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的拍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现代电视技术》2006,(3):21-21,25
笔者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评论组的编导陈丽,这次参加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的编导工作。前不久刚刚播完的《故宫》精编版一共12集,由十几位编导制作完成。  相似文献   

2.
1999年50周年国庆,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试验转播成功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超出1000扫描线的高清晰画面和立体声音质效果为电视观众创造了更加动人的屏幕空间.高清晰度电视技术使得摄像机、磁带等具有电视媒介特征的设备.扩展到电影制作领域,电视与电影开始了行业间的合作。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电视技术人员与编导人员一起.总结拍摄经验.研究规律和特点.对高清制作设备的格式和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3.
大型高清多集专题片《故宫》从2003年10月开机,到2005年9月拍摄基本结束。在历时两年的拍摄中,全程使用的是索尼高清数字摄像机HDW-750P,拍摄范围包括整个故宫,应导演要求我们提供了多种特种设备,其中有高清广角镜头、大倍率长焦镜头、电影镜头、升降臂等。全组的11位导演一共拍摄了700多盘40分钟高清素材带。预定播出12集,每集45分钟左右,成片时间将达到500多分钟。高清后期制作机型2005年4月,部分导演开始进行对素材的整理和粗编工作,为了提高后期编辑效率,统筹安排各导演时间,我们使用了索尼的HDCAM高清录像机与松下的HD3700H高清录…  相似文献   

4.
电视技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播出技术还是制作技术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电视作为大众娱乐的主要载体.为大众带来了丰富视觉享受。所有的这些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的背后,都是广大电视工作者通过三维制作、后期包装、合成特效等电视后期制作手段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纪录片《风云江城》为例,对音频后期制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析,包含海量素材的分类、音频分轨的处理、缩混和导出,通过后期处理使音频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为今后纪录片的音频后期制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故宫100》与以往展现故宫的纪录片相比有很多创新,无论在拍摄内容、拍摄角度的选取、镜头的表现方式,还是解说词的写作方面都富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该片不仅利用丰富的影像表现手法将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进行演绎,还通过这些剖析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以高清拍摄、制作新时代的来临这样一个主题进行介绍,再次对图像压缩的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尝试去研究“应怎样看待今后将持续使用的图像压缩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1895年发明了电影.电影的基础就是摄影.摄影就是实现记录和再现。作为影像制作的从业者,我们一直在心里有一个问号,摄像机到底是一个记录和再现的工具,还是一个创造娱乐的工具.我们一直坚持认为摄影最本质的要素就是记录和观察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在刚结束的第五届Sony“高清杯”电视节目评选中,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选送的电视连续剧《诺尔曼·白求恩》获一等奖,专题片《马相伯》获二等奖,而我们电视制作部直接参与了这两部片子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随着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清技术已趋于成熟,而高清节目超清晰动感逼真的画面无疑可以将观众引入一个视听新时代。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高清电视节目的拍摄、制  相似文献   

10.
以《变革与辉煌》参赛索尼高清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说句心里话,近30年来我一直在使用索尼设备进行拍片.并获得了很多奖项。索尼设高清杯后.我心里就一直有个目标,一定要以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赛并争取到这个奖项,因为我觉得这个奖代表了一种“画面与声音”上的重要荣誉。  相似文献   

11.
广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地级以上电视台主要频道要实现高清化,因此各播出平台对于高清节目的需求逐步增大,高清节目的制作能力亟待提升。本刊上期刊发了“大型高清电视转播车系列”的第一部分《初识电视转播车》后,收到了部分读音的反馈,本期我们将以中央电视台转播部工程小组设计制作HD A1高清电视转播车的实际工作经验为蓝本,继续就大型高清电视转播车的结构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地下电影》是我个人的第二部DV作品,使用了全高清拍摄,我的处女作《青年人打游戏,老年人打太极》使用的还是标清拍摄,在2K已是主流,4Kt在开启的时代,我技术上的慢半拍,被业内人士诟病颇多,他们认为我的DV技术总体上滞后于行业普遍水平,这一点我很认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高清专题片《长恨歌》的后其制作,较完整地阐述了目前条件下电视台后斯制作此类高清夜景节目的制作工艺、基本流程、制作播出带的下变换方式、监视器调整、技术指标等。通过具体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介绍了在较低成本下如何挖掘出较好的视觉效果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清晰度电视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相比.由于图像分辨率成倍地提高.可采用16:9的大屏幕播映,再加上彩色色域的扩展.立体声或环绕立体声的伴音.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可视性大大提高。1998年11月美国开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2000年12月1日.日本NHK、FUJITV等电视台通过BS和CS卫星开始正式播出7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其中NHK每天播出24小时,其它频道保持每天3小时播出。  相似文献   

15.
一中央电视台高清发展历程 从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庆典高清转播开始,中国高清电视发展拉开了序幕。高清技术经历了1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单机工作模式,磁带记录形式逐步向网络化、文件化发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转播.  相似文献   

16.
<水来了>获2006年度"金帆奖"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记录片类二等奖,SONY第五届"高清杯"专题片类二等奖,本文讲述了该片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视频图形制作技术质量奖短片类:一等奖央视数码《1405-郑和下西洋》使用设备:Sgi工作站/IBM工作站三维动画软件Maya/Xsi非线性编辑系统Smoke合成系统Flame/Shake动作捕捉设备MotionCapture2004年,我部门接到了《1405-郑和下西洋》的特技部分制作的任务。经过将近一年的前后期制  相似文献   

18.
《工地》是一部有关农民工的音乐式风格的纪录片。拍摄内容为城市建筑工地,拍摄对象为农民工。该片的前期在大连拍摄,后期在我台制作完成。前后历时9个月(2004年5月~2005年2月),片长27分35秒。前期拍摄设备为SonyDVW-707P,后期非线性编辑设备使用的是AvidMediaComposer。在我所制作过的纪录片当中,《工地》是很有特色的一部。从最初看到它的拍摄素材就感觉与众不同,在半年多的拍摄期内,《工地》的编导和摄影师们跑遍了大连的建筑工地,拍摄了接近2000分钟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构图非常讲究,而且对色调的把握也很独到。DigitalBetacam摄像…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3D纪录片《国脉》获得CAA2014国际3D电视纪录片类杰出成就奖——国际卢米埃奖.本文细致回顾了该片的创作过程,对影片拍摄忍路、器材选择、技术团队、素材记录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旗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摄制、倾力打造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该片的拍摄、制作,创出了许多的记录,其价值和意义也非同一般,说它说一部具有里程碑高度的片子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