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非晶铁芯浸渍切割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多年来日本发表的有关非晶铁芯浸渍定型工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这些文献的共同出发点在于想方设法避免或减轻以往浸渍工艺的弊端—由于浸渍材料固化收缩使铁芯承受应力,以致性能下降。还介绍了铁芯切割工艺以及切割、研磨、切口所用的工具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用Fe78Si9B13非晶带材制备C型铁芯的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软磁交流测量仪、电感测试仪等研究了非晶C型铁芯切割面微观组织结构与损耗和电感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液腐蚀可恢复铁芯切口部分非晶带材片层间绝缘,进而降低铁芯损耗值,且频率越高效果越明显,电感量在此过程中上升;酸液腐蚀C型铁芯切割面是恢复片层间绝缘、降低C型铁芯损耗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带材厚度对非晶纳米晶环形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铁芯由不同厚度标称成分为1K101及1K107B的带材制成。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后测试铁芯软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铁芯动态损耗值、矫顽力和剩磁随带材厚度的减小逐渐减小,带材厚度影响铁芯的热稳定性。选用较薄带材绕制铁芯,可减小铁芯体积,提高器件运行稳定性。薄带在热处理前后韧性较厚带更好,可有效提高铁芯绕制及热处理后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浸涂后烘干的方法在非晶合金带材的表面形成绝缘涂层,研究了涂层前后非晶合金带材的表面形貌、结构和非晶合金铁芯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后非晶合金带材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均匀的绝缘涂层,绝缘涂层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非晶合金铁芯在高频下的损耗,涂层后的非晶合金铁芯在1kHz、1T下的损耗比涂层前铁芯的损耗降低了23.2%,而在10kHz、1T下的损耗比涂层前铁芯的损耗降低了35.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固化剂对非晶纳米晶带材制作的铁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粘度条件下,固化剂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两个转折点,这与其中发生的晶型转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固化剂粘度增加,非晶铁芯和纳米晶铁芯的损耗变化率增加,磁导率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粘度下固化剂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铁芯内应力不同而引起铁芯磁性能的变化。本研究中,非晶和纳米晶铁芯在粘度为90 MPa·s时,损耗及磁导率变化值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两种成分的铁基非晶铁芯经热处理、浸渍、固化和开气隙制成磁场在0~4kA/m范围内恒导磁电感。对侵渍固化的方式进行了实验比较,选择了一种既利于批量生产又能有效限制铁芯固化引起的性能下降。对边种恒导磁电感铁芯的磁性能、恒定性、频率特性以及温度稳定性进行7研究,证明这种恒电感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具有优良的特性。此外还测量了这种但电感的直流重叠特性,以及将它们做成绕线电感后的电感量和其它电量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非晶Nd_6Fe_(81)B_(13)合金的磁性和晶化及其对样品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讨论了非晶样品的低温磁性和Nd对昌化温度和Curie温度的影响。在873K退火的样品中得到一个新相。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带材厚度对非晶环形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铁芯由标称成分为Fe91.7Si5.3B3.0(质量分数),分别为带厚22μm,25μm和26μm的带材制成。铁芯在氮气保护下经过653~723K保温1h进行热处理。在5~30kHz以及200~1 000mT(Bm)范围内测试铁芯软磁性能。研究表明,带材厚度影响铁芯软磁性能,随着带材厚度的减小,铁芯动态损耗值、矫顽力和剩磁都逐渐减小,带厚22μm带材绕制的铁芯可以获得最优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条件和热处理对Fe-Co-P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酸性体系电沉积Fe-Co-P合金.采用ED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沉积条件.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从3.0增加到4.5时,镀层中铁含量从5.54 at%增加到73.75 at%,而钴含量从63.41 at%下降到16.89 at%,磷含量从31.04 at%下降到9.36 at%;Fe-Co-P合金的磁性能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和磷含量的降低,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加;镀态时镀层呈非晶态,在360℃会发生晶化出现体心立方Fe-Co合金和少量六方Co-Fe合金相,而600℃时存在立方Fe-Co和Co2P合金相;在500℃对Fe63.4Co5.6P31.0合金进行退火处理,能显著提高该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Co65Fe4Mo2Si16B12非晶合金在653K ̄813K之间的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晶化及磁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试样的初始磁导率明显上升,当Ta=753K时,合金开始晶化,分析出Co2Si、Co2B、其磁导率明显降低,但仍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当退火温度继续提高,合金中析出的Co2Si、Co2B、CO8B的量增多,同时析出Fcc Co相,合金的软磁性能变得很差。  相似文献   

11.
将Co66Fe4Mo2Si16B12非品合金在460℃等温退火30~120min。合金在460℃等温退火过程中,相对起始磁导率μi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在t≈45min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快速下降。电子衍射花样的结果表明,合金此时仍保持非品态结构.同时发现,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随退火时间的延长由负值逐渐变为正值,当t=45min时,λs≈0,由此可知,合金在等温退火过程中相对起始磁导率的峰值与零磁致伸缩系数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用结构参数-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包括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采用的结构参数有平均价电子数,混合熵,原子半径经,电负性差,功函数差和电子密度差等。结果表明,定性分析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用双喷嘴单辊急冷工艺制备了非晶态合金Fe78sSi9B13和(FeNicr)78(siB)22的双金属带,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了双金属的晶化温度,并测量了经350℃纵向磁场退火的双金属铁芯在张紧状态及放松状态下的磁滞回线.双金属的DSC曲线基本上是两种带材DSC曲线的叠加,但(FleNiCr)78(SiB)22层的晶化放热峰变成两个,晶化温度稍有降低.虽然经过纵向磁场退火,双金属铁芯的磁滞回线仍然表现出难以磁化的特点,这源于双金属铁芯在退火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两层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别引起的内应力在张紧状态下,双金属铁芯中的内应力可达84MPa;在放松状态下,内应力使双金属铁芯发生收缩,其平均直径由27.5mm收缩为18mm.但双金属铁芯中的内应力并未因铁芯收缩而消除,而是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使得双金属铁芯的每一层均存在拉应力层和压应力层,这种应力分布对双金属铁芯的磁性特征虽无根本改变,但更加难以使其磁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熔态旋淬法制备了系列铝含量的Fe-B-C-Si-Al系非晶合金薄带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合金元素Al对Fe-B-C-Si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明显提高Fe-B-C-S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非晶合金薄带的临界厚度由无Al合金的小于35μm增加到含铝合金的70μm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可进行180o弯折而不断裂。饱和磁感应强度(Bs)也由无Al合金的1.52T增加到含铝合金的1.72T。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Fe50Ni30P20-xBx(x=3,6,8,10,14)非晶合金中硼含量对该系列合金的静态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交流电输出特性,磁场退火工艺和在大电流冲击前后感应电压下降率的影响,并与合40at%Ni的Fe40Ni40P12B8非晶态合金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铜模吸铸工艺制备了外径5 mm、内径3 mm的Fe36Co36B19.2Si4.8Nb4非晶合金磁环,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软磁交流性能测量仪分析了该非晶合金环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为568.5℃和604.4℃,饱和磁化强度为99.7 emu/g;在磁感应强度不变时,频率升高,其相对磁导率降低,磁损耗增大;保持频率不变,磁感应强度增大时,其相对磁导率降低,磁损耗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W对Fe-Si-B非晶合金交流磁性的影响。讨论了磁导率随频率及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在弱磁场及中、强磁场区域对3种合金Fe(82.1)Si(2.2)B(15.7)(1#)、Fe(79.8)Si(2.5)B(17.7)(2#)和Fe(73.7)W(1.3)Si(3.0)B(22.0)(3#)进行了磁损耗分离。结果表明,加入W,使磁谱曲线的下降幅度增加;磁导率随磁场变化的峰值增大,出现峰值的磁场稍移向高场区;在中、强磁场区域,磁损耗分离曲线为一折线,转折点对应的频率f约为20kHz。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Co_(90-x)Cr_xZr_(10)(0≤x≤25)合金的磁性,得到样品的Curie温度T_C和每个磁性原子的有效磁矩μ均随Cr含量x的增加近似线性下降,计算出每个Co和Cr原子的平均磁矩分别为μ_(Co)=1.51μ_B和μ_(Cr)=-3.62μ_B低温下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Bloch的T~(3/2)定律,由此算出的自旋波劲度系数D从x=4时的D=2.788meVnm~2下降到x=20时的D=0.727meVnm~2,相互作用范围从x=4时的2—3个原子减小到x=20时的最近邻原子之间,样品的晶化温度随Cr含量x的增加单调上升,认为与合金的平均外层电子浓度有关,用X射线衍射和热磁测量分析了热处理样品的结晶相。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电脉冲纵向磁场退火法,对Fe78B13Si9非晶合金条带实施连续快速退火,测定了该合金条带的应力松弛,退火脆化及软磁性能随动态脉冲加热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动态脉冲加热工艺参数的配合,可以使Fe78B13Si9非晶合金条带的液淬内应力基本上完全松弛,磁性能优于最佳常规退火处理的条带性能,同时也完全消除了退火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Co基非晶纳米晶的组成及应用,讨论了Co基非晶的晶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晶化产物对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