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码头新街区——以澳大利亚三处传统码头区改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天翔  龚恺 《城市建筑》2006,(12):46-49
滨水区是滨水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昔日繁华的港口地区在城市中渐趋式微,如何使这些地区重新焕发活力,是城市保护与更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澳大利亚三个码头区的改造为例,探究国外对滨水地区的更新措施、开发模式及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滨水区作为国内外城市的历史起源和形象窗口,面临着可持续更新和转型发展的多重挑战与困境。在众多世界名城滨水区更新实践中,美国西雅图市籍借“转型再生”为核心的更新规划实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可持续更新发展范式。通过解析西雅图滨水区历史演化历程和现状发展困境,进而基于更新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从“定位重构、功能缝合、交通再塑、环境更新、生态修复、文化再生、实施体系、管理机制”八个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雅图滨水区可持续更新范式的构成。其次结合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现实,从“功能转型重塑空间活力、交通重构联动区域发展、保护更新完善生态功能、公私协作提升管控效能”四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式逐渐由土地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开发乃至减量调整,城市用地的更新和高效利用也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滨水区作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衰败的情况,亟待科学地规划使其重现活力。文章通过对相关城市更新理论和滨水区改造案例的研究,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复兴的实现途经,以期对我国之后的城市更新和整体活力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洁 《华中建筑》2004,22(6):79-83
武昌临江地区城市设计是武汉市“两江四岸”滨水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武昌伍江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挖掘与整合,并确定其规划目标、功能定位、总体设想及分期操作方式,力求为滨水区开发与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滨水区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价值,分析影响获取滨水区健康价值的环境因素,从城市设计角度探讨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建设健康城市、重塑滨水空间活力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依托滨水区的环境,以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等要素,形成立体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该文以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武汉市天兴洲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后城市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我国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正在呈现回归城市滨水区的态势。近期国际城市滨水地区发展实践表明,城市滨水地区可以帮助恢复与提升城市发展活力、改善地区环境、抓住发展机遇、重塑地区特色与形象。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城市滨水区在发展效益、景观环境、公共生活、功能混合以及区域共享共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窑湾、西津渡、南山寺周边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规划实践案例过程的分析,揭示滨水地区项目能够协同或促进其周边地区、城镇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与措施。首先,保护、修复项目所处的地区或城镇原有的生态河道水系,为城市滨水区项目引领地区高品质发展建立基础;其次,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建立起具有明确功能与环境景观优势的滨水开放空间中心,以促使滨水区吸引区域协同共享、共建平台的形成;在核心项目与场所形象上需创造出能获得社会认可的特色意象,这些设计的"创新"常常会成为实现滨水区发展目标的关键。有效保护与利用城市滨水区,已成为这个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居业》2015,(6)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中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交接地带,生态化环境治理与亲民性设计所带来的生气是城市景观最富活力的元素之一。本文以邯郸市支漳河沿岸现状为例,指出本地区滨水区开发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以及综合考虑滨水区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南运河滨水区的更新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完整的步行交通、产业的调整几方面综合考虑,增强滨水区的活力,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很高,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环境两大城市要素为基础,总结出基于互动关系下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环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另一个侧面解读城市生活与人、城市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滨水区与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4.
钟华 《山西建筑》2010,36(35):44-46
简述了世界范围内的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建设的经验以及滨水区景观开发的需要和可能性,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在滨水区城市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及国外滨水区开发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指导滨水地区和整个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建筑导报》2002,(6):16-17
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其滨水区的更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巩固它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一流大都市和世界最佳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滨水城市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城市滨水区有着方面的意义,其空间形态也在城市更新中整合,演化,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整合的构成要素开剖析,力求为广泛展开的滨水区更新提供了一个设计和操作的纲要。  相似文献   

17.
《工业建筑》2019,(11):25-32
后工业滨水区占据了城市中的优越地位,是现代景观更新中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随着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渐入后工业时代,自20世纪30年代起纽约开始进行工业滨水区更新,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其发展历程和做法对我国后工业景观更新和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纽约市16个工业滨水区更新案例的深入分析,对比在纽约后工业滨水区景观更新的历史发展中,其价值导向、核心策略、更新模式方面的转变过程,总结纽约市后工业滨水景观更新策略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水道是城市文化的源泉,其滨水区就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景观规划策略也与一般的滨水区有所区别。文章以瓯江流域与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在历史性水道复兴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通过景观的手法带动历史性水道的复兴,再现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是承载城市生活的重要区域,也是城市设计重点关注的命题。该文在分析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通州区通吕运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项目实践,提出基于多元场景、复合维度理念的城市滨水区设计思路。重点关注主题式场景设计以及对功能维度、产业维度、文化维度、空间维度、交通维度等多个维度的复合发展控制。实现通吕运河在城市拓展中从"边界"到"轴线"的角色转变。希望对同类地区的城市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感知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城市滨水区面临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本文总结了北美滨水城市匹兹堡的城市更新改造策略,提出滨水区用地功能的更新,应利用片区生态与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自身条件探求激发片区活力。并以武汉市二七桥片区为例,结合该片区的滨水空间特点和用地布局,针对该片区滨水传统工业的转移、用地功能的置换、临江景观的打造进行了更新策略的研究,为片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探索,指导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