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HA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系列中重要的一种,现已发现其对人类的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它的分离纯化主要来自海洋鱼油,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限制其生产及应用,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DHA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对ATCC34304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得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280℃rpm摇床光照培养6天,DHA含量达320.1mg/L。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冰  刘长海  姚汝华 《食品科学》2005,26(3):128-130
DHA是一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对ATCC34304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得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28℃ 170r/min摇床光照培养6d。DHA含量达320.1mg/L。  相似文献   

3.
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合成与培养温度密切相关.该研究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对破囊壶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20~35℃的培养温度较利于破囊壶菌细胞的生长,而25~28℃的培养温度利于油脂的积累;虽然15℃培养...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259-264
破囊壶菌具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vic acid,DHA)含量高、油脂组成简单、生长速率快等优点,是DHA商业开发的潜在来源。目前,破囊壶菌DHA的制备工艺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是破囊壶菌的发酵工艺、油脂的提取工艺和DHA的纯化工艺。该文对上述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破囊壶菌DHA的产业化潜力进行了分析,为破囊壶菌DHA的工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DHA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系列中重要的一种,现已发现其对人类的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它的分离纯化主要来自海洋鱼油,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限制其生产及应用,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DHA的能力。本文研究了不同植物油以及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对破囊壶菌D8发酵生产DHA的影响,发现棕榈酸对DHA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酵液中添加2%的棕榈酸可使破囊弧菌D8的DHA产量提高36.8%,达1554.01mg/L。  相似文献   

6.
对糖蜜作为碳源发酵裂殖壶菌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DHA)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不同来源的甘蔗糖蜜与粗糖蜜培养裂殖壶菌生产DHA,考察了糖蜜来源、糖蜜添加比例对裂殖壶菌发酵生物量、菌体油脂含量与DH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糖蜜中的杂质(灰分、胶体)对菌体生长与油脂积累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使大幅降低糖蜜添加比例效果也不理想,限制了其作为替代碳源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杂质含量相对较低的粗糖蜜的情况,在添加比例低于80%的情况下,其培养效果与对照葡萄糖非常接近,可以部分替代葡萄糖用于裂殖壶菌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葡萄糖、甘油双碳源发酵对裂殖壶菌发酵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的影响。首先以葡萄糖和甘油为单一碳源,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菌体增殖速度和底物消耗速度都明显高于以甘油为碳源,以甘油为碳源细胞油脂中DHA的比例显著高于葡萄糖。为了发挥2种碳源各自优势,对葡萄糖和甘油双碳源发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碳源混合或葡萄糖耗尽后补加甘油结果都不如单一碳源好。但若先用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培养,当发酵液中的葡萄糖质量浓度降至10~5 g/L时补加甘油既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又提高了油脂中的DHA比例。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过程补加100 g/L甘油的发酵控制策略,5 L罐发酵,发酵周期可缩短至56 h,细胞油脂中DHA比例最高可达45.50%,充分发挥了2种碳源的优势。该研究得到了一种裂殖壶菌生产DHA葡萄糖、甘油分段发酵控制策略,大幅提高菌体细胞油脂中DHA的比例,同时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DHA是大脑及视力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也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能活性成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破囊营业菌Thraustochytrium roseum产DHA被认为极具工业化生产的潜力。本文研究了不饱和脂对破囊壶菌T.roseumMF2产DHA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roseumMF2能不同程度利用不饱和脂为碳源进行生长和产DHA,其中以紫苏渍的DHA产量最高,浓度为20g/L时DHA产量为382mg/L,当以40g/L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培养基添加红花油或紫苏油能提高DHA的含量和产量,二者添加量为8g/L时DHA产量分别提高18.5%和28.5%。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发酵生产果胶酶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在当前的生物工程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果胶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果胶酶产生茵、高产果胶酶菌种选育、微生物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国内果胶酶发酵生产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菌种、培养条件、提取及纯化的 研究进展,并浅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roseum产DHA的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碳源、氮源、碳氮比、不饱和脂以及植物激素等营养条件对破囊壶菌Thraus tochytriumroseumMF2产DH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葡萄糖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碳源 ,适宜的葡萄糖浓度为 40g/L ;谷氨酸钠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氮源 ;适宜的碳氮比为 70左右 ;紫苏油、BA和GA配合使用使DHA产量提高 10 6% ,达到 12 42mg/L。  相似文献   

12.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选育出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SD59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各种营养和环境因素对菌株SD59发酵生产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培养基组成(g/L):可溶性淀粉20.0,硫酸铵6.0,硫酸镁0.3,氯化钙0.08,酵母粉0.6,磷酸二氢钾2.0,磷酸氢二钠8.0,初始pH7.2;最佳培养条件为5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00mL,接种量5.0%,培养温度36~38℃。结论: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脂肽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到1.2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Crypthecodinium cohnii高密度发酵生产DHA的流加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加策略实现了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生产DHA的高密度发酵。根据隐甲藻间歇式发酵的特性,探讨最佳补料时间及流加液中最佳碳氮比,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浓度降至4g/L左右时流加碳氮比为30∶1的营养液对隐甲藻的生长和脂肪酸积累最有利。根据以上结果,初始葡萄糖浓度25g/L,采用5d连续发酵多次流加策略,细胞干重达6.37%,DHA产量为4.08g/L。  相似文献   

14.
对寇氏隐甲藻突变株产DHA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模型,最后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在5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葡萄糖121.41 g/L,谷氨酸钠11.54 g/L,硫酸镁7.25 g/L时,DHA的产量为5.65 g/L发酵液,比优化前提高了10.35%。在50 L发酵罐上发酵培养,DHA产量为9.50 g/L发酵液,为摇瓶培养时的1.68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藻生产EPA和DH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PA和DHA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已引起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高度重视。利用海藻作为生产EPA和DHA的又一来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十分重要的意义。着重阐述了海藻的EPA、DHA的含量和生产优势,并叙述了EPA、DHA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芝麻香白酒生产中功能性微生物的发酵贡献进行研究。分析了酵母的产酒和产香情况,霉菌的糖化能力,细菌的产酸情况。通过该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为下一步研究功能性微生物在白酒发酵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TSW_1为出发菌株,选用不同种类、不同能量、不同剂量的离子进行离子束注入处理,得到从十三碳烷烃生产十三碳二元酸的突变菌株TSW-N-35。研究了N~+和CH_3~+离子注入剂量与Candidda tropicalis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菌株的存活率均随着注入剂量的变化表现为相似的“马鞍型”,以十三碳烷烃为底物,在摇瓶条件下,十三碳二元酸(DCA13)产量达71.5g/L。研究发现,蔗糖浓度显著地影响菌体生长,其最适浓度为0.3%;尿素和丙烯酸的浓度显著地影响DCA13的产量,尿素的最适浓度为0.14%;添加0.10%丙烯酸,DCA13的产量能提高20%左右;提高培养温度可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