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轨道交通枢纽内部各种城市功能增加,其步行流线逐渐复杂,步行中需要增强空间可识别性来加强人流引导,从而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节点是步行中的核心,文中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中的步行节点,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实地调研,从采光设计、导向性设计、文化地域性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步行节点进行可识别性设计探讨,来提高步行节点空间环境品质,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步行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地铁西安路枢纽站为例,采用跟踪观察的调查方法,收集出站乘客的步行活动信息。首先对其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该枢纽的步行影响域和主要影响区范围。然后通过因子方差分析方法,揭示出目的地类型因素对步行距离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分析发现,既有步行网络的整合度和选择度指标与真实动线轨迹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以上结论可以为该区域步行系统的优化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哈尔滨市城市步行街区建设实践,从分析步行街区的空间与功能构成入手,重点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功能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模式;分析城市步行街区空间涵义、特征和步行空间界面构成要素。通过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与空间的构成,为塑造城市步行街区空间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妍  杨春燕 《重庆建筑》2023,(12):10-14
为评价中心型地铁站点地区步行空间品质及特征对其可步行性的影响,促进构建地铁周边地区宜人的步行空间。该研究以邻里环境可步行量表模型(NEWS,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为基础构建中心型地铁站点地区街道步行空间评分表,运用空间语义差异问卷调查法(n=180)及空间环境注记法,以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三街站点地区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指标中天府三街功能性指标评价最高,其次是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较高的因子主要有步行目的地距离、步行换乘公共交通便利性、指向和标识系统、街道视觉景观等。总体而言,评分表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化、精准化定量评价街道空间现状,以及探索已建成街道步行空间突出特点上具有可行性,可为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者和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铁站点地区的步行环境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搭乘地铁的人流量,同时,步行环境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加强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建设示范有必要。文章在对成都市地铁站点地区步行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后,以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为准则,从便捷性、安全性、公平性、舒适性四个方面探讨了步行环境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步行系统是高铁站与邻接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文章以哈尔滨西站站域空间为例,在对其土地使用、交通系统、空间功能及公共空间分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站域核心区的地面和地下步行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公共空间步行可达性、多元开发临街界面丰富步行体验、加强地面、地下步行系统的联系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地下公共服务配套为主,与周边建筑地下层整合建设、统筹考虑,将构成具有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城市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文章从建设目标、交通、建筑、景观、技术等几方面介绍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希望达到疏导交通、共享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既有的交通枢纽站点往往忽略构建高效步行系统、和谐步行环境的重要性。步行系统设计的三要素:短途、连续、直接,考虑以人为本,注重步行流线与交通空间的相互协调。济南火车站站前枢纽人、车流交织,地下空间使用效率低下,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亟待改造。拟作的地下空间综合体改造方案以高效步行系统为切入点,利用地下空间中光与结构这两种元素对步行流线的引导作用,构建层次化开发的交通枢纽,服务邻里地区,迎接往来客流。  相似文献   

9.
谢屾 《南方建筑》2011,(5):56-59
本文分三个层面确定了九个相关步行环境评价因素,通过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来评价和分析南京新街口地下综合体步行系统空间环境,旨在将步行系统空间环境的基本情况从现象的、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以获得全面、深刻的结论,对未来的地下空间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林琳  陈洋 《建筑学报》2006,(1):22-25
本文从步行空间的组织和步行系统的构成研究入手,对如何创造积极的步行空间以及步行系统构成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广州市北京路地区和天河城地区为案例,引入景观生态学概念,探讨广州中心商业区综合步行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建设时期,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由于其独有的生存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升值空间备受开发商的青睐。然而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的更新与整治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风貌逐渐趋同走向"千街一面"的问题。如何营造商业历史街区独特的景观环境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以武汉天地商业步行街为例,通过对其步行环境构成元素的分析,分别从空间策略、文化策略、更新策略、人性化策略4个方面对提出了对商业型历史街区步行环境更新与整治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发展,拓展机动车空间,压缩步行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屡见不鲜。为解决步行空间缺乏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珠江路商业街为例,从用地特征、步行需求及供给环境、机动车与步行冲突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珠江路商业街的步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创造畅达交通与提升场所空间两个方面,制定适宜的步行系统规划控制要求。并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对步行空间的"街道设施及绿化带"、"行人步行带",以及"建筑毗邻带"分别提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行人环境感知的角度评价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有利于优化行人步行体验、促进城市街道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高校周边人流密集的5个临近地铁站的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EFA分析法和IPA分析法从行人步行环境感知视角评价其步行环境体验。结果表明,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感知可分为车道及尺度因子、步道接触因子、底层建筑因子、道路分隔因子四个维度;行人对街道步行环境总体重视程度较高,体验评价一般,从环境服务角度来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感知差异分析,提出优化道路过渡空间层级、步行空间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多层次步行体验空间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空间改变对于市民健康来说是一个挑战,城市设计可以通过干预城市空间环境来影响市民的体力活动,从而影响其健康水平。本文以"建成环境——体力活动——健康机制"为切入点,根据多学科的文献归纳,从要素和构成角度对健康城市设计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分析了健康城市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包括街道连通性、目的地可达性、可步行性、空间舒适性、安全性;其次从街道、开放空间和邻里社区三个层面探讨了健康城市设计的构成;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健康城市设计的启示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步行是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环境特色,但目前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时常漠视步行系统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总结了山地步行系统的特点,分析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忽视步行系统规划的弊病所在;从理念发展、理论研究、内涵拓展三方面归纳了现代步行系统规划发展的经验及动向,认为"人性的回归"构成了目前步行系统的主旋律.据此从三个层面诠释山地步行系统规划的新理念,建构层次化理论框架,强调环境功能一体化、突出生态与景观并重;并结合重庆主城区的山地特征,展开了理论应用与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廊坊市公共空间特征和城市特色,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目标,提出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从宏观、中观、微观着手,围绕"网络、空间、环境、衔接"4个核心要素,重点阐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强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工程技术措施的保证,更需要全社会达成"公交优先、慢行不慢"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房硕 《建筑与环境》2007,1(5):140-143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并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步行商业街发展,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步行商业街氛围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亚热带大学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迈阿密地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若干理念,通过三个典型大学校园的案例研究,归纳了校园步行系统设计实践的特色。从早期"户外大学"意识的萌发开始,迈阿密的大学校园对高温多雨气候作了积极回应,鼓励户外交流活动,持续优化户外步行系统、遮盖空间网络及开放空间的品质,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手段实现校园步行系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校园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较为完善的步行环境标识系统,从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的内涵出发,对标识系统的分类与功能进行总结.通过对八大关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标识系统进行调研,分析了八大关街区的区域要素和标识系统的现状,总结出八大关街区步行环境标识系统现存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设计定位、设置要求等)和微观层面(位置确认标识、综合信息标识、导向标识、辅助标识等的详细设计)提出了步行环境标识的具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铁的快速发展正引导中国大陆城市空间的又一次转型。在地铁枢纽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地铁枢纽地区呈现出"转型期"特殊而复杂的空间环境特征。文章通过对上海、南京等大陆城市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从城市空间尺度、地下空间和公共功能等不同侧面,揭示站域空间发展的总体态势,为进一步探讨站域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