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钱欣  赵萌 《纺织学报》2010,31(1):96-101
鲁锦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纺织艺术特色,纹样是其特色之一。通过对鲁锦的几何格子型图案构成特点的整理和分析,抽离其纹样的本质特征,并尝试以几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将鲁锦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实践认为,直接应用的方法虽易于掌握,民族特色浓郁、鲜明,但设计的“剪贴”痕迹暴露无遗,显得牵强附会。间接应用更能表达现代设计原理,也更适应人们对现代服装的审美需求,是较为理想的旧为新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兰卡普是一种传统的土家族织物,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将从西兰卡普的发展过程、图案寓意、织造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西兰卡普纹样进行创新。通过对西兰卡普典型纹样提取研究,运用文法进行演变,结合现代图案设计风格及色彩,对西兰卡普纹样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出既体现土家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图案特征的纹样,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在对鲁西南菏泽鄄城和济宁嘉祥的鲁锦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对鲁锦历史进行了探究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鲁锦图案。分析研究鲁锦的历史、色彩、图案寓意,认为鲁锦的色彩和纹样都是建立在鲁西南人民对生活的阐释上;探讨鲁锦的现状和发展,认为传承和发展重在保护和研发。  相似文献   

4.
《丝绸》2021,(1)
鲁锦图案是记载着鲁西南地区人们独特的造物思想和人文思想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文章基于田野考察法,多次对鲁西南地区民间织锦乡镇实地调查,走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和中国鲁锦博物馆,以馆内收藏及非遗传承人手工织造的鲁锦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传承人口述及织造演示,对鲁锦图案的纹样创作、色彩搭配、构图形式三方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深入挖掘其视觉形态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其内在审美功能,旨在更好地体现鲁锦的文化价值,并为其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提供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5.
黄梅挑花俗称架子花,又名十字挑花,重在挑而非绣,是长期流行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黄梅挑花工艺是在经纬线分明的底布上挑制图案,挑出的图案通过以网格数量行针的方法和十字针法呈现出不同的纹样形态。文章以鄂东地区黄梅挑花动物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图案题材、图形构成、纹样造型、色彩规律、图案寓意进行分析,并根据现有知识对兔纹样进行分析再设计,应用现代手法对兔纹样进行设计再创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创新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通道侗锦的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侗锦中几何纹样独特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形态,针对几何纹样中个性组织结构、灵活构图特征及创新应用形式等方面,研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中的造型规律及美学形态,探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图案中的艺术特色,为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及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纹样历经历史的长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纹样财富,动物纹样中的虎头纹样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传统图案,虎头文化更是民间艺术审美的组成部分之一,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崇拜和道德信仰。从百家争鸣时期到现代社会,虎头纹样的变迁,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的虎演变,结合国内国外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图案运用方法论,探索虎的故事来源,形象表现以及组合方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探索在现代设计当中虎纹样的新型改良图案形式,学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解读和创新延续的方法运用。  相似文献   

8.
赵锐 《西部皮革》2023,(2):93-95
非遗“广绣”是以广府地区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刺绣工艺,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探索广绣文化的当代传承,赋予广绣文化新的艺术形式和使用价值,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广绣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分析广绣纹样在现代服装图案中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现状,为广绣纹样服装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尧元 《印染》2023,(8):116-116
作品说明:作品从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创作元素,对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进行设计,通过对部分文化遗产元素进行保留,对其他文化遗产元素进行打破、创新、重新构成,设计中采用回纹、传统植物纹样、吉祥纹样等元素,积极推动对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探索,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0.
傣族织锦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民族支系和地域分布广泛,其图案具有明显的支系和地域特征。为深入挖掘傣族织锦的纹样艺术特征,分析和研究制定傣锦数字化技术标准及矢量化呈现,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文章重点分析了云南境内傣族3大支系的傣锦图案特征,以及云南傣族2个地区的傣锦图案特征,并用Matlab设计出了适合傣锦自动矢量化的软件。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境内的傣族主要有傣讷、傣泐、傣雅3大支系,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德宏2个地区;傣锦在艺术风格和图案内容上主要形成了动植物纹样傣锦和几何纹样傣锦两大类型,其中西双版纳傣锦主要以动植物纹样为代表,德宏傣锦主要以几何纹样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李学伟 《纺织学报》2017,38(6):58-63
为进一步研究鲁锦民俗文化审美与其设计应用开发,对山东各地多次的实际考察调研,并结合鲁锦史料、收集的民间实物与当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对比分析,展开对于鲁锦文化背景、形态特征、情感世界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认为,鲁锦与齐鲁地域劳动人们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联,形成了自己悠久的民间艺术特色,呈现了浓厚的艺术原生态特质,深深地影响了当地传统造物的观念;为了更好的促进鲁锦文化的持续发展,应凸显创意再设计价值,通过重塑鲁锦服饰设计的生态文化本质,推进鲁锦跨界设计新视域来展开探索鲁锦手工艺术在当代服饰文化环境中的应用价值,实现当代产品设计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已经逐步引起相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数字动画技术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原貌,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动画技术二者之间的融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数字动画音乐、动画故事、动画美术设计、动漫网络游戏和非遗资源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高校设计学专业设置的沿革,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体系为主旨,探讨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并建立系统、科学教育机制的可能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漳缎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针对漳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工作较为艰难及应用较少的现状,将其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漳缎的绚烂风貌得以传承和发展。首先介绍了漳缎的起源、工艺特点和图案特点,分析其传承方式。其次在传统漳缎的基础上进行图案选择、色彩运用、刺绣等创新设计,将创新后的漳缎以新的方式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漳缎艺术,给漳缎注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达到传承和再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为漳缎的传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审美逐渐提高的当代,由于非遗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开拓等因素制约,非遗仍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状况及问题,并在提出可行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较好地传承并传播,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芹 《丝绸》2022,(8):153-156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2008—202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30项为对象进行调研,整理出42项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亚洲的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最多占比60%,其次是欧洲占24%;且以棉麻丝为原材料的纺织技艺最多,其次是以动物毛皮为原材料的编织技艺。其中,花边制作是欧洲纺织类非遗的特色。分析认为: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与原生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及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调研结果可为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邱族周  钱惠  刘云 《食品与机械》2022,38(7):138-143
以提升非遗食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和设计思维,同时传播传统民居特色和非遗食品传统技艺为目的,从文化特色、建筑布局特色、建筑元素特色和建筑色彩特色要素着手,以闽东非遗食品中的福鼎白茶为包装设计对象,将闽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要素与当地非遗食品包装设计相融合,并赋予其包装设计意义和设计策略进行可行性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弘扬和继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了解现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款基于Unity 3D引擎及其相关技术的泥活字印刷虚拟仿真应用软件。实现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经虚拟仿真实验证明,该应用设计软件不仅能实现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流程的虚拟仿真,基于该项技术,还可以设计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场景复原式仿真,是虚拟仿真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一次应用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个园色彩艺术看扬州盐商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形成一个财力雄厚又独具艺术眼光的团体。盐商住宅是其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中所体现的造园技术、审美取向则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个园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尤其色彩艺术匠心独具,彰显了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念,园林以一宅之院展现四时之景,成为中国园林造景的奇葩。研究个园的色彩艺术对评价盐商审美取向具有典型意义,对当代园林设计、人居环境构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与归纳扎染的艺术特点,分析总结文创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原则,通过分析扎染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以扎染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并与现代市场需求结合,通过扎染实践案例的设计应用,总结出扎染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将扎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