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通过对稷下学宫办学的历史地位和办学特色回顾总结,浅析了稷下学宫对当代新文科内涵式建设具有价值的历史启迪,挖掘稷下学宫文化遗产对新文科内涵式建设的有效驱动,做到古为今用和回归本源,达到历史的"交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悲剧能使人的精神品格得到净化.老舍的<茶馆>悲剧特征表现为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按照马、恩观点创作出的<茶馆>在背景的选择、环境的设置、人物的安排等三方面煞费苦心并使其具有独特的创造之处.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喜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的悲剧与喜剧观点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在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4.
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春宝娘的一 生展现了旧社会妇女只能作为被卖物品、生育工具而存在的悲剧现实。自然,悲剧的形成 在于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对妇女的压迫和束缚。然而,除了社会历史原因之外,妇女自身 的惰性也是使她们沦为“奴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了一维正交相LiMnO_2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对产物的物相组分、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系统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对合成的电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的一维正交相LiMnO_2正极材料与无乙二醇辅助水热制备相比,最终产物具有更高的物相纯度和更均匀的聚集形貌;电化学测试结构显示在电流密度为28.5 mAh/g时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的LiMnO_2正极材料的最高放电比容量为203.82 mAh/g;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图拟合和计算的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更低的电荷传质电阻和更好的锂离子固相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6.
悲剧能使人的精神品格得到净化。老舍的《茶馆》悲剧特征表现为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按照马、恩观点创作出的《茶馆》在背景的选择、环境的设置、人物的安排等三方面煞费苦心并使其具有独特的创造之处。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和李贽同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两人具备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两人的反传统情绪;二是两人都对假道学、假才子进行了严厉批判;三是两人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8.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表现在虚实交错的布局、丰繁意象的选取和真性情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同时,虚实交错的布局构成了晚望诗远近互文、动静交相的美感;丰繁意象的选取导致了晚望诗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饱满;诗人真性情的表达构成了诗歌具有沉郁、清丽、雄壮、感人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9.
扶桑、文秀和小渔,是严歌苓笔下苦难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悲剧既与近现代民族的苦难紧密相关,也与她们自身从历史纵深处承续下来的"最高的雌性"不无关系。严歌苓以她们的悲剧人生折射了中国女性在近现代的生存状态,又通过其共具的"母性"展示了悲剧女性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泥日》借三个家庭几代人复杂的历史演变来审视一个部落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作家在对性格各异的人物的塑造中,融入了关于“人”的深层意义上的认识和思考,对造成人类命运悲剧的集体无意识、人类自身的局限、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等问题进行了哲理的探讨,同时作品又对人类的历史进行整体的把握,让人感悟到历史惊人相似的一个侧面,历史悲剧的重复。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剧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在历史剧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主张“借古鉴今”,表现历史的真实;在历史剧的创作上,他强调“失事求似”,写出历史的必然与可然;郭沫若重视社会悲剧,要求充分发挥悲剧的教育作用,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可以写悲剧。  相似文献   

12.
司各特的历史短篇小说<两个赶牛人>讲述了赶牛人罗宾与威克菲尔德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政治冲突、民族文化冲突、经济利益冲突三方面来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激发读者对人类文明进程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15.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的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审美: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虽然通俗,没有崇高、悲壮之类的审美特征,但它在日常琐碎的世俗生活描写中与悲凉境地之问建立了独特的张力,既赋予日常生活以亲切感和合理性,又揭示它的陌生感与荒诞性;另一方面,张爱玲小说具体呈现的有两类悲剧: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对人类文明前景的关注与思考,对个人生存境地特别是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命运是悲剧的核心要素。在西方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常常是命运。但在中国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往往不是抽象的命运,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对象。在中国传统悲剧中存在两种命运,一种是以使命和天命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善的一面,代表了绝对正义;一种是以无常和幻灭的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消蚀磨灭一切的特性,引起人们的深深悲哀。后者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悲剧的异同在各自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冲突和抗争为主题,是中西悲剧的相同之处;中西悲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悲剧是悲而不伤,主人公往往是继续生存在悲剧中,是对悲剧情愫的保存,而西方则是通过悲剧主角的彻底毁灭,以生命的终结来成全悲剧的审美快感。对悲剧精神的解读,其实践价值在于指...  相似文献   

19.
避开概念化的思维模式和简单的结论,通过对历史定位的静态解剖来理解项羽的悲剧形象。并从生命的价值、生存文化、性格特征及其个人经历的多维角度去理解项羽义不过江却自刎乌江的悲壮结局,揭示一个顺应历史却又不能把握机遇而堕入命运深渊的历史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的经典,而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恰恰又代表了他整个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旨在结合《哈姆雷特》从悲剧的人物、悲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超自然描写三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悲剧特色作比较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