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一直是近年来颇受专家、学者争议的一个话题.本文从保护角度,对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开发模式进行探讨,针对现状,提出了系列合理化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饮食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梳理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中国饮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陕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这一点已经在学术界取得了共识。文章在阐述体验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契合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开发现状,在体验经济的视角下从设立非物质文化主题博物馆、"景区+非遗展示"、开展工业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色街、举办节庆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而融入旅游体验开发理念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在分析了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基础上,基于旅游体验视角,从市场导向、展演平台、实景演出、创意理念、活化开发、纪念品制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对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百色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以壮锦、绣球、刺绣为例,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政府支持性机制、加大产品文化创意、实施文化脱贫致富、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民族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景观,而且能够创造宜人的城市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存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雕塑设计的关系,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使雕塑作品能够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展示地域特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民俗博物馆所具有的地域性、风俗性、传承性、审美娱乐性的文化特征,为民俗博物馆建设和更好地发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传承发展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的仪式和婚俗特色以及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状况.提出了在鄂尔多斯市进行婚礼旅游开发的策略。认为将富有特色的婚俗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对其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挖掘与完善,以及促进文化的对外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独特性,在外宣中如何进行汉英翻译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功能语境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理论,探讨其汉英翻译,可以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在保护中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源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生存环境逐步瓦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不够等一系列困境。只有通过转变保护观念,多元化传承与创新,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区域自治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建设等更为广阔的民族问题视野下来研究,创新和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繁荣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并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各种珍贵文化积淀,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民族精华,它是传承劳动人民创造知识产品的工具。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新时代的人们所摒弃和遗忘,珍贵的文化精华正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消亡。我们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方面进行分析,从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和建立合理科学的保护措施入手,以此来制定渐进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从产业化视角、旅游业视角以及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最后以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技艺与人们关系十分密切.历史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作,大型建筑工程、军事设施建设都离不开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尤为迫切.要充分发挥民办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的作用,保护好非遗的物质载体,做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7.
淮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淮安市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某些方面管理混乱、保护经费缺乏保障、文物破坏严重等情况.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淮安市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鼓励公众参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警告和退出制度等,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