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兴讲寺大雄宝殿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梁枋彩画丰富,兼有官式和民间彩画的特征,为其他地方所不常见.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大雄宝殿梁枋彩画式样与明清时期官式彩画进行比对,同时对不同纹样逐一探源,推断出大雄宝殿梁枋彩画的起源与变迁过程.以龙兴讲寺大雄宝殿为切入点,探究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旋子彩画由官式向民间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龙兴讲寺大雄宝殿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梁枋彩画丰富,兼有官式和民间彩画的特征,为其他地方所不常见。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大雄宝殿梁枋彩画式样与明清时期官式彩画进行比对,同时对不同纹样逐一探源,推断出大雄宝殿梁枋彩画的起源与变迁过程。以龙兴讲寺大雄宝殿为切入点,探究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旋子彩画由官式向民间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龙兴讲寺是我国唐代的佛学书院,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书院。她静卧于湖南省沅陵县一隅已经上千年。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具有极高的建筑装饰艺术水平和价值。一段渊源,西游浮雕镶山门龙兴讲寺是我国唐代佛学书院,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俯瞰沅、酉二水,寺内现存建筑12栋。整个建筑群由头山门、过殿、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虎溪书院等构成,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布局  相似文献   

4.
孙铭 《建筑与环境》2009,3(3):180-183
历史地段的保护应当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文章以人的行为场所理论为基点,结合在湖南沅陵龙兴讲寺历史地段的保护设计工作,提出了历史地段保护中价值要素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凌翔  徐东  肖灿  柳肃 《建筑学报》2022,(2):68-73
通过对龙兴讲寺大雄宝殿大木结构现状深入考察,一方面在获得一手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还原其于明景泰三年建成时的原貌,另一方面推测出沅陵龙兴讲寺大雄宝殿受到材料与空间的双重建造逻辑影响.进而又从现象出发,推测空间设计受到了以宗教因素为主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叠加与驱动,形成了既满足宗教秩序,又相对自由的空间场所.最后对原初建造过程与现...  相似文献   

6.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雕刻艺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的装饰雕刻艺术 ,工艺精湛 ,寓意丰富 ,极具艺术价值。其雕刻艺术特征是充分利用材质的特点 ,与绘画、图案、书法等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 ,体现建筑的美感和性格  相似文献   

7.
湘西历史名城沅陵完成大规模搬迁因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工程五强溪(装机120万千瓦)大型水电站的关闸蓄水发电,大大加快了湘西历史名城沅陵的搬迁步伐。到目前止,一座占地7.2平方公里的新城池已基本形成。沅陵,地处湖南省西部武陵源东南。由于发源于...  相似文献   

8.
木雕作为我国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之一,是一种工艺精湛且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类,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陈设工艺品等。其中,木雕工艺在家具雕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各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及风俗习惯的不同,木雕家具无论从木工制作的造型及雕刻装饰的图案花纹和雕刻技艺都各具特色。如福建仙游的木雕家具,用的主要是高端的黄花梨、紫檀、酸枝等硬木,通过采用圆雕、浮雕或镂雕技艺手法进行雕刻装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建筑以及古建筑中的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极深,这些雕刻不仅仅是因为工匠们使用了线刻、浮雕、圆雕、阴雕、镂空雕技法而使雕刻件玲珑剔透、精妙绝伦,而且哪怕是很普通的雕刻件,都具有其深深的含意。下面,笔者仅从广西兴安县十八寨屯一处古建筑中的大门、窗、床的部分雕刻来赏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雕刻是一门综合艺术,溯其源流是相当久远的。五千年前古埃及的金字塔与人面狮身雕像是建筑雕刻综合艺术的最早杰作;纪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为战胜波斯侵略军在雅典建立的巴特侬神庙,充满着民族的自豪感和体现民主思想,是建筑雕刻综合艺术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希腊艺术的意义给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建筑以及古建筑中的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极深,这些雕刻不仅仅是因为工匠们使用了线刻、浮雕、圆雕、阴雕、镂空雕技法而使雕刻件玲珑剔透、精妙绝伦,而且哪怕是很普通的雕刻件,都具有其深深的含意。下面,笔者仅从广西兴安县十八寨屯一处古建筑中的大门、窗、床的部分雕刻来赏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砖瓦》2017,(8)
<正>中国的美,无处不在。在雕梁画栋、恢弘大气的皇宫;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园林;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民宅。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寻常生活中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那些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共同构成了一幅具有中国意韵的画,将千家万户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3.
李坚  马琪 《华中建筑》2012,(11):118-124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修,是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雕刻数量众多,与建筑结合完美,为建筑增添了极大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该文从龙氏家祠雕刻的材质、使用部位、形式、题材及内容描述了龙氏家祠建筑群的雕刻艺术,分析和揭示了雕刻的艺术特征和雕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说明了龙氏家祠的雕刻艺术亦为云南民国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混搭风格.有中东感觉的精美家具,有欧式的大气与精巧,有中式的稳重融合,有东南亚的绚丽色彩。本案是多元元素的融合体.是将差异与差异进行的无缝拼接。设计很大胆.无论是地域文化的呈现.还是传统思维的重组.跨度都是很大.一点不成.整体皆败。创作者在兼顾客户需求的同时.破而后立,巧妙地从多维空间入手.使细腻与雄宏并重.欢乐与安静同在。像雕刻的艺术,又像雕刻的时光.从回归、风情、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3,(11)
菲迪亚斯是古希腊最杰出的艺术家,他设计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巴特农神庙,还为神庙制作了数量众多的雕塑作品,最重要的雕塑已经荡然无存,遗留下来的几座也已经是断臂残躯,但是这些作品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向上的朝气和饱满的生命力。菲迪亚斯在解决形式美和生命力、理想化和真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依然对当代艺术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山西建筑》2010,36(30):259-260
介绍了晋中地区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制作材质和加工工艺,分析了雕刻艺术之于建筑装饰的作用,并探讨了雕刻纹样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古建筑雕刻装饰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天地,珍奇满目收;故园春常在,江南独一楼。”这是盛赞吴县洞庭东山雕花大楼雕刻技艺的一首诗。雕花大楼,位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光明村,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得名为“春在楼”。这是一座集木雕、砖雕和园林技艺大成的一座宏敞而精致的建筑物。春在楼在整体设计上为中西结合型,以中式为主。该楼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占地面积5500米~2,总计房屋  相似文献   

18.
高梅 《中华民居》2011,(10):78-87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类型之一,不仅建造工艺考究,而且十分注重装饰。北京四合院建筑的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四合院建筑大多是砖墙、木梁架组成,或部分使用石构件,装饰的主要手法之一就是雕刻。在北京四合院建筑的雕刻装饰艺术中,以砖雕、石雕、木雕等雕刻装饰手法为主,且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物室内外的各种构件上,即满足其结构要求和使用功能,又兼具观赏效果,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开 《重庆建筑》2008,(4):49-50
<正>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山庄古镇,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生活各个角落的渗透,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以及人们的寄托和追求,同时也造就着理想空间,把人们的信仰、愿望有节奏地安排布局  相似文献   

20.
《砖瓦》2017,(5)
<正>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伴随着建筑的发展,砖制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在满足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与审美要求等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砖雕顾名思义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其他采用合成、翻模、窑前(即捏制成形后再烧制)等其他技术做成的产品可能在外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