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ASTER卫星DEM数据,提取了朝阳县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质安全隐患、区域重要程度、土地损毁程度等12个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相关规范确定评价指标等级,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运用网格法将研究区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将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叠加,确定各个矿区评价分值,依据评分将研究区分为影响严重区、较重区、较轻区与无影响区4个区域。研究表明:1)矿区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县北部铁矿区和西南部锰矿区,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较严重,矿区地质环境复杂,开采破坏程度严重,生态环境影响严重。2)朝阳县生态环境影响最为集中区域为朝阳县北部矿区,该区域为群采区,开发强度高,开采时间长,形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损毁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土地类型的损毁面积占全县采矿用地面积的41.6 %,矿区生态修复潜力较大。识别与分析朝阳县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为朝阳县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对后续矿山生态修复措施研究,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榆神府煤田开采对地下水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力  卫三平  王全九 《煤炭学报》2008,33(12):1408-1414
在简要说明榆神府矿区生态脆弱性和煤田开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概述了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地下水的基本特征、采煤对地下水和植被的影响、以及矿区地下水与植被的相互关系;说明地下水资源是支撑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采煤对地下水的破坏会严重影响矿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指出了目前矿区地下水与植被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应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矿区地质环境分区和评价通常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化评价手段较缺乏。以安徽巢湖北郊矿区为例,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规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函数,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分区评价和赋值,共建立了4个准则层,拓展出16个评价因子;而后借助Arc GIS软件进行源数据提取和预处理,构建了矿区地质灾害4级分区评价模型。研究表明: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较轻区域面积为4.684 km~2,占矿区开采总面积的36.7%;地质环境问题中等区域面积为4.177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32.7%;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区域面积为2.566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20.1%;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域面积为1.335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10.5%,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西南侧发育的典型滑动体,提出了"避"、"排"、"挡"、"固"4条治理措施,即:(1)建立临时或永久性监测设施,提前组织人员避险;(2)在边坡上缘和坡面开挖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滑坡区;(3)滑坡体下缘采用抗滑桩与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支档;(4)利用灌浆孔对滑坡松散堆积体和潜在滑动面进行固结灌浆,对于有效治理该矿区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侏罗纪煤田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陕北侏罗纪煤田之神府、榆神、榆横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开采沉陷损害和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详细分析矿区的地质地貌、采矿和环境条件,以及开采沉陷损害的特点与特殊性,给出了控制开采沉陷损害的开采方法与区域景观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济宁采煤塌陷地区生态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济宁市兖州区、邹城市部分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以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通过多因子评价综合叠加方法和空间分析原理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的区域分布特征,最终实现矿区塌陷土地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适宜区域分布在泗河和白马河沿岸,面积约12.09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7.25%;生态环境最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矿厂、矸石山、城乡建设用地周围,面积约5.7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16%。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GIS的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茹 《金属矿山》2016,45(2):168-171
以江西赣州岗下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该矿山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方式和强度、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基于MapGIS软件分别提取了区内地形地貌信息及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并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将MapGIS软件分别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物元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区,并对该3类模型的评价结果计算了均值,结果表明:①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区占地面积1.222 1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8%,主要分布于堆浸开采区、尾矿堆积区、地形坡度较陡的原地浸矿开采区;②破坏较严重区占地面积1.504 0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大的原地浸矿开采区;③破坏轻微区占地面积2.190 7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小的原地浸矿开采区及未开采区。上述分析结果与区内实际情况较吻合,对于区内地质环境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计算神东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探究矿区十年来不同开采强度区域NPP时空分布情况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期NPP逐年递增;矿区植被NPP时空分布与土壤环境,高程以及植被梯度较一致。除低开采区以外,其他采区和非采区增长率均大于20%,不同开采强度下的工业活动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煤炭开采活动未对神东矿区的植被造成破坏。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具有复杂性,由于地表塌陷、土壤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损失难以进行定量评估,现有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无法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活动中得到实际应用。本文研究提出资源税税率调整公式,以及环境治理因子、社会责任因子、生态环境承载力因子三个系数,并分别设计计算方法,设定取值范围。环境治理因子可根据开采矿种、开采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进一步拓展不同的计算方法;社会责任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并确定权重;生态环境承载力因子具有更大的可调节性,主要表现区域生态环境政策的导向性。通过调节资源税税率,在资源税征收过程中体现生态补偿因素,进一步发挥资源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动和谐矿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叶珊珊  张进德  潘莉  杨雪  余洋 《金属矿山》2019,48(4):168-174
随着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营建“绿色矿山”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日趋成为业内发展共识,特别是涉及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相关领域业已成为行业研究前沿。通过系统梳理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相关理论,逐步完成矿区生态环境成本构成、账户设计与成本归集,合理界定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以华北平原某矿区为例,综合借助资源损耗成本计量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工程量法分别对“矿区自然(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绿色矿山建设成本”以及“矿山环境管护成本”进行核算,计算结果能够基本反映出所选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现实情况。因此,建议设置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而为有效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生态承载力理论研究是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深入认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层次特点,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在对实例矿区生态承载力量化研究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矿区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于坤 《中国矿业》2012,21(Z1):117-120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应用生态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以及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技术。铀矿山与其他矿山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具有放射性,为治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于在役和闭矿后的铀矿山如何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从土地复垦的角度,探讨铀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土地复垦方案等问题,以期形成铀矿山生态环境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连达军  汪云甲 《金属矿山》2012,41(7):141-144,147
基于耗散结构分析矿区采动生态承载力的演变趋势。首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及其特征,提出矿区采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利用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矿区采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借助于RS技术测算采动生态环境承载力各状态变量值并进行采动变化趋势拟合,基于此构建矿区采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模型。最后以山西潞安矿区某典型开采沉陷区为例进行采动生态环境承载力测算及其采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呈现“巢形”采动变化趋势;可分解为4个演变阶段,即采后4~8 a的急剧下降阶段,采后9~12 a的缓慢下降阶段,采后13~22 a的低水平(约为6.0)维持阶段和采后23~40 a的缓慢复苏阶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采煤引起的水资源破坏和地质环境变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保水采煤、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西部富煤缺水地区的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分析认为: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将保水采煤理念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有机融合,系统分析"采煤活动—水资源破坏—地质环境效应"作用机理,从寻求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保护3者之间的最优解中阐述内涵。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可采用属性分析、生态需求分析、数值分析、突变理论等方法,重点研究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承载能力及承载状态等级划分方法。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可采用模拟实验,取得典型煤矿区承载能力下地质环境与开采强度临界值的关系数据,进而提取出控制和减轻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保水采煤技术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和规模。在承载力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协同监测技术方法,并给出了承载力预警等级判定标准。所提出的基于保水采煤理念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基本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和发展保水采煤及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气环境、矿区地下水环境、地面塌陷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肥城矿区开采活动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特征,得出开采活动使肥城矿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从技术和管理制度、保护生态意识上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烈武  宋焕斌 《金属矿山》2012,41(8):133-137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矿区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众多,作用机理复杂。因此,找寻矿山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潜在结构和最为关键的变量成为解决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最为根本性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并针对关键要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矿业经济发展必须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和采用充填法采矿是实现该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采用充填法开采破碎矿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生产效率低、充填成本高,企业担心影响经济效益而有所顾虑。某铅锌多金属矿,大部分矿岩破碎,前期采用浅孔留矿法,采场垮塌严重,贫化损失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条件差。针对该矿的开采技术条件,设计改为废石分段充填法开采,通过优化改进,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贫化损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