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最为杰出的一批代表,如范文照、杨廷宝、梁思成、童寯、陈植等,都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他们在归国之后,积极活跃在建筑设计、建筑研究、建筑教育以及建筑管理等诸多领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文章介绍了"基石——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展览,讲述了他们在宾大建筑系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学业成就,展现了这批中国留学生回归祖国后的卓越业绩,并且尝试解读他们杰出的原因,及其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扎与现代建筑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是人们从事专业讨论的基础。尽管布扎与现代建筑在中国的移植与传播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但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关于布扎更为普遍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与随后崛起的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的建筑实践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布扎对于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并据此反思现代建筑的基本含义,进一步梳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整体发展线索.以期对于如何融入更为广泛的当代建筑实践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3.
金磊 《建筑》2021,(23):68-69
对于中国建筑师的断代划分是已故建筑学编审杨永生(1931~2012)的贡献,他在2002年1月编著的《中国四代建筑师》中给出定义:"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是清末至辛亥革命间出生的,他们中大部分于20世纪20年代末或30年代便登上建筑与城市舞台.由于上世纪20年代,中国还未开放正式建筑教育,第一代建筑师多数是留学外国专修建筑学的."  相似文献   

4.
陈植,20世纪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他是现代中国第一代职业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一位现代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也是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成长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陈植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基于前人的回忆和作者近期的研究,对陈植先生建筑人生的各个阶段展开回顾,以呈现这位前辈的成长历程、事业成就与历史影响,并通过一位历史人物,再来回溯20世纪中国建筑的职业形成、学科建立以及现代建筑探索的历史进程及其现代性特征,认识与思考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实践经验与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5.
童明 《建筑师》2020,6(6):108-115
童寯先生是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他的一生见证了中 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本文以世界主义与个人主义为线索,梳理了童寯先生独特的事业成就与学术人 生,阐述了他如何以开放的世界眼光与慎独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吸纳来自西方现代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坚守于 本土传统文化的延承,从而形成一种立足于文化视野之上的建筑观,以应对存在于世界与个体、普遍与独特之间 的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6.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探究1910年代接受美国布扎建筑教育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师——康奈尔大学吕彦直和杨锡宗的设计学理逻辑的形成。通过分析吕、杨两位的设计作业和设计实践,尝试解读布扎体系下产生的设计理念,发现他们的设计风格源于学生时代的布扎教育。美国布扎建筑教育促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既善于引入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又创新地引领中国风格的形成。因此,美国布扎建筑教育影响了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伊朗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20世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伊朗建筑的发展经历了种种波折。伊朗建筑师们殚精竭虑,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大力推行西方化。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文化逐渐得到世界的肯定,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通过研究当地文脉、结合传统来汲取设计灵感。伊朗的建筑市场也在稳定地向公平公正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伊朗当代建筑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找回了自信。在全球化、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学者开始关注伊朗当代建筑。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伊朗当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众多优秀的伊朗建筑师为此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刘虹 《华中建筑》2012,(7):169-173
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是岭南著名建筑师林克明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一项重要公共建筑,同时也是他留学归国后的第一个作品,它的设计思路和“中国固有式”思潮相符合,也带有西洋学院派建筑教育的影响。该文试图从建造细节,形式比例和内在观念等方面考察此案例,发掘和揭示林克明建筑理念的特点。以及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实践中的共同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在西方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画意美学——之中考察王澍建筑与世界现代建筑的关联.正如其先驱者乌维达尔·普莱斯所认为,画意概念不同于崇高,也不同于美丽以王澍为代表的一批“文”建筑师所追求的画意也有别于象征权威与尊严的崇高和表现金钱与财富的美丽.而对于中国建筑,画意话语不仅可以帮助重新认识中国现代建筑师们对这一问题的长期探寻,也有助于重新思考如何在现代建筑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建筑的画意传统.王澍的建筑在新粗野主义建筑所强调的“意象”概念之中加入地域和文化的象征性,促使人们反思近年代以来被建构思想视为对立的种种建筑属性——如物品性与符号性等——共客并存的可能,从而恢复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主张的表意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袁鹏  解旭东 《华中建筑》2008,26(11):199-202
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时期第一代建筑师及建筑教育家的代表,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中的相关部分对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介绍并分析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相关工作,试图揭示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薛颖 《南方建筑》2020,(1):20-27
摘要 探究 1910 年代接受美国布扎建筑教育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师——康奈尔大学吕彦直和杨锡宗的设计学理逻 辑的形成。通过分析吕、杨两位的设计作业和设计实践,尝试解读布扎体系下产生的设计理念,发现他们的设计风格 源于学生时代的布扎教育。美国布扎建筑教育促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既善于引入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又创新地引领中 国风格的形成。因此,美国布扎建筑教育影响了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魏浩波的贵州车田文化中心、汤桦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以及刘家琨的成都贝森西村大院三个当代较有影响力的西南地区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师的生长工作环境、教育背景以及以往的建筑作品三方面,解析三位建筑师对于记忆与乡愁的独特理解与表达,从而探究出中国当代建筑师对于建筑地方性表达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也使中国诞生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明星"建筑师。但是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关注,似乎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上,对于中国大批量建造的建筑产品,更多听到的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国的城乡建筑记录着由中国建筑教育培养的一批批建筑师的足迹,但在建筑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在本土建筑师与国外事务所和建筑师的打拼或合作中,中国建筑师群体明显暴露出自身理论体系薄弱、忽视工程技术、文化艺术修养不足、建筑文化感断裂、建筑理性感缺失以及建筑艺术形式混乱等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社会环境、建筑市场薄弱以及国人先天素质不足等原因,但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建筑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和过程——建筑教育是上述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977年至今的中国建筑教育作为分析对象,以专业教育对建筑师在代际变化中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的建筑师在校所受教育与从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借助关键词,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缺失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汪虹 《南方建筑》2006,(1):67-69
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期研究,也是一种通过设计来解决设定问题的决策过程。由于对于建筑前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很多建筑项目的不合理,建筑师产生了很多遗憾。本文针对建筑策划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建筑策划师和建筑师、业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成功举办的"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展引发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布扎"传统的各种探讨。在重新评估"布扎"的影响时我们或许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布扎"原本是一所美术学校。它究竟是有名无实——只是建筑学的寄身之所,还是名副其实——赋予建筑学某种特质?若是后者,那么美术又是以何种方式来影响建筑教育?此外,这样的讨论对于我们当今的建筑教育又有何特别的意义?文章尝试就这些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20.
齐康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和建筑教育家,他受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杨廷宝、童寯、刘敦桢等老师的直接教导,成为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中建筑作品最多的设计师之一。50多年来,齐先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其指导的已毕业的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