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绍兴台门地域性居住空间为例,通过对绍兴台门空间特点与生活模式的对位分析,思考台门传统街区的运作机理,提出了"同构生长"的传统居住空间继承思路。以街道—门域—内院为构架,探求将绍兴台门传统街区的社区优势注入新建都市居住区,创造全新社区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绍兴古老优越的历史、文化、地理条件为其创造了独特的历史街区风貌,然而目前存在街区建筑风貌不统一、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电路线杂乱,以及交通路线不合理等问题。文章以明代画家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所在的前后观巷为例,基于绍兴地域特征,着重讨论分析该历史街区风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应用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等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和安全隐患,将以青藤书屋为核心的前后观巷历史街区打造成绍兴知名文化生活区块。  相似文献   

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重视。文章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仓桥直街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从整合度和可理解度方向来研究该街区的空间形态,旨在得出街区与整个城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其内在空间逻辑和关联性,以期为传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孟嘉 《浙江建筑》2008,25(6):16-18
历史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最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总的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对塑造历史名城的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历史文化街区逐渐被人们遗忘,被新的商业综合体所取代,空间活力缺失。文章通过对兴善寺西街步道空间活力提升研究,从绿色交通、步道铺装、周边业态、自然要素四方面,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步道空间组成要素对空间活力重塑的作用,彰显地方特色,试图提高步道空间的服务性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过快引发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的"城市更新"话题在不同的场合被频频提及。文章以"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的城市观念出发,以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对其现状与特点的调研分析,提出"绍兴发展模式"概念,以创新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主要研究方法论,通过五个维度阐述其跨领域多元整合的具体更新策略,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实现活化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以期为绍兴城市有机更新提供可资借鉴经验和树立良好研究典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演进过程中,完整保留和延续了原有格局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以绍兴蕺山书圣故里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对路径、边界、区域、节点以及标志物这五要素的分析,解析历史街区空间意象形成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遗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文化空间最丰富的地区,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以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的主体“居民”作为文化空间的主体要素,进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空间、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和表达,并从居民关系网络、空间网络和文化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网络模型构建和网络特征相关测度的解析,基于此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以生活传承为切入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共存是历史街区传承文脉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传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延续多样生活、保持街区功能与社会网络相对稳定的方法,结合具体形式实现街区的生活传承,并以此带动街区功能提升、引导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与历史场景再现,从而塑造多彩的街区生活和空间意象,实现街区的活力复苏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征"的场所,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原生生活特质,展现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本文立足现状调研,结合集美学村这一独特的"学城型"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和其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在理解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石鼓路街区为代表,对其从街巷格局、功能分区、街道空间、环境、立面、断面、第一/二次轮廓线、风貌保护建筑等方面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从使用人群需求角度提出街区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改善石鼓路街区环境,促进发展,助力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生态学功能耦合理论,对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生活环境与行为模式、街巷空间与社交行为、院落建筑环境与生活行为进行了耦合作用分析,从而揭示了街区空间环境与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房雪峰 《门窗》2020,(4):113-114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以传统为基调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区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区公共空间作为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实践中还存在缺乏人性化设计的问题,脱离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初衷。希望通过对多方面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研究翼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挖掘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在充分了解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街区在城市中所担当的角色、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才更有利于历史街区的持续性发展,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更新和空间重构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街区更新改造,会对原有街区居民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深度调研与梳理,记录与分析了居民的生活场景与内在需求,通过空间行为数据分析,对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古建筑周边中改造与新建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寻,提出一种以居民行为、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决定的设计策略,从宏观上保存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从微观上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文化创意街区作为新型产业的产物,是适应现代化生活产生的创意公共空间。该文首先定义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含义与文化创意街区景观的特点,然后从街区有形与无形的要素中提炼出四种文化创意街区景观活力构建模式,分别为特色建筑活力构建、生态环境活力构建、艺术空间活力构建、历史人文活力构建。最后通过四种构建模式总结出文化创意街区景观活力的表达机制,从空间、生态、设计、精神四个维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王心邑  赵若焱 《华中建筑》2004,22(4):111-114
在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历史街区几乎成为一种时尚时,真正值得保护的生活和文化反而被忽略了,“保”下来物质的躯壳在现代城市里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们以绍兴鲁迅故里保护规划为例,试图重新思考保护的内涵,并从城市、人本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新时代下对待历史街区的态度,寻找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保护要素的细致识别和保护方式的合理选择就成为了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能否真正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从时空的四维角度梳理出街区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并以渐进式地调整人地关系、营造公共空间和整治街巷建筑为主要空间发展策略,各有侧重地传承历史性的生活方式、集体记忆和城市肌理,从而建立一种基于传承性视角的既有利于街区整体格局完整保护,又对当代城市文脉的重建和延续有所裨益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绍兴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孟嘉 《山西建筑》2005,31(12):9-10
阐述了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较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指出了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总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