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静态程序切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静态程序切片算法,并应用到软件逆向工程中。在处理目标程序的过程间调用时,通过建立参数影射关系表,将过程间调用转换为过程内调用,简化了建立程序依赖图的复杂度;在归纳分析目标程序变量类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代数运算法则,对程序中的线性运算代码进行等价变换,缩减了切片程序的规模。最后通过具体的切片实例,证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活动中一个关键且耗时的环节,其核心是生成满足特定准则的测试数据.随着软件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软件测试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使用遗传算法等智能优化方法解决复杂软件的测试问题,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鉴于此,针对智能优化在软件测试的应用进行综述,首先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介绍智能优化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软件测试流程定义与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软件测试流程的相关概念,论述了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软件测试流程定义与监控的概念模型,详细探讨了软件测试流程定义与实例化和软件测试流程的执行与监控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志伟 《测控技术》2011,30(10):88-91
程序插装是软件测试中一种重要的白盒测试技术.介绍了程序插装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程序插装的关键要素,研究了插装测试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常用的程序结构,如线性程序、结构化程序、面向对象程序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程序插装策略和测试实现方法.在插装测试实践中,根据程序测试的规模、要求等,需要综合考虑程序插装对被测程序性能、执行...  相似文献   

5.
模型检查技术在硬件和协议设计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但在软件验证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其主要问题是如何从源代码中自动抽取验证所要模型并精简其状态空间.文中通过对程序切片技术的研究,来解决并发程序验证的建模问题,包括把验证公式映射到切片准则,并把得到的程序切片转化为验证所需的模型.经程序切片处理后,软件模型检查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模型检查技术在硬件和协议设计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但在软件验证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其主要问题是如何从源代码中自动抽取验证所要模型并精简其状态空间。文中通过对程序切片技术的研究,来解决并发程序验证的建模问题,包括把验证公式映射到切片准则.并把得到的程序切片转化为验证所需的模型。经程序切片处理后,软件模型检查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软件开发,提高软件质量,本文针对开发过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条件切片算法.该算法改造了程序控制流程图,扩充了程序数据依赖定义,按照条件切片的一阶逻辑谓词缩减目标程序,并用扩充后的数据依赖计算有务件程序切片.在程序编码阶段,该算法能够抽取需要关注的代码段给开发人员,并能利用边的信息计算出程序的路径数目.从而为开发人员发现软件缺陷、冗余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生成是其关键环节,也对软件测试的自动化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测试用例生成的效率,提高其自动化的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软件测试用例选择策略进行介绍.决策树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类技术,在现有的一些功能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并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软件测试在APLA→JAV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阅有关软件测试资料及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件测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选用了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测试用例,提出了适合于APLA→JAvA系统的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策略、测试方法,软件可靠性评估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NET的单元测试自动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NET的框架下,运用Reflection,CodeDom以及与Excel、XML相结合的应用技术,完成了自动生成测试数据、测试脚本,还运用程序切片技术快速找到缺陷部位,改进了单元测试.实现了单元测试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王津  左春  张正 《计算机工程》2020,46(3):198-205,213
为提升基于样本程序的行业软件质量,在分析样本程序内容和领域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通过分析样本程序中规范化的骨架注释,利用规则库提取出自动化测试所需的元素定位参数和业务流程标识,并从领域数据中抽取出业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代码引擎自动生成测试脚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工具可快速测试和修改基于样本程序的行业软件的业务流程,与通用的QTP测试工具相比,其测试效率和脚本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徐海银  董九山 《计算机工程》2007,33(24):161-163
研究了程序切片及其分解技术,通过构造软件敏感路径上的程序切片,将软件分解成公开和隐藏两个模块,防止黑客获得原软件的完整拷贝,保护软件的版权。对隐藏模块的执行状态进行透明检测,控制软件的流程,防止用户非法调用隐藏模块中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敏感路径检测的隐藏程序切片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陈永郑  李龙澍 《微机发展》2007,17(12):113-115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软件有效性检查、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在处理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解术,主要是通过寻找程序内部的相关性来分解程序,从而达到快速错误定位或理解程序的目的。主要探讨将程序切片技术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尤其是分析在回归测试中切片方法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4.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软件有效性检查、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在处理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解术,主要是通过寻找程序内部的相关性来分解程序,从而达到快速错误定位或理解程序的目的。主要探讨将程序切片技术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尤其是分析在回归测试中切片方法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5.
周远  丁佐华 《软件学报》2015,26(12):3075-3087
现有的计算软件可靠性的方法采用测试的输入/输出结果,但这些数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软件内部的真实行为,如测试中会出现假性正确的情况以及测试不能显示一个输入有多个错误的输出情况.试图通过程序不变量来计算软件的可靠性,程序不变量可以描述程序的性质.首先选取测试用例集,动态地获取程序不变量,再从这些不变量中提取失效数据,最后,基于Nelson模型计算软件的可靠性.作为实验,对西门子程序包计算软件的可靠性.采用随机、分支覆盖和分块覆盖这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程序不变量,据此计算程序的可靠性.为了检查结果的可行性,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这些软件的可靠性.两种可靠性比较后显示:它们的差别很小,而且不依赖于对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得知,用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的可靠性比用现有的方法计算的可靠性具有更小的波动,即更平稳.因此,前者更接近系统的真实可靠性.结论说明,可用程序不变量来计算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软件测试中的结构性测试是以程序的结构为基础生成测试用例,以测试准则为判定测试的充分性,由于程序结构的复杂性,难于保证对程序进行充分而高效的测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依赖图的程序结构划分的测试方法,即程序块划分法。该方法难过对程序进行结构划分,将复杂的程序分解为若干程序块,并通过程序块间的数据依赖关系导出各程序块的语义,从而使测试可以在程序块的级别的基础上独立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规范和程序域分析的软件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软件规范规定了输入变量的定义域(功能域),但程序实现本身也定义了其定义域(运行域).如果二者不能完全重合,那么某些软件故障就可检测出来.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规范和程序域分析的软件测试方法,介绍了一个运行域自动确定系统ADSOD,并讨论了边界测试数据的选取原则.对特殊表达式,采用程序切片技术,构造基于表达式的可执行模块,通过执行该模块,识别其输入变量的奇异值,进而确定其输入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分析功能域和运行域的边界测试数据集,检测二者的重合性,并根据其分析结果产生测试用例.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产生的测试用例,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事件关系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具有的事件驱动运行特征出发,研究了事件之间的可能关系.对事件进行了分类并构造了关联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事件关系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例子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After changes are made to a previously tested program, a goal of regression testing is to perform retesting 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s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testing coverage as completely retesting the progra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data flow based regression testing that uses slicing algorithms for the explicit detection of definition-use associations that are affected by a program change. An important benefit of this slicing technique is that, unlike previous techniques, neither data flow history nor recomputation of data flow for the entire program is required to detect affected definition-use associations. The program changes drive the recomputation of the required partial data flow through slicing. Another advantage is that the technique achieves the same testing coverage with respect to the affected definition-use associations as a complete retest of the program, without maintaining a test suite. Thus, the overhead of maintaining and updating a test suite is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