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运城市位于黄河中下游三省交界处,其景观要 素成分复杂,对运城景观生态网络斑块与廊道的研究有利于黄河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基于形态空间格局理论(MSPA)确定连 通性强的核心斑块,识别核心生态源地,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MCR)为基础,叠加7种阻力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根据重力模 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以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的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作为生态节点,综合构建源 地(面)-廊道(线)-节点(点)的运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 1)运城市核心生态源地有9处,综合重力模型和实际建设需求划 分13条重要生态廊道和10条一般生态廊道,识别出关键生态节点 17个,一般生态节点34个;2)现有重要生态廊道集中于运城南 部,南北方向生态联系较弱,可优先加强贯穿稷山县、新绛县、 闻喜县的重要生态廊道建设;3)MSPA模型与电路理论的综合运 用可提升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确定生态 修复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项目的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泉州生态连绵带规划背景下,泉州海湾大道景观遵循生态廊道和生态体验区的管控和指引,将沿线的生态资源本底和区域城市职能系统研究并分类,从“源斑块”“廊道”“生态节点”三个层次出发,通过“渗透”手法实现环泉州湾生态廊道的核心功能,以建设省级一号绿道为脉,串联河口湿地、商务区、秀涂港及白鹤湾海滩自然和人文要素,协调人文与生态相融相生,激活滨海旅游产业,为生态连绵带实施提供相关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耀  龙彬  张菁 《中国园林》2023,39(9):67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构建 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尺度传统村 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景观生态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文化遗产安全、自然生态安 全和休闲游憩适宜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识别构成要素、建立网络体系,形成区域尺度下传 统村落景观安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进而以腾冲市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景观 安全格局包含节点、廊道、环境3个关键要素,并可划分为不 同的安全等级;2)通过节点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 环境划分、优化与联系等步骤,建立由4级节点、2级廊道和 3级环境组成的腾冲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3)基于获得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对应“村落-廊道-区域”的分级、分区保护 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区域 性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自然和人工环境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网络规划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共轭性决定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的一体性和有机性。本文以结构、功能为基础,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来研究城市景观适应性系统。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研究对象,为实现预设增效目标,提升服务功能,通过识别重要节点空间、廊道及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构架不同等级生态廊道和景观斑块来修复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连接,使网络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功效最大化,进而构建城景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张有才  崔玲  王茵茵 《规划师》2015,(3):127-134
生态廊道型限建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是城市的"绿肺"。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生态廊道限建区有被侵占的危险。结合生态廊道限建区现状,洛阳市洛河以北区域生态廊道限建区保护专项规划从实际出发,按照生态化、景观化的发展理念,以"三区、四线"为前提,根据"限建区"这一性质,进行了土地、绿化景观和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以打造一个生态优良、景色优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一个多优势融合、多产业集聚的河流生态综合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融合,经济与生态均呈现高附加值的生态廊道区域。  相似文献   

6.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是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景观生态学"过程-格局-功能"研究框架,将生态结构系统、生态过程完整、生态功能稳定作为生态服务高效的目标导向,构建了"源地识别-廊道优化-节点选取-网络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网络构建途径。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对泰山区域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与优化了泰山区域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泰山区域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绿化建设普遍存在片面绿化、或过于追求视觉上的美感等现象,对沿线地区原有的生态景观产生了严重破坏。基于景观生态理念的高速公路绿道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廊道,并将公路与周边现状环境相结合,形成绿色的生态脉络,在视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以G45大广高速深州至大名段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将景观生态学理念融入高速公路绿道的规划设计,论述了在高速公路绿道规划建设中通过整体生态恢复、线性廊道和节点串联,形成高速公路景观视觉廊道、构建生态安全廊道的科学方法,对于在高速公路绿道景观规划中如何使用生态设计理念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针对河流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绿地零碎杂乱、景观破碎化严重等问题,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为建设生态的河流廊道景观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视角下镇域生态服务评价与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地区的农林牧生产空间和自然环境空间是覆盖镇(乡)域的主体要素,承担着多种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生态过程,是景观功能策源地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枢纽区域。立足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镇域景观要素类型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分析框架,以生态服务指数构建为手段,Arc GIS操作平台为工具,实现基于单元景观类型累积计量的生态服务强度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斑块—廊道—基质"为景观结构范式,通过重要的生态服务斑块的辨识与基质阻力表面的建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循环计算得出镇域生态服务的最小耗费方向与最佳廊道,构建生态服务功能网络,为镇域生态服务强度辨识与功能优化提供新视角、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应用最小累积耗费距离模型进行市域景观格局优化,并将优化成果应用于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结果表明:1)浏阳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总体分布规律为城镇区域较低,市域中西部区域偏低,东北部区域相对较高,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2.99%、18.20%、18.79%和10.02%;2)浏阳市域内优势景观类型明显、异质性差,景观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不利于现状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结合敏感性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构建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等景观要素,形成以林地、绿地等为主的生态斑块,河流、道路绿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土地利用作为绿色基质的景观优化格局,并利用优化成果对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丘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Z1)
相关学者单一选取土地类型作为阻力因素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辅助遗产廊道规划,文章以漳州古驿道沿线区域为例,提出基于GIS和RS的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研究区域遗产特色划分遗产源类型,并选取土地类型和地形作为阻力因素,构建综合成本栅格;其次,基于遗产源和综合成本栅格,定量模拟各类景观阻力面,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子问卷调查所得到的遗产源权重,加权叠加各类景观阻力面,构建综合景观阻力面;最后,对综合景观阻力面进行直方图分析,提取转折节点阻力值,并基于节点阻力值划分遗产廊道适宜性等级,从而得到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生态空间管控是中国国土空间管控的核心内容。以莆田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敏感性评估定量识别重要生态源地,依据地物类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应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基于土壤、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三类关键因素认知区域景观特征类型及单元特征,并以认知结果为原型与基础,提出生态空间结构及本体类型、组合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重要性分级中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为907 km2,占40.53%,识别出10个一级生态源地和5个二级生态源地;(2)构建出呈“C”形的一级生态廊道和网状二级廊道;(3)识别出10种景观特征类型,并总结关键景观特征单元的要素及空间组合特征;(4)从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生态斑块建设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景观特征认知框架来进行的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及优化的方法能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空间质量,强化地域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3.
付飞  董靓 《中国园林》2012,28(9):57-61
当今城市河流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干扰影响加剧、河流景观匀质化等情况,呈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廊道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而对于廊道的三维空间特征综合性研究还未涉及.笔者尝试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河岸景观廊道二维断面空间表征进行模式化归纳,并提出不同模式下的河岸线状绿地匀质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策略考虑了模式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实践指导性;同时,在廊道纵深方向,利用廊道网络特征指数,进行河岸线状绿地匀质空间的网络空间结构定量分析;实现了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廊道三维特征辨识与优化,也为多尺度综合研究城市河流景观生态功能提供新视角、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评价道路生态廊道的生态位适宜度,可为确定各类景观面积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道路生态廊道的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区为近郊型道路353省道(仪征段)两侧各1km范围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有机拓展和融入周边的农田、湿地、丘陵和乡村,形成景观、产业、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是一条以线带面、综合规划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综合体。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进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建立生态涵养、旅游经济、农业生产三个方面相关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对研究区各区段的功能定位进行量化赋值研究,取其最大赋值作为该区段的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并由此确定景观的面积、布局和内容,实现景观格局的科学优化配置,促进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市朱家河改造为例,研究不同功能状况下,朱家河生态廊道空间控制标准。从排水防涝、维持自然生态、景观通航功能三个方面研究了朱家河水面需求宽度,从维持朱家河两侧绿化合适的坡比关系、生态功能、休闲游憩功能三个方面研究了两侧绿化需求宽度。综合水面宽度和绿化宽度,最终确定朱家河生态廊道控制宽度不低于135 m,既保证了防洪排涝要求,还能兼顾部分景观和旅游航运功能,同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形成城市空间与形态的关键因素。道路及其沿线景观是人们感受和认知城市最频繁和最直接的城市公共空间,道路景观的线形生态廊道不仅生成了城市复杂的生态网络,还串联起无数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及公园绿地等。复兴城市生态,生态的道路景观是其基石。文中针对现阶段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程式化和缺乏与城市空间的关联等问题,在借鉴道路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内容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道路景观服务于城市生态复兴的设计策略,包括景观引导下的道路设计机制、道路景观是环境的生态廊道、道路景观是城市的认知廊道和道路景观是文化的遗产廊道。  相似文献   

17.
坐落于深圳市盐田区东北角,是深圳生态控制线上东西廊道的咽喉地段,又是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面积为37.93km2。三洲田森林公园以森林公园规划手法,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集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游憩功能于一体,核心区域为森林生态及景观保护区,占森林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方式,以及与传统生态科学取向的差异.以"景观生态规划"为理论基础,探讨生态规划在城市区域与景观层面的应用方法.操作方法包括历史景观的生态分析、生态空间策略点分析、生态化土地使用模式的规划以及愿景式规划等.在城市规划制度面的执行机制,可以应用重叠分区、开展权转移、生态廊道与公共运输廊道的整合性规划等.本文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操作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带状空间,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可兼顾环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层面,极大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城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总结仙林绿地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生态廊道网络,并对廊道网络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结合各片区的具体绿地规划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城绿地多层级、多元功能要求的综合绿地生态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开发限度的重要评判依据。选取中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借助市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借助熵权法确定因子权重并进行叠加分析,获取浏阳市自然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的生态格局设计策略。结果表明:浏阳市市域范围内中、高生态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市域西部、西南部和中部,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域范围北部和东部,西南部存在部分生态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同时确定了生态源地、廊道、节点在空间中的分布,提出源地保护、廊道交叉、节点分级的生态设施布局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