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开发湖南鲁塘隐晶质石墨矿,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该石墨矿矿物嵌布粒度极细且与绿泥石等易浮矿物紧密共生。根据矿石性质,研究了矿浆的分散和抑制对浮选的影响。本试验选用煤油为捕收剂,碳酸钠为分散剂,组合抑制剂(水玻璃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比14:1)为抑制剂,以仲辛醇为起泡剂,同时强化搅拌作用,并且经三段磨矿、一次粗选和五次精选的闭路试验,在原矿固定碳含量70.28%的条件下,得到了固定碳含量87.26%、固定碳回收率76.45%的石墨精矿的选矿指标。对最终精矿镜下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查明:其品位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为微细粒脉石以及超细粒的石墨-石英连生体矿物的存在,推荐采用化学提纯工艺作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2.
某石墨矿原矿样固定碳含量为8.17%,石墨嵌布粒度极细,部分石墨单体粒度小于10μm,属于低品位难选微细鳞片石墨矿。依据矿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和流程,最终确定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为"一次粗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六次再磨七次精选"的闭路流程。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精矿固定碳含量为85.49%、回收率为86.95%的技术指标,为同类石墨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某石墨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及浮选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为微细粒嵌布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混合矿;粘土矿物含量高和石墨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给选矿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难选石墨矿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在确定最佳粗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3段再磨7次精选工艺进行闭路试验,最终使石墨固定碳含量从21.34%提高到80.41%,回收率65.41%,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宽甸某石墨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为细鳞片嵌布晶质石墨矿,伴生矿物复杂。通过磨矿细度、调整剂石灰用量、水玻璃用量、捕收剂煤油用量、起泡剂2#油用量及再磨细度条件试验,确定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进行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原矿固定碳含量为2.73%,品位较低,最终精矿固定碳含量为95.62%,回收率为79.07%,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选矿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南某晶质石墨矿的性质,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选矿试验研究。该隐晶质石墨矿中石墨矿物嵌布粒度细小、与易浮脉石交代连生。在探索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条件试验和对比试验,确定了阶段磨浮的工艺。不同捕收剂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选用乳化煤油作为晶质石墨的捕收剂效果较好,并使用水玻璃为抑制剂,同时采用超细搅拌磨进行再磨,确保提高最终精矿品位。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含固定碳6.83%的条件下,采用一粗一扫六精浮选工艺流程,最终得到了含固定碳93.70%,固定碳回收率为74.38%碳精矿的选矿指标,该选矿试验研究为同类型的矿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红柱石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红柱石的嵌布粒度、矿物特征及脉石矿物的赋存状态是影响矿床能否被工业实际利用的重要因素。文中介绍了针对矿石特征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某低品位细粒鳞片石墨矿嵌布粒度较细,且部分夹杂着绿泥石、绢云母等脉石矿物,相互嵌布关系复杂,解离困难。为了开发利用该石墨资源,以六偏磷酸钠、水玻璃为分散剂和抑制剂,以煤油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进行了一粗五精的闭路试验,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92.53%、回收率为88.68%的高碳级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8.
某低品位鳞片状石墨嵌布粒度微细,且与云母、黄铁矿和褐铁矿等脉石矿物赋存关系复杂,相当部分石墨矿充填交代或包裹于脉石矿物中,解离困难。为开发利用该石墨资源,以Na2SiO3为调整剂、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对其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80.64%、回收率为95.88%的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9.
针对铝电解废阴极采取SEM、TEM等手段分析了其中碳、钠、铝、铁等元素的主要矿物存在形式及其矿物间的嵌布特性。研究表明,废阴极炭块中主要成分为碳和氟化物;碳主要是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石墨,但结晶粒度只有几十纳米至几微米;氟化物主要是氟化钠、冰晶石、氟化钙;铝主要为氧化铝和冰晶石;铁主要是金属铁;矿物间嵌布紧密,互含普遍;矿物的嵌布粒度在数十纳米至几十微米之间。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某含碳、富含磁黄铁矿细粒嵌布铅锌矿石,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嵌布粒度细,嵌布关系复杂,含1.35%的细粒石墨碳和25%的磁黄铁矿,现场生产指标很差,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合采用等可浮选流程;矿石中的石墨碳宜采用抑制的方式与铅分离,采用YT-1抑碳药剂和HX-1锌活化剂效果明显,试验室闭路试验指标高于现场生产收支平衡所需的指标,使矿山的开发盈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地区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及辉银矿,金品位为5.20×10-6。为给该矿石选矿工艺流程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粒度微细,0.005~0.01 mm粒级占83.03%;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含量高、粒度细,且与石英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碳质及黏土矿物含量高、自然金粒度微细、部分微粒金被碳质硅质板岩碎屑(石英、碳质、褐铁矿等组成)包裹,均不利于金的选矿回收。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该类难处理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某低品位鳞片状石墨嵌布粒度微细,且与云母、黄铁矿和褐铁矿等脉石矿物赋存关系复杂,相当部分石墨矿充填交代或包裹于脉石矿物中,解离困难。为开发利用该石墨资源,以Na2SiO3为调整剂、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对其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80.64%、回收率为95.88%的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某隐晶质石墨原矿嵌布粒度较细,固定碳含量80.71%,Al_2O_3和SiO_2含量分别为2.72%、5.00%。为实现该石墨的提纯,分别采用碱焙烧法和酸碱法进行提纯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碱焙烧法,酸碱法提纯效果较好,提纯精矿固定碳含量可提高到90.88%,纯度较高,可进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司家营铁矿Ⅰ号矿体矿石工艺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司家营铁矿为冀东地区一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运用晶体光学、工艺矿物学等研究手段,对该矿床Ⅰ号矿体矿石的矿物组成、工艺粒度及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矿石划分为易解离易选型、易解离难选型、难解离难选型三种嵌布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可磨性,预测了磨矿粒度、回收率等选矿指标,对指导配矿及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矿物性质波动大、嵌布粒度不均匀、细粒级含量高是造成目前选矿指标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提高回收率的关键在于对难选难解离矿石的充分细磨,加强对细粒级铁矿物的回收,另外也要严格控制易泥化矿石的入选比例。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5,(9):329-331
采用碱熔酸浸的化学提纯方法对嵌布粒度的较细隐晶质石墨进行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的碱熔条件和酸浸条件对隐晶质石墨提纯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原矿固定碳含量为82.67%,经碱熔酸浸处理,最终得到了固定碳含量为93.42%的高纯度石墨。说明碱熔酸浸的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品位。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旺苍石墨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区内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并对石墨的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石墨主要呈脉状或细脉状与石英、云母相间分布,部分呈自形或半自形散布在脉石矿物中,不同层位石墨粒度大小区别较大。固定碳含量为23.73%~47.41%。酸法纯化后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显示,石墨的ID/IG比值为0.02~0.07,说明各样品中不含非石墨结构的碳类物质,且石墨晶体结构缺陷较少、三维晶体结构发育完善。判定该矿区石墨为晶质鳞片状石墨,且不含隐晶质石墨。   相似文献   

17.
刘靖 《矿冶工程》1990,10(4):24-27
本文研究河南西峡红柱石矿的性质和选矿工艺流程。并介绍了红柱石的用途,原矿物质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红柱石在矿石中的嵌布特性等。从而制定了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对开发和利用红柱石矿物资源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外某石墨矿固定碳含量为22.25%,但粘土含量高、嵌布粒度细,采用常规直接浮选回收率损失过高(>12%)。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 0.074mm中石墨含量28%、高岭土含量20%,-0.020mm中石墨含量15%、高岭土含量55%。为提高石墨精矿回收率,根据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采用预先分级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中矿返回的新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粒度分别为 0.3mm、-0.3 0.15mm和-0.15mm的三种精矿产品,固定碳含量分别为90.86%、96.53%和95.17%,精矿总回收率为94.00%,尾矿总回收率仅为6.00%,大大降低了尾矿中损失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青海小沙龙铁矿石工艺矿物学和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小强  王生龙  张涛 《金属矿山》2012,41(7):102-105
详细阐述了青海小沙龙铁矿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类型及结构构造、主要化学成分、铁物相、矿物组成及含量、主要铁矿物的嵌布特征、磁铁矿的嵌布粒度及解离特征,并对原矿进行了多种选矿工艺流程的可选性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磁铁矿大多呈细粒、微细粒稠密或稀疏浸染于脉石矿物中,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比较密切;磁铁矿的嵌布粒度比较细,当磨矿细度为-0.028 mm 占85%时,磁铁矿的单体解离度达到85%左右;2段磨矿-2段磁选工艺流程更简洁,能耗和经济效益指标更优越。  相似文献   

20.
国外某石墨矿固定碳含量为22.25%,但黏土含量高、嵌布粒度细,采用常规直接浮选回收率损失过高(12%)。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0.074mm中石墨含量28%、高岭土含量20%,-0.020mm中石墨含量15%、高岭土含量55%。为提高石墨精矿回收率,根据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采用预先分级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中矿返回的新工艺流程,可获得粒度分别为+0.3mm、-0.3+0.15mm和-0.15mm的三种精矿产品,固定碳含量分别为90.86%、96.53%和95.17%,精矿总回收率为94.00%,尾矿总回收率仅为6.00%,大大降低了尾矿中损失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