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祠堂是宗族制度的物化表现,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屏山祠堂在选址与布局、平面与空间组织以及立面造型上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3.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6):114-124
明清和民国时期,宗族在祠堂中除了对祖先呈献一般的祭品外,往往还供奉演剧。所以,祠堂中常常建有戏场。浙江现存的传统祠堂戏场建筑就数以百计。祠堂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为其表演空间,正对中厅,两侧有看楼或厢廊。这些戏场建筑空间合理,装饰精美,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遗产。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浙江祠堂戏场建筑的文化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4.
祠堂是宗族力量的象征和宗法制度的物化。文章从鄂西严家祠堂相关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入手,重点分析了严家祠堂的雕刻艺术及家风家训的视觉表现特征、赣派建筑风格与土家吊脚楼营造工艺有机融合等特征,体现了建筑地域性中的文化流动现象,反馈出建筑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汪胤祺  陈以乐  郑亮 《城市建筑》2024,(1):205-209+229
我国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村镇,这些村镇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珠海唐家湾镇便是其中之一。古镇目前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如祠堂。它不仅是宗族的象征,更是宗族文化中心。祠堂既是严肃的祭祀供奉祖先的空间,也承担着族内议事的功能,同时也是传统村落内形制最高、工艺材料最考究的建筑。从祠堂的规模和构造上,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家族兴旺与否。梁柱犹如祠堂建筑的“骨架”,代表着岭南广府地区营造技艺的水平。文章以珠海唐家湾镇的祠堂建筑梁柱为例,着重分析柱身、柱础、瓜柱梁架、博古梁架、虾弓梁、雀替、梁头七大部分,希冀为后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同类型建筑物的修缮或翻新提供样式和形制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淑婷 《华中建筑》2007,25(8):140-143
泰顺古村落遍布祠堂、宫庙、廊桥,其建筑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特色.从泰顺祠堂宫庙建筑的环境、意境、屋顶、门楼、质感、肌理、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具有的景观特色,并阐释"士"、民间信仰、宗族意识与祠堂、宫庙遍布的人文背景关系,从而得出泰顺祠堂宫庙遍布特色具有景观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涛 《四川建材》2019,(5):43-44
从地域技术特征出发,依次从地理适应性、气候适应性、材料适应性三个角度论述婺源宗族祠堂,旨在推进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与技术研究,并希望为当地祠堂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喻梦哲 《山西建筑》2009,35(11):10-11
从祠堂选址和村落布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宗族构成、乡里结构、丧葬习俗、乡村经济等若干因素,阐述了中韩两国祠堂选址的差异,探讨了中、韩两国祠堂建筑选址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韩两国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0.
祠堂建筑是宗族制度的物质载体,亦是中国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芝英古镇自唐代始建至今,形成了在数量、密度和完整性上罕见的祠堂建筑群。通过研究这些典型祠堂群的整体布局以及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祠堂群落空间的场景意义,为古镇保护和更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焦颖慧 《四川建筑》2011,31(2):48-50
宗族祠堂是中国乡土社会里宗法制度下重要的建筑类型,它的基本功能是供奉各宗族的祖先牌位,为定时祭祀提供场所。作为汉族聚居地,四川地区宗祠林立,并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文章以自贡屈家山李氏宗祠为例,对四川地区宗祠建筑与文化作了尝试性的浅探。  相似文献   

12.
潘熙  陈颖 《南方建筑》2012,(6):18-21
祠堂,是宗法制度的产物,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合族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的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形制,在一片住宅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所分析的姚氏宗祠,为清初移民所修建,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好。通过调研和测绘,有助于我们了解四川宗族祠堂建筑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冯路 《时代建筑》2010,(1):19-19
中国式展览有两种原型,一是祠堂,二是庙会。从宗族牌位画像谱系至各种荣誉珍藏,祠堂的展示是礼仪性的,历史性的、纪念性的,教育性的和规范性的,这种展览,对象有限,主要设于特定的建筑空间内,并且被空间限定.  相似文献   

14.
浙江祠堂始兴于明清,及至民国的数百年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祠堂作为宗法制的象征,维系着宗族关系与社会体制。改革开放后,浙江农村的社会形态和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变,祠堂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时代乡村复兴战略的背景下,发挥浙江祠堂在乡土社会中的凝聚力,提升乡村文化的活力,对促进乡村文化的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在此背景下,利用浙江乡村原有的祠堂建筑,融入对当代农村居民生活的理解,对祠堂进行再设计,在功能和意义上融合古今之用,从而进行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大冶水南湾村是历经明清数百年保存下来的典型宗族血缘型传统村落,该村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村落空间格局和民居建筑装饰,本文运用艺术学、建筑学、民俗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在实测、文献与口述资料收集与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冶水南湾村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的实勘与田野考察,重点对大冶水南湾村村落的构筑渊源与选址布局、宗族祠堂与居住建筑、民居建筑装饰特色予以剖析,以此对乡村振兴战略中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装饰特色与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及理性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从罗东舒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等角度,通过对罗东舒祠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的影响,以便使徽州传统祠堂建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徽州祠堂是宗族祭祖、议事、管理和进行其他宗族活动的场所,也是族权的象征,在徽州村落建筑中居于核心地位.自明嘉靖时期起,徽州掀起了宗祠建设高潮,表现为数量多、类型广、规模大、规格高等特点.徽州宗祠的布局大多位于聚落的中轴线上,或是较为开阔的空间,或依山傍水而建,或地势相对较高处,建筑规制以三进五凤楼式砖木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风水文化,在潮汕民间的建筑选址及布局营造中应用十分普遍.文中从祖姑祠的创建背景入手,挖掘主人公金端洁的生活阅历和创业精神,逐步解读祖姑祠建筑的文化唯象.在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三者依存关系的同时,对祠堂建筑的文化唯象在维系宗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作了客观的评述,进一步肯定了乡土建筑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岑溪市广府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深入地分析了该地区广府式祠堂的平面形制与构架类型,并介绍了祠堂中各堂的构架组合特点,探讨了广府式祠堂对当地客家祠堂的影响,为该地区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规划——公共建筑的聚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空间句法分析了一组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形态。研究显示,随着宗族人口的增加和分房,村落除了形成以祠堂为中心的空间节点,还出现了祠堂和店铺等公共建筑向特定地段聚集的"规划"现象。这种现象和村落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宗族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