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石油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研究历史,划分了3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以油气藏背斜说或重力说为代表。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为以Tisso有机生油理论、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原理及我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为代表。第三阶段(80年代-现在)以油藏描述、盆地模拟、储层地球化学、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代表。从地温场与地压场、成藏史、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系统和盆地模拟等5个方面讨论了油气成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解释与盆地模拟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联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油气成藏研究:①通过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构造演化史模拟的结合,再现生长地层的变形过程,揭示控制有效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②根据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和岩性预测,约束重建沉积史,分析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提供依据;③将波阻抗反演孔隙度和渗透性与储层演化和油气成藏结合起来。盆地模拟的结果取决于井资料和地震反演结果,而数值模拟出来的流体方向、饱和度、裂缝等,又可用来作为约束条件以提高地震反演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是揭示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地质过程和历史 ,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和成藏模式 ,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 ,并结合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 ,可有效地确定油气成藏期和时间以及油气运移的相态和方式 ,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油气成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成藏年代学、成藏地球化学、成藏动力学以及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等.当前,石油地质学已由成盆、成烃研究阶段进入了以研究成藏为主的阶段,明确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定位将有助于推动石油地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油气成藏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石油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研究历史,划分了3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以油气藏背斜说或重力说为代表。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为以Tisson有机生油理论、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原理及我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为代表。第三阶段(80年代-现在)以油藏描述、盆地模拟、储层地球化学、含油气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代表。从地温场与地压场、成藏史、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系统和盆地模拟等5个方面讨论了油气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盆地形成过程和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认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大,两盆地的油气勘探方法、理论等可以相互借鉴。指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注重腹部古隆起、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油气并举及深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的确定是油气藏勘探与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只能根据地质综合研究进行定性确定.人为因素多.随机性大;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的测定.为定量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以及油气运移时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焉耆盆地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丝发状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对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三维油气成藏动力学建模与软件开发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的系统工程模型构建思路可概括为:将动力学模拟与非动力学模拟结合起来,用非动力学模拟再造油气生排运聚散过程的物质空间;将常规动力学模拟与系统动力学模拟结合起来,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描述系统整体的非线性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人工智能模拟结合起来,用人工智能模拟解决油气运聚等局部过程的非线性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数字地质体的空间插值与矢量剪切技术,盆地构造史、沉降史的三维回剥与平衡技术,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动态模拟技术,多热源多阶段叠加变质作用模拟技术,真三维的常规油气生成、排放动力学模拟技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人工智能模拟技术,油气成藏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以及系统动态连接与集成化技术。作者探讨这些理论难题并取得关键技术上的一系列突破,初步建立了一个三维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评价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9.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为核心,将中西部大型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置于统一时空体系,分析晚古生代以来原型及其更迭对成藏体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与油气响应,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构造体制转换期的原型沉降结构差异约束了主力烃源岩及源内、内源近源成藏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原型更迭产生的构造形变决定了内源远源、外源与混源成藏体系的时空展布。不同成藏体系的油气行为受中、新生代陆内体制原型的叠加改造控制,表现为:①转换期前渊叠加产生的差异性构造沉降控制了内源近源成藏体系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近隆起/斜坡相对富集;②燕山晚期以来的掀斜隆升改造致使早期近源油气藏发生调整与贫化;③燕山期以来的断裂改造控制了近源成藏体系油气局部富集高产与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油气藏的形成。中部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主攻方向为燕山期隆起斜坡区内源近源、源内成藏体系,西部盆地优先选择活动隆起压扭性断裂发育区的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 ,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 ,通过对温度、压力 (势 )、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 ,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 ,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 ,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 ,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 ,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 ,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 ,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目前,所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深盆气地质、成藏动力学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已往的以构造划分为基础的盆地、区带、圈闭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动力学的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圈闭评价体系,在一个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开发了基于动力学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3种方法构造盆地数字模型(人工井,构造剖面、平面构造图),通过恢复盆地的地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排烃史,运聚史,可以完成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的全系列模拟评价,也可以单独进行某一单元的模拟评价,将该系统应用于松辽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塔西南山前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都比较低。通过对塔西南地区与加拿大西部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在构造与石油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类比分析,借鉴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地区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塔西南地区今后油气勘探的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断层封闭性在油气系统边界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开启或封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及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分析是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中的两大热点研究课题.在油气系统研究中,油气系统的划分是关键,它对客观评价油气系统的资源前景、确定有利的勘探区带和圈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断层的封闭或开启,可使油气系统的地理分布范围缩小或扩大,对其油气勘探远景的评价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文中强调了油气系统的层次性和系统边界划分的重要性,对断层的封闭性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油气系统的分析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介绍含油气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含油气系统的描述与模拟,提出了新的含油气系统成因分类,讨论了复杂型含油气系统(以两个含油气系统为例)时空组合的八种基本关系。实例分析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吐哈盆地八道湾组—三间房组含油气系统为例,介绍了含油气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现状并总结了制约油气勘探新发现、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积极开拓深部油气勘探新领域和石炭—二叠系的新层系以及多种资源综合勘探,是实现下一步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和新突破的重要勘探战略目标,也是大庆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系统概念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以来 ,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领域 ,并逐步实现石油地质理论和系统思路的有机结合。目前国内外含油气系统的研究都是基于Perrodon与Dow于 1 994年综合得到的含油气系统概念 ,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手段 ,将含油气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地质作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从而预测有利的远景油气区带。但是目前在“含油气系统”名词的翻译、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含油气系统的具体研究方法 ,尤其是如何在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复杂的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进行含油气系统分析等方面 ,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认为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逐渐趋向于将静态的地质要素和动态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过程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达到定性和半定量化、定量化研究相结合 ,使含油气系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新一轮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是我国新一轮油气资源首选的战略接替区的,从西部5个已知油气盆地勘探现状和资源潜力出发,以新的油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含油气系统,油气远景评价的论证,提出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准噶尔盆地南部坳陷,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东北德令哈坳陷等5个地区为“十五”期间中西部油气资源新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方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全球油气分布不均一性着手,指出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分布区,油气田分布的不均匀性在不同埋藏深度、不同储层类型、不同盆地类型和不同圈闭类型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俄罗斯、非洲是开拓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和首选目标,中东地区是开拓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重要地区,滨里海地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可作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后备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