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陇东平凉、庆阳两个地区典型窑洞、砖木建筑典型夏日室内热环境及院落微环境温度的测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影响夏日室内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室外空气温度;房间围护结构均对人体形成冷辐射,有利于夏季人体舒适;院落微环境中四周围墙(建筑外墙)及地面11:00~16:00对人体形成热辐射,不利于人体舒适,应加强院落绿化种植等措施,减小四周围墙(建筑外墙)及地面的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会宁县的"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建造研究示范项目"为例,对当地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及能耗模拟分析,并与当地传统夯土民居和传统砖混民居进行比较,得出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要优于后两者,是值得继续大力推广的绿色民居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严寒地区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变化规律及采暖特征,选择三栋典型乡村民居进行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及室内热舒适温度、采暖耗煤量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严寒地区乡村民居平面布局不合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采暖方式的局限性原因导致室内温度稳定性差、采暖能耗高等问题,居民对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特征大相径庭,也因此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居,巴渝民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本文以重庆传统石砌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夏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石砌民居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分析石材热物性。结果表明巴渝石砌民居因石材特性,墙体热阻小,整体隔热性能较差,夏季室内外温差仅为1.0~2.2℃,但具有良好的热惰性和延迟性,延迟时间为7 h,室内热稳定性较好。利用石砌民居的热延迟特性,组织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热感觉和热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各主要使用房间平均温度为26.9~28.4℃,防热效果较好。但内部重遮阳、轻通风使得民居室内潮湿;空斗墙具有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轻质屋顶构造造成了顶层温度高于底层,甚至夏季无人在顶层居住;实测中性温度为29.1℃,预测中性温度24.3℃。针对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当地居民热舒适需求进行统计研究,为当地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关中农村地区三类民居——传统、自建、统建民居进行测试,以对比分析这三类民居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与能耗情况。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及热环境评价指标计算发现,三类民居室内热环境总体上处于夏季较热的现状,同时为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产生了较高的能耗;其中传统民居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与能耗要优于其余两种类型民居。由此提出采用适宜采暖与围护结构构造的方式优化门窗设计及屋顶形式等措施,改善民居室内热环境并降低能耗,为农村民居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一种新型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民居的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农村一栋独立2层装配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冬季室内外温湿度、壁面温度等热环境要素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但室内湿度及部分房间的照度情况不甚理想,对此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弥补了此类型装配式民居热环境实测方面的不足,为该体系装配式民居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9.
康定地处高原,气候极具特色,藏区民居室内热舒适性问题较为特殊。通过对康定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物理参数的样本测试和统计,对测试参数与主观问卷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室外综合温度、操作温度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措施,为后期藏区民居室内热环境设计、藏区民居室内环境热舒适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爱玲  杨坤丽  李茂杰 《四川建筑》2013,33(3):42-43,46
选取成都古镇中典型民居为研究对象,利用仪器对民居室内温湿度及热舒适指标进行测试,并利用流体力学软件Airpak对几种不同朝向及开口形式进行了模拟,综合分析实测及模拟结果后提出适合成都地区古镇建筑热环境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浙中山区典型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室内热环境和部分室外气象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和调研。本文利用PMV模型、PMV with Elevated Air Speed模型、适应性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V风速修正模型与调研结果吻合得较好。研究结果显示,室内风速与△SET*之间具有对数关系。在偏热环境下,人们对于室内风速范围的接受度大于0.2m/s。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康定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和人体热舒适状况,通过客观热环境参数测试并结合现场主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康定地区夏季室外温湿度变化大,室内温度偏低,80%的居民服装热阻集中在0.5~1c1o之间,测试期间室内最大温差13.6℃,最大相对湿度84.4%,有37.82%的居民希望房间变得更热,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蓄热性能,加强防潮设计对改善该地区室内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豫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焦作市博爱县贵屯村传统民居和当地新建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温湿度测量,对新旧两种民居过渡季的保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传统民居和新型砖混民居建筑在过渡季节节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Weather Tool软件模拟分析,提出优化寒冷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方案,并从空间布局、窗户、围护结构以及新能源利用方面对农村住宅建设提出建议,以期达到既延续当地传统民居外观特征,又能提高住宅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豫北地区民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本文选取豫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生土民居和新建砖混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比,指出新建砖混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要优于传统生土民居,但两者室内温度均低于国家规范要求。数据表明,单层、北向开门和一字型设计导致生土建筑室内热环境较差,而砖混民居围绕主要使用房间进行功能布局的"向心性"设计是其保持较好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改善和新民居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农村住宅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递徽州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递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对其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保温防寒效果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依据Fange建立的热舒适模型进行分析,室内热环境不满意率高达71%以上,热舒适度低。为此,对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传统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对苏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及新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测对比研究,发现传统民居全天室内温度波动幅度比新民居小,热稳定性更好。通过对二者壁面温度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围护结构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传统民居室内空气温度纵向有分层,屋顶处空气温度比1.5m处高2.4℃。传统民居由于单面开窗,夏季室内通风不畅,全天室内风速不足0.1m/s,夜间室内风速仅为0.01m/s。运用Fanger提出的PMV-PPD修正模型对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进行了预测分析,发现传统民居夏季室内舒适度较差,全天室内PMVe计算值均在0.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闽南沿海地区在春冬交替会出现“回南天”这一特殊的高湿气候特征,导致室内较长时间处于高湿的环境。为了了解闽南地区农村民居“回南天”时室内热湿环境情况,选取典型现代砖混民居与传统石构民居进行调研,并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分析与对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发现闽南地区“回南天”时期,相比砖混民居,石构民居室内温湿度波动幅度较小,且室内相对湿度较低,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室内热湿环境,具有更高的气候适宜性。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进行评价时,使用室内相对湿度对“回南天”室内热湿环境进行评价较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更为合适。最后通过室内环境模拟软件模拟砖混民居开窗时间段对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发现在下午开启窗户,室内湿环境较其他时间段更优。  相似文献   

19.
选取青岛市某小区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在人体热舒适方面对该小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寒冷地区气候适应性模型,计算得出青岛市自然通风住宅夏季室内舒适温度为27.57~28.90℃。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改善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在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住宅夏季的制冷能耗。  相似文献   

20.
骑楼作为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民居形式之一,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口骑楼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性气候条件下对该建筑进行了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平均辐射温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统骑楼2层部分的热舒适性较差、骑楼内部的整体通风状况也不是太好.这与当地强烈的太阳辐射与错综复杂的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可知通过减小骑楼2层空间的进深、加设通风井、增强外围护结构(尤其是屋顶)的隔热性能可有效改善骑楼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这对于减少夏季空调开启时间、减少空调能耗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