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岩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实测分析了影响软岩路基施工的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填料颗粒级配、松填厚度、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压实度等。这种路基在许多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软岩隧洞的沉降观测方法、仪器的布置方式以及测量数据的分析,分析了隧洞在输水前和输水后的位移变化情况,以及位移的变换对隧洞的输水运行的影响,探讨了沉降观测对隧洞的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软岩料填筑面板堆石坝问题,基于邓肯E-B材料本构模型,结合鱼跳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拟定了三种不同的软岩料利用范围方案,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各方案坝体应力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对于软岩料的利用范围较为敏感;实际工程设计时,可在大坝应力变形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扩大软岩料的利用范围,使坝体断面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叶异辉  何小勇 《红水河》2007,26(3):69-72
文章以软岩填筑的洞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从实测坝体变形数据入手,分析软岩分期填筑面板坝的一些特殊变形问题,初略探讨该问题对大坝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一工程实例,基于改进的湿化变形计算模型,采用邓肯-张E-B本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软岩料的湿化变形对堆石体及面板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软岩堆石料湿化变形的影响,坝体整体沉降增加,并发生向下游的水平位移,面板的挠度增大,面板的压应力增量增大,对面板的应力变形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南乌江六级水电站位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丰沙里省境内,为南乌江七级开发方案的第六级。坝址位于南乌江右岸支流南艾河(Nam Ngay)河口下游约1 km~南龙河(Nam Long)河口间长约3 km的河段内,距下游的哈洒(Hat Xa)渡口约3.7 km。以南乌江六级水电站为分析对象,对坝体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了非线性变形计算,分析了坝体在相应工况下的变形性状,说明软岩堆石料用于该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软基段公路管廊路基工后的沉降特性,以滨海软基段某公路管廊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对填土荷载作用下、不同管廊位置、不同路基高度下和土工格栅工况下的管廊路基的沉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下,软基段既有管廊路基中,其沉降主要由施工期间路基填筑引起,管廊与周围土体差异沉降随着时间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软岩中隧道锚变形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通过对隧道锚现场1∶10缩尺模型进行超载破坏试验,对加载过程中锚体模型的外观变形、内观变形、钻孔测斜以及破坏裂缝进行分析,获得了锚体模型在推力作用下载荷-变形全过程曲线以及变形破坏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的超载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锚体模型变形破坏全过程类似于软岩载荷试验变形破坏3个阶段;锚塞体底部与岩体接触面部位受拉剪破坏形成破坏底边界,锚塞体上方岩体受锚塞体向上挤压形成纵向拉裂缝以及与锚塞体成约45°夹角的剪裂缝。隧道锚极限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锚塞体底界面以及上部岩体抗拉能力和抗剪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软岩区引水隧洞开挖变形规律,基于某软岩引水隧洞工程实例,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软弱岩层的影响,掌子面开挖6m以内,拱顶沉降值和周边位移值的变化最大,且拱顶位移沉降和周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2)软弱岩层隧洞开挖后,围岩自身很难迅速形成自稳定岩圈。当施加支护结构后,且支护结构与围岩形成支护拱圈时,位移才会有所收敛。在实际隧洞施工过程中,对于监测断面25m以内的位移监测要适当进行加密;(3)对于软岩区隧洞,因隧洞地层的工程性质较差,隧洞开挖后要及时进行支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现场隧洞变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疆引水式工程某隧洞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岩体变形全过程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支处理的过程。本隧洞于2006年9月全线通水,目前已安全运行15年。本隧洞对软岩隧洞的监测过程及支护方式积累了处理不同不良地质状况的丰富经验,对软岩隧洞开挖过程中及时优化喷锚支护各项设计参数,创优质项目、造经济型工程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以某已建工程为例,基于邓肯E-B材料本构模型,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次堆石区采用软岩料填筑和硬岩料填筑两个方案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获得软岩料填筑和硬岩料填筑时坝体应力变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可以看出采用软岩填筑面板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高液限土使得半填半挖高边坡路基的沉降与边坡稳定性增加了不确定性,有必要对此种特殊 路基的变形进行影响性因素分析。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高速公路典型路基建立了数值模型, 分析了荷载大小、高液限土填方含水率、不良地基压缩模量、不良地基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荷载和不 良地基层的厚度没有对应力扩散产生影响,最大路基沉降均出现在距路堤11.7m处;高液限土填方含 水率和不良地基压缩模量的变化引起土体的应力重分布,对填方附近的路基沉降影响尤为显著。因此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高液限土填方含水率情况,对于不良地基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软岩空间发育位置对地下洞室开挖变形的影响,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建立软岩层位于顶拱以上0、3、6、9、12 m和15 m等6种计算模型,采用Burgers-Mohr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分析不同软岩层空间分布下的地下洞室开挖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软岩层与洞室顶拱间距越大,开挖过程中洞室顶拱产生位移量越小,且开挖完成后3个月产生的位移增量也随之减小;以位移及应力状态为评判依据,建议洞室顶拱与软岩层间距为12 m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4):92-94
西霞院工程是建立在软岩基础上的工程,软岩地基存在着基础承载力不足、抗滑稳定性差、防渗难度大等问题。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成后能否正常运行。通过对西霞院工程软岩地基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软岩地基处理方法、安全监测仪器布设方案及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分层沉降方法分析西霞院工程复合地基的沉降历程。结果表明,利用混凝土防渗墙和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而尾水平台防渗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5.
沙坡头水利枢纽坝基以软岩为主,岩体变形问题已是本工程的一个主要地质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埋设变形观测装置对其变形进行观测和分析,探讨软岩变形规律及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软岩工程地质特性和大坝稳定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地铁二号线(上洋站—鼓山站区间)为依托工程,盾构隧道下穿段要求施工对铁路两轨造成的沉降差异应控制在5 mm以内,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下穿工况进行模拟,研究总结了铁路轨道走向以及隧道掘进方向地表沉降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对地铁下穿段范围内的土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计算得到的管片注浆参数及盾构机内土舱压力为相似盾构隧道下穿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隧道开挖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拱顶和拱腰的变形及丢失位移变化规律。拱顶和拱腰丢失的变形量随测点与掌子面距离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拱顶比拱腰的变形量丢失状况严重。增加衬砌后可有效减小拱顶竖向沉降和拱腰横向变形的最终值,力学性质表现得更为稳定。随着地应力的升高,拱顶和拱腰丢失位移逐渐增加,丢失位移与地应力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分析软岩不同利用方案及分区形式对高面板堆石坝力学性状的影响,获取了坝体应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高面板堆石坝下游次堆石区中软岩含量及堆石区几何特征、主堆石体分区形式均影响面板堆石坝的力学性状。提高坝体下游堆石区的强度及刚度,可以提高各堆石区之间的协调变形能力、降低面板变形及应力。提高位于坝轴线处的堆石体承载力,可以有效降低坝体变形及面板应力。为控制高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变形及应力,坝轴线处坝体下部堆石区宜填筑承载力高的堆石体,下游堆石区中软岩比例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南欧江六级大坝是我国投资已建成的软岩填筑比例最大、坝高最高的土工膜防渗堆石坝,最大坝高达85 m,正确认识该类型坝的位移变形和应力特征以及土工膜防渗体受力变形规律,对同类型大坝的建造及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欧江六级大坝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有限元计算成果,对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的变形规律及土工膜的受力状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实测资料分析结果与有限元计算成果存在差异。在坝体变形方面,由于下游侧软岩填筑,监测资料显示坝体沉降位移在坝体下游侧较上游侧大,而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上游侧与下游侧沉降量相差不大,且有限元计算沉降及水平向位移均较实际变形及位移量大;在土工膜受力变形方面,两种分析结果规律性存在差异,两种方法计算受压区域相同,但受拉区域结果正好相反。原型监测分析成果表明,南欧江六级土工膜防渗软岩堆石坝,自蓄水两年以来的工作状态正常,其设计经验和监测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