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9,(9)
现代城市生活喧嚣而又紧张,人们在烦躁的情绪下长时间承受着高压生活给心灵带来的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依山傍水拥有自然好风光的乡村传统居住地产生了强烈的向往,而在这一情况的推动下,我们也将绿色设计理念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乡村,乡村传统民居周围环境具有自然风光好,空气宜人景色优美等优势,如果我们能够依托于现代化房屋绿色设计理念对传统民居进行更新设计,那么相信其居住适宜程度一定会较之前有更大的提升,从当前的传统民居绿色更新设计意义上来讲,其对于相关地区的经济、生态以及传统文化建设均有诸多益处,所以本文我们将针对重庆市某县土家族传统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张倩  韦琳 《建筑技术》2022,(5):617-621
根据对黔西南布依族传统民居的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保护性更新的原则、策略与方法。同时以南龙布依古寨为例,设计实践从功能、空间、细节3个层面介入,形成实践案例,以此验证在传统民居再利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的关系和具体的应用实践,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更新保护中热力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热环境影响下的传统建造方法、舒适度边界与农村能源特征,研究冀北民居"空间、表皮、能源"三者协同节能的关系,实现传统形态整体优化。并以本地传统民居项目进行"低技术、低能耗、低造价"设计实践分析,形成系统的传统民居"热力学"设计思路,为冀北传统民居保护提供可行性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陕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墙体、屋顶及布局特点,研究乡土民居更新绿色设计方法,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是实现地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1):46-48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汉化,贵州省土家族传统民居也不例外,甚至可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继承和创新地域特色文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贵州省土家族传统民居造型独特、外观设计精巧,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块瑰宝。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和创新土家族传统民居,可以使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7,(5)
针对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提出可操作性的保护策略与实践方法,是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迫切性课题,其重要意义除了延续历史地段风貌,更在于复兴传统社区空间。基于"微更新"视角,选择苏州古城中具有典型聚落特征的民居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形态保护、功能再生、绿色建构"三方面对其进行修复性与创新性更新实验,以期达成传统"邻里单元"现代性的绿色复兴计划。  相似文献   

9.
周伟 《南方建筑》2015,(2):32-37
文章通过对偏远乡村少数民族民居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其绿色更新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即充分利用当地的土、木、瓦材料,利用自然资源,以简单可行的方法,结合当地建造传统及现代建筑技术,形成建筑的地域适应性技术,从而切实改善原住居民的人居环境,构筑出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民居,以此实现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与发展。作者进而介绍了云南偏远山区傈僳族民居的设计案例及其绿色更新的实践,希望以此促进偏远地区民居人居环境条件的提高与改善,进而实现其健康适宜、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绿色更新。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21,39(8)
选取湖南传统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湖南传统民居进行文化区划,运用建筑类型学与文化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区分类研究。根据文化区的基本概念,参考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与部门自然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选取屋顶、山墙、平面布局、立面形态、主体建筑材料、承重结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将湖南的传统民居划分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与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独栋正堂式、天井院落式、"丰"字形大宅以及"四方印"大宅等民居类型;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窨子屋、吊脚楼、石板屋、土砖屋、土家族主屋、土家族冲天楼、北侗火铺屋等民居类型;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四方印"式大宅、"王"字形大宅、瑶族合院、吊脚楼等民居类型。  相似文献   

11.
鄂西土家族民居审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雅琼 《山西建筑》2004,30(13):10-11
通过对鄂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形态的美学特征的分析 ,试图揭示土家族建筑中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研究对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展 ,吸取传统民居的设计精髓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则是其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营建,以及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充分适应与巧妙利用,不仅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建筑与场所的完美结合,而且反映了土家人对于生活与美的理解。从鄂西土家民居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对吊角楼建筑形态美学特征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揭示土家民居建筑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吸取其设计精髓,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伟 《云南建筑》2013,(1):118-127
通过反思传统民居在自然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冲击与困惑,提出民居的绿色更新需要研究探索地域性适宜技术,针对地域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与地域材料,着重解决突出的主要矛盾与空间缺陷,使民居的自然进化实现地域文化与地域适宜性技术的双重回归:并通过介绍云南丽江傈傈族传统民居绿色更新实例及永仁彝族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示范工程,阐述了民居更新的理念与地域适宜技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传统民居的一块瑰宝。分析贵州省土家族吊脚楼的构造组成与特色,研究其建筑语汇与文化内涵,对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7,(5)
基于近几年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老镇区和丁蜀镇古南街区的民居更新研究与实践,探讨综合运用功能策划、空间整合、辅助空间模块化等设计手段,以及光热环境的适度改造、建筑设备一体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民居功能与性能整体提升的策略。从而探索在延续历史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前提下,结合当代工具条件和地方传统营建经验的江南地区传统民居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体验性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设计方法,它从人的主观体验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最早被运用于商业领域,但在建筑、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四川著名古镇——黄龙溪的规划设计为例,从人的感受与体验角度出发,研究传统民居空间中体验性设计的方法,阐释传统民居文化与体验性设计相结合的利益与优势,期望为今后传统民居的发展与更新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和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江南地区一般性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在力求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前提下,寻求能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同时又能改善室内舒适度和环境的绿色设计方法。研究采用软件De ST-H分析适合的被动式节能手段,并与一般性传统民居改造要求相结合,筛选出围护结构内保温、双层窗和被动式太阳房等绿色生态技术,进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绿色改造策略。并以苏州某民居为原型建立改造前后建筑能耗模型,进行建筑能耗模拟计算,验证了改造策略的有效性,为江南地区一般性传统民居的绿色改造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凌寒 《城市建筑》2024,(6):162-165
永顺县芙蓉镇一轩街“两进院子”,是以两座土家族高规格民居为主体进行改、扩建的一座合院式建筑。其改造设计合理融入了场地环境,依据土家族传统院落形制,立足于景区大门的各类功能需求,丰富其建筑空间形态,体现了业主和匠师处理问题的营建智慧与巧思。同时,该项目活化利用老屋旧料,使传统民居实物得以留存,改善了匠师生态,并提升了其大木营造技艺,是民间对土家族传统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设计的自发营建活动优秀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热工性能并对其进行量化,选取渝东南典型土家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晴天对室内外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屋顶隔热特性并计算其当量热工参数.结果表明,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构造独特,且有效利用了山地脊谷风,既提高了其日间隔热能力,又有利于民居夜间通风降温.依据实测数据计算其当量热惰性指标大于2.13,超过了屋顶构造层计算的热惰性指标0.90,通风对其隔热能力提升明显;计算屋顶热延迟时间仅为3.6 h,夜间通风降温效果好.土家传统民居通风屋顶构造巧妙,弥补了轻薄材料热工性能差的不足,获得了较好的整体热工性能,计算得到的当量热工参数可为新传统民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聚居的渝东南地区是山脉围合的山地生态单元及水系交汇的地缘空间,在地脉的沉积影响与风土的传播交融中,民居院落在组合结构、空间形制、内部场域呈现多元表征。民居院落的类型演化与地理空间呈现相关性,表现为以地理区系及移民路径为内核的演化趋势,反映了土家族民居院落的地域性与风土性。本文以宏观到微观、物质到精神的多维度视角梳理土家族传统民居院落类型,研究其生成演化的内在机制以建构“形制-文化”逻辑,为当下土家族民居多样性的识别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