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归纳出绿道在生态、环境、休闲、经济等方面的不同功能,以及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种类型绿道在各自不同情形时的主要功能。基于不同的功能考量,提出各类绿道在规划选线时应注意的重点和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实践,分析每一类绿道为确保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应串联的主要节点,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路径,从而确定合理的绿道网布局。 相似文献
3.
4.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乡村产业绿道是在现有乡村绿道或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的线性空间规划设计,而乡村产业绿道规划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规划选线.为探究乡村产业绿道规划选线的内在机制,在研究有关乡村产业绿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产业绿道选线的基本特征,在GIS技术辅助绿道选线的思路下,选取产业资源层、服务需求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建筑》2015,(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逐渐成为我国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绿道选线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缺乏系统方法和量化依据。该研究以适宜性评价法为基础,综合目标决策、层次分析等方法作为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研究的主要方法。借助GIS平台和叠置分析得出绿道选线土地适宜性分级,据此选取绿道线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优化得出绿道选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城市型自行车绿道对于鼓励居民慢行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共享单车社会行为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分析两方面内容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和城区可建设空间的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探索。选线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共享单车起点—终点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绿地节点利用潜力分析,确定关键连接节点;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得到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热度,提取现状线性绿地廊道,生成自行车绿道连接的土地适宜性成本栅格;利用连接节点和成本栅格计算最低成本路径,划定绿道选线。该选线途径将随着城市大数据的进一步丰富和准确而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分析是绿道精细化选线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据城市绿道特点,构建“两类三层次”的城市绿道精细化选线技术体系。“两类”是指将城市绿道分为资源游憩类和慢行交通类两种主要的选线模式,前者是以目标为导向,重点实现城区重要游憩资源高效串接,后者是以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并满足居民实际慢行(以骑行为代表)诉求。“三层次”是指利用资源类和行为轨迹类等多源数据,结合ArcGIS网络模型、百度地图智能选线API、空间句法模型等技术,形成“节点聚合提取、线路连接构建、网络评价优化”3个层次的选线步骤。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道选线为例,判断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区绿道选线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绿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绿道能有效营造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生态空间,对推动大都市区高品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绿道选线布局和建设策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引力模型和成本距离模型建立多元要素综合叠加分析的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方法,并从公众需求和政策导向两方面对绿道选线适宜性进行校核,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布局,同时从分级、分类和分期三方面引导绿道建设,探索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推动大都市区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道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道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实践。从国内绿道选线研究进展和中尺度地区绿道选线规划的挑战入手,构建中尺度地区的绿道选线规划技术路径。并以上海市奉贤区基于多目标的绿道选线规划为例,采用适宜性评价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绿道选线方法,综合考虑政策导向的地区发展需求对绿道选线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绿道选线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自行车作为通勤出行方式的地位逐渐上升,通勤者对建立不受机动车干扰的、连续的、具备通勤功能的城市绿色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绿色道路的线路建设不仅要保障空间可实施性和交通环境质量,还要与居民的通勤出行需求紧密结合,实现绿道使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基于此,研究以北京市回龙观地区为对象,采用与居民出行行为有关的数据,识别郊区居民中短程通勤特征,划定主要通勤范围,探究基于居民真实出行的多源大数据的选线方法,通过基于通勤出行需求强度与吸引强度的绿道节点甄选与路段适宜性的评价分析。最后,通过GIS网络分析功能进行最优线路选择,并结合城市公园、绿地、河流等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修正,形成一条满足居民通勤需求的、完整互联的、安全的且具备较强实施性的绿色通道。最终达到降低居民通勤时耗、提升区域可达性、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