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要接触许多被称为"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等等的实物。然而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具备不同的建筑特征,而对待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亦需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针或保护方法。因此追寻和梳理这些名称的定义,是发展我国建筑文化的路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7,(6)
战后香港发展成一个高密度城市,如何在安置大量人口的同时创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一大难题。过去几十年间,以"上住宅塔楼、下商业裙房"形式设计的商住楼成为香港最普遍的住房建筑类型。通过阐述裙房塔式商住楼的历史,指出这种建筑形式系香港应对城市高密度问题的产物。解释香港的建筑规范如何影响裙房塔式商住楼的设计,同时分析了商住楼设计在这些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文脉在智利近年来政治社会分化的一个时期中,这座建筑曾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该建筑在萨尔瓦多·阿连德执政期间作为"新人类"的标志性杰作而诞生,1973年政变后,作为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政权驻地而成为"统一权力"的代表。近30年中,包括国防部在内的4个政府机关曾使用过该建筑。这些两极化的历史使得这座建筑令大众敬而远之。建筑最初的设计与建造是突破性的。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人》2020,41(4)
正军工路上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36幢历史建筑构成上海高校中最大的历史建筑群。不过,真正了解高校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人并不多。近日,不少上理工在校学生发现,学校的优秀历史建筑前都贴上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每幢建筑的历史照片、建筑特色和人文故事。小小的二维码提供了一种"深度阅读"校园建筑的方式。"建筑可阅读"见证教育发展为何要对学校的历史建筑进行整体挖掘和梳理?据悉,这些建筑是上理工的独特记忆,见证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至今已经走过10年。文章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发展经历、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强调了这一专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建筑遗产观念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建筑保护指向的是"存续"、是未来。  相似文献   

6.
罗湘蓉  黄水坤 《新建筑》2007,(3):113-116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已成为今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介绍四个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建筑实例,从形体、材料、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改建或扩建项目中的新增体量。提出新增体量以单一、完整、纯几何化的建筑形态直接介入历史场所,通过与历史建筑的对比而融入原有环境,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展现当代的文化特征并最终成为历史建筑新生的标志已成为同类工程项目中一种有代表性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中国建筑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它不但对理解30年代与80年代这两个建筑思想发展时期的变化至关重要,而且其本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选择在《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引发几次重要争论的文献,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希望能够在细致地还原当时的建筑讨论话语和历史语境的同时,分析性地重新思考50年代在20世纪中国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思考开始于5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模式在今天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建筑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空间调节、发展城市新经济的重要手段。历史建筑的价值再利用作为当前的一个发展研究课题,以"人流为导向"的视角,采用新手段、使用新方法挖掘历史建筑的新价值,让历史建筑成为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对青岛四方路街区及各个项目进行改造再利用,得到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丛 《中外建筑》2008,(1):82-89
城市建筑遗产一直被诸多学术论文所提及,如何保护标志性建筑使其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标志,也成为讨论焦点。到底是依从历史观点的规划还是考虑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在这些保护计划中是范  相似文献   

11.
对古人从"居住"到"聚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并从宗教、建筑美学、建筑遗产和历史城镇保护等方面入手,对长子县古建筑文化进行了探究,以期使这些承载着浓重地方历史气息的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历时八年多的规划、建设,"台南美术馆"于2019年1月向公众打开了大门。项目坐落于台南历史文化区的中心,由两组结构组成:建筑一是一座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前警局;建筑二是一座由日本建筑师坂茂先生和chao yung shih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新建筑。博物馆收藏了跨越400年历史的重要艺术作品和历史手工艺品,保留了台南这座台湾最古老的城市、有最多历史的首府的艺术和历史遗产。博物馆的目的是整合这些艺术遗产以使其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7,(6)
东天街历史地段为伪满洲国时期规划设计建造的饱含老长春历史特色的居民区,建筑设计汲取"满铁附属地"时期住宅建设实践几十年的累积经验,并结合当时的实际需求建造而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地段中的存留建筑物已被城市现代化的多、高层住宅小区包围,并且大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部分已转为垃圾堆放场。通过对地段内居住建筑现存实例及相关史料记载的研究分析,指出建筑所折射出的城市发展历程及相关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性永恒话题,昨日的建筑在今天来看已成为历史,这些历史建筑有些是承担居住功能,有些则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变迁的代表,如何保护好他们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建筑》2016,(22)
正数千年来,民族与宗教建筑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具有历史、建筑、艺术、科技、环境等多方面价值,是中华建筑的独特珍宝。为更好地探讨民族与宗教建筑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研究民族与宗教建筑艺术的保护与弘扬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2016年10月29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北京举行召开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主题为"民族及宗教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百七十年间,香港从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大都市。历史不长,但香港人很珍视自己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凝结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但如今大多失去了原有功能而被空置。  相似文献   

17.
庞智  张松 《城市建筑》2013,(5):38-41
"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特殊的时期,城市建筑在其时也遭遇了诸多损毁。然而,那些幸存下来的文革建筑已成为城市空间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文革时期展览馆建筑、革命纪念建筑及桥头堡建筑等代表性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提出关注文革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尊重历史本原为前提重视对文革建筑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谈及文艺问题时,特别指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了。其实,社会上对"奇奇怪怪的建筑"早已持批评意见,有媒体甚至每年专门评选出10大最丑建筑,足见其已然成为一社会问题。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为了标新立异,根本不顾所属区域的历史文脉,不顾建筑的基本功能,不顾建筑学的基本原则,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将"新村"定义为一个建筑历史研究的观察视角,来理解中国现代城市住宅的发展过程。文中的"新村"指的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以"村"或"新村"命名的,或带有"新村主义"社会改造理念的城市建造实践。这些不同类型的"新村"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有现代职业建筑师积极参与的普通人的居住建筑。"新村"的概念有助于建筑历史研究进一步甄别建筑历史独立于一般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探讨建筑师群体及其"职业性"在特定政治、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经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拥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但是,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提出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