对动能弹垂直侵彻混凝土靶板的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侵彻过程各个阶段的物理现象和弹靶作用特征;绘制了不同侵彻初速对侵彻结果的影响曲线,获得了弹体初速对混凝土侵彻的影响规律.可以为混凝土的侵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计算表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形象显示动能弹垂直侵彻混凝土靶板的细节和初速对侵彻结果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堆焊Q345钢基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维氏硬度、冲击韧性以及断口等试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复合板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焊接缺陷,从基板至堆焊高强层的组织由块状铁素体和条带状珠光体变化为颗粒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到表层呈块状铁素体和团絮状石墨;焊后硬度存在跃升台阶,分布较均匀,冲击韧性高达64 J/cm^2,正火与淬火处理试样的冲击断口为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制备的Q345钢基复合板硬度高,冲击韧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吕永柱  周涛  肖川  宋浦 《含能材料》2021,29(2):124-131
为了提高侵彻弹斜侵彻多层混凝土靶过程弹道稳定性,提出了头部刻槽形弹体结构和尖卵形弹体结构设计。基于LS?DYNA软件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两种弹体侵彻10层混凝土靶试验。研究表明:在侵彻单层混凝土薄靶的过程中,随初始攻角增大弹体姿态偏转角度增大,刻槽形弹体相对尖卵形弹体姿态偏转相对较小。对比侵彻10层混凝土靶试验结果,刻槽形弹体相对尖卵形弹体可显著减少弹体偏转姿态,具有较好的侵彻弹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反舰弹丸打击运动目标,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反舰弹丸侵彻不同组合模式、运动状态钢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钢板的单层厚度、总厚度、运动状态对反舰弹丸侵彻过程的速度、姿态及受力状态的影响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板的总厚度是影响弹丸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单层钢板的厚度是影响弹丸姿态和壳体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钢板运动对弹丸速度变化和壳体应力状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弹丸的姿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建立聚能装药射流垂直/斜侵彻间隔靶板的深度公式,完善聚能射流对间隔靶板的侵彻深度模型。并对其侵彻间隔钢靶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聚能射流和间隔钢靶板的形貌,说明间隔钢靶板法线与聚能射流夹角对射流干扰影响的基本规律,即夹角越大干扰效果越明显。当间隔钢靶板法线与聚能射流夹角为0°和60°时,聚能射流侵彻深度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聚能射流侵彻间隔靶板的深度模型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15.
某装甲钢垫板在进行水压矫正时发生开裂。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开裂的装甲钢垫板进行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由于钢中奥氏体晶粒粗大,且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硼相,导致垫板在淬火时于直角处首先开裂,在随后的矫正过程中,垫板从起始处继续开裂,最终导致垫板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16.
选择53式7.62 mm普通弹和53式7.62 mm穿燃弹两种弹型,对不同厚度的高强度马氏体均质钢板和有孔结构钢板进行抗弹性能试验。研究对应不同的弹丸类型和钢板结构时,倾角效应对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3普通弹和53穿燃弹冲击时,倾斜角增大,均质钢板抗弹性能均提高。钢板防护53普通弹时的抗弹性能对倾斜角不敏感,而钢板防护53穿燃弹时的抗弹性能对倾斜角敏感。弹丸以跳飞角入射时,钢板防护53普通弹和53穿燃弹的临界厚度基本相当。有孔结构钢板在大角度倾斜抗弹时,抗弹性能较好;在垂直抗弹时,孔结构导致的边缘效应明显降低钢板的抗弹性能。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以不锈钢复合板(16MnR钢板与0Cr18Ni9Ti钢板爆轰复合)和16MnR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技术,在旋转盘冲击拉伸试验机上完成冲击拉伸加载试验。研究应变率在270~1650s-1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力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和16MnR钢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通过电镜分析确定过载断裂区为韧窝结构,爆轰复合经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基本无改变,两种材料仍为塑性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弹体斜侵彻多层混凝土靶板后的弹道特性,利用 ANSYS /LS-DYNA 有限元软件,对弹体在不同着角和速度的初始条件下斜侵彻三层混凝土靶板的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小着角对弹道偏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大着角恰恰相反;速度较小时,增大初始速度会增大弹体的弹道偏转角;弹体贯穿每层靶板的速度随着初始着角的增大衰减加快,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大近似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