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篇文章主要以哈姆扎和杨经文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马来西亚广场中庭大厦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一下在建筑师的角度怎样处理超高层建筑对自然气候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文中以广州市白云新城商务区某办公大楼为例,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优化对策,以期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4.
6.
7.
自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厦(地上36层,高度147m)建成以来,日本的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强震记录的收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动力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建筑用钢材的发展,日本正迎接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时代的到来。1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因为超高层建筑的要求高,所以超高层建筑的投入也相对比其他民用建筑高很多,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求也较高。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必须对超高层电气设计进行反复地研究和不断地挖掘,不断优化电气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持续刷新,不断满足人们对土地空间的高度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压力.然而作为新地标的超高层建筑,大多处于市中心及一些主要商圈,是办公、居住人群的集聚地,消防隐患十分严峻.一旦发生火灾,超高层建筑在着火过程中受风向和空气流速的影响会比普通的高楼更为严重,风助火势变得更加猛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针对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对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贵阳花果园N11和N12两座超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从混凝土原料、混凝土配合比、输送泵管道规格、输送泵管道布设方式以及输送泵的参数选择等方面对混凝土泵送能力进行了分析,设计出有效、经济、合理的泵送方案。 相似文献
13.
巨型斜撑框架结构是超高层建筑高效的抗侧力体系之一.巨型斜撑作为关键构件可显著提高外框筒刚度,二道抗震防线作用显著.通过对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高银117大厦、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和中信大厦四栋建筑高度500m以上超高层巨型斜撑的设计,从巨型斜撑的布置形式、与次框架的关系、计算长度以及关键节点设计等方面对四栋建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由于单斜撑的非对称性,会使结构产生X向和Y向的耦合平动,改变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巨型斜撑与次框架的连接主要改变传力路径.楼板对巨型斜撑的约束作用显著,在确定巨型斜撑的计算长度时,应考虑楼板的侧向约束.在轴力作用下,巨型斜撑节点的不对称加腋会增大板件应力,设计中宜避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成为300m以上高的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之一,截止到2021年,全球高度前15栋已建和在建超高层建筑中9栋位于中国,建筑高度已突破600m.在超高层建筑高度不断突破的同时,地基基础面临高基底压力、复杂的风和地震作用、严格的沉降控制等问题.结合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建造需求与工程实例,总结了超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原则、主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于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的巨柱框架-伸臂桁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中伸臂桁架与核心筒剪力墙连接节点的重要性,针对伸臂桁架斜腹杆在节点处直接与墙两侧外包钢板相连的外包钢板节点形式提出全杆系简化模型和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2010)建立该节点的数值模型,并分析确定模型的边界范围。提出考虑混凝土开裂的全杆系简化模型,并通过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剪力墙开洞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给出节点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钢板节点在承受拉力作用时较为不利,是该类节点的控制工况;数值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外包钢板的应力发展规律;全杆系简化模型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精度,在荷载水平较大时能够较准确地估计整个节点的刚度及内力分配,在荷载水平较低时可给出偏于安全的结果;连梁分担轴力比例主要由洞口高度决定,近似呈线性关系。本文研究可为该类伸臂桁架-核心筒剪力墙节点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rasad Sivakumar Harish J. Palanthandalam-Madapusi Thong Q. Dang 《Building Simulation》2010,3(4):311-325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natural ventil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significant crossflow between zones, the notion of ASHRAE-equivalent airflow is proposed which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ventilation provided to different zones within a building. A model-based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is developed which is used to simulate different ventilation strategies and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this end, the rationale behind choos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that captures the goals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candidate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with an elliptical cross-section build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framework for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applicable beyond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high-ris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飞机撞击超高层建筑并引起油箱爆炸所致建筑坍塌的特征,使用基于颗粒流的PFC 3D分析程序对其撞击、爆炸及坍塌过程进行模拟。以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机撞击模型,并引入三维爆炸模型。设计飞机撞击速度为900 km/h,撞击高度为建筑正面250 m和100 m处。对两种高度撞击后的建筑坍塌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种坍塌都包含撞击和爆炸两种作用,直接撞击作用并不能造成建筑的坍塌,爆炸是建筑坍塌的直接原因。但两者坍塌至稳定的时间不同,撞击高度250 m所用时间为151.28 s,而撞击高度100 m所用时间为196.08s;最终残骸的分布不同,前者分布于撞击反方向,后者分布于四周;坍塌过程不同,前者为倒塌,后者为坐塌,即上部建筑结构重力作用导致下部结构坐塌破坏;最终坍塌结果不同,前者下部建筑结构完好,后者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