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近现代建筑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民国建筑年久失修、逐渐破败,还有些民国建筑被擅自拆除,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慧园里历史风貌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2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一片。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版)和《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相关要求,慧园里历史风貌区创新性地开展了风貌区保护规划,形成了一套具有借鉴意义的近现代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嘉善路、永康路历史上就属于上海法租界时期商业氛围较为浓厚的区域。文章结合上海市嘉善路、永康路历史风貌保护规划,通过梳理该地区历史建筑的发展沿革,提出延续历史文脉,将嘉善路、永康路打造成为历久弥新的老字号街区。积极探索上海中心城区历史风貌道路在城市转型中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下关地区发展的历史因素调查分析,从中提取可开发的历史资源,并以南京下关江边路沿线滨江带为例,提出滨江景观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具一格的地位,其近现代建筑在中国也有代表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国建筑正在消亡,这使得历史风貌的保护被推向风口浪尖。龙虎巷历史风貌区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的相关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规划。本文主要对龙虎巷历史风貌区存在的缺陷和特色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老城面临着建筑质量较低、风貌保护不佳、居民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文章以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为例,基于生活传承的理念,以实地物质环境调研和居民调研为基础,对街巷系统、建筑单体、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以期对居住型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风貌区是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逐步积累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一个城市具有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结合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实际情况,明确该历史风貌区的功能定位,划定其保护范围,探讨相关的保护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南京滨江景观区”是展示江滨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形象”是个巨大的资源。城市的发展,也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自身形象的塑造。良好的、极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是城市风貌、经济实力、繁华程度、文化水平等城市整体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是城市决策者们胸怀、眼力、水平和能力的具体表露。城市形象向世人所充分展示出的追求雄伟目标的自信心,和与天下人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可信度,必将给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必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是一笔无形的却又很实在的、不…  相似文献   

8.
由于形成机制、发展脉络和历史外力的不同,校园类历史风貌区的历史研究与价值评估与一般传统民居类历史街区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此在制定金陵女子大学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从其价值的独特性出发,来建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规划系统,制定以"价值——保护"为核心的保护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9.
历史风貌区是城市内涵的体现,也是保持并强化城市特色文化、避免同质化危机的重要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余波下,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城市空间建设逐渐走向对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二者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由局部到整体,逐级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历史风貌区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谋求更好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历史保护建筑代表着城市历史的脉络。在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历史风貌区第47号、48号街坊别墅群的保护修缮中,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基础、上部结构、砖墙的抗震加固改造;对外立面和室内细部"修旧如旧"的修缮,甚至部分复原性重建,使别墅群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焕发了生机,且提升了房屋的使用功能,为上海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遗产保护进程中,随着对历史风貌区整体保护理念的探索及非遗关注度的提高,物质文化遗产的局部保护与风貌区全面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以大油坊巷居住性历史风貌区为例,阐述风貌区特色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构建社区参与平台、建立建筑评价体系与更新模式、编制风貌区更新信息库与《导则》等建议;并通过明晰风貌区产权关系、合理有序疏解人口、协调政府与各界合作关系等措施,探索出风貌区合理有效的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制度障碍,在平衡保护与发展、责任与权力、政府与社会三方关系的前提下,探讨广州保护制度设计的创新;确定基于遗产保护体系和地方特色的认定标准,建立预先保护和征收前调查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和鼓励合理利用,保障产权人和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并展望了未来遗产保护制度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通过对该街区的分析研究,发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现状和在适应现代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估,形成科学的、整体的、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保护规划构想,在提高使用功能的同时保护了原有的城市肌理。  相似文献   

14.
江南历史风貌区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案说明本方案提供了在江南地区的历史风貌区内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一种方式,以解决旧城内日趋减少的居住用地与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方案采用低层高密度满足容积率的要求:采用中部天井、前后院落的格局,来继承传统院落居住形式。基本套型均为二室二厅,面积紧凑,空间流通,所有功能空间全明,并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充分利用房屋之间的日照间距来布置院落和道路。根据地形的需要,还能生成若干变体,产生新的套型。建筑形式采用江南地区常见的粉墙黛瓦、花窗木栏等的简化形式。■二等奖作品设计者:谭 瑛 杨俊宴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增军  曹永康  侯实 《华中建筑》2010,28(6):146-149
该文首先介绍了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的概况,阐述了城市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诉求。之后结合滨江工业遗产的现状,提出"共生"的保护策略,并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遗产本体三个层面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城市形态学中的城市风貌区理论在欧洲国家被应用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绎,完善和发展了城市风貌区理论.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上海市特定地区城市风貌特色的实证分析,研讨了它在中国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京滨江景观规划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南京市加快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机遇入手,提出了滨江景观建设在实施沿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南京滨水发展的历史、南京滨江发展的现状、滨江景观资源条件.进一步提出了南京滨江城市应体现的特色和滨江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路,并对滨江景观建设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通过对当下历史街区现状反思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论文以南京市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方案为例,分别从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提出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建议,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街区活力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场经济实践的环境分析,针对土地再开发对历史风貌地段保护的不利影响,提出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蔡晴 《南方建筑》2003,(2):84-87
人居环境——城市、村镇的历史风貌及其保护,近来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瑞典哲学家哈尔登在他的论《我们需要过去吗?》中说:“生命的延续性意识的强弱决定于社会被历史激发的程度,物古迹和居住区形式对这个激发过程起很大作用。……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最好住在一个充满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