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飞  付瑶 《山西建筑》2008,34(2):32-33
介绍了兴城古城的特点,古城内外民居及配套生活设施现状,分析了兴城古城内传统民居的特点,并对旧城区及传统民居的保护、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以使传统文化和传统区城的保护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李杨露西 《住宅科技》2011,31(12):38-42
镇远是一座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移民古城,在这些文化以及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民居文化.文章介绍了其民居特征以及提出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居特点的再认识.提出了以民居建筑文化保护建设为关键,促进相关文化保护建设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并对民居建筑文化、古城的保护和风景区建设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谈凤凰县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针对凤凰县历史文化古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的不足 ,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潘一婷  李浈 《华中建筑》2010,28(4):36-41
结合芜湖古城改造实际项目,以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为例,研究特定问题下传统民居建筑群及其单体的保护再生方法,探索民居类建筑的再利用方向,指出在保护中求创新,保护设计通过"发现、整合和表达"的方法建立历史建筑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南方建筑》2015,(1):23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中国传统民居保护与研究水平,展示古城扬州民居保护与利用成果,恰逢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扬州市城乡建设局、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中国名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8月下旬(具体日期以正式通知为准)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7.
濩泽古城位于晋东南地区的阳城县县域中心,当地民居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长期发展,形成了特定的平面布局、立面样式、石雕、砖雕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体现出晋东南地区民居的典型特点。文章以阳城县濩泽古城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类型学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发掘晋东南民居地理条件适应性建筑形态,以及蕴含在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为后续的古城保护工作,以及当地建筑环境适应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广府古城的街巷布局和民居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广府古城内部街巷与民居的重防御、"两甩袖"、多信仰的特征,以期为广府古城街巷与民居风貌的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辽西地区民居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兴城民居的调研,分析了民居屋顶的含义,重点研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屋顶形式——囤顶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屋面做法等,目的在于为古城民居的保护和当代住宅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民居聚落承载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永宁地区泸沽湖畔纳西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来研究云南纳西族民居,通过对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找出民族文化与民居聚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民居聚落形式的变迁中,家庭文化、宗教文化、生活哲学对民居聚落的形成、布局、民居建筑的形制、建筑材料的使用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演变为独特的民居聚落形态。在民居研究中,对建筑文化层面进行深刻的剖析是发现民居建筑形式特征根源的重要视角,为民居及聚落的保护工作在方式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民居量大面广,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等。可以说,民居是研究人类学和建筑历史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民居的保护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活化,必然成为今后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晋中平遥古城的考察,以一种动静结合、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学术视野,来探索当今对传统民居保护活化的方法和宗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的跟踪调研,该文针对丽江大研古城新华街上一处纳西民居的改造进行详细疏理,并与纳西传统建筑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当前大研古城内民居改造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指出兼并式的民居改造模式在大研古城核心保护区普遍存在。结论认为古城民居形态是其社会逻辑和内在活动的体现,解决古城原住民外流、对旅游商业活动及民居改造的监管问题是保护古城遗产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民族理念与地缘特征的高度融合--聚焦屯堡建筑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萍  曹春霞 《华中建筑》2004,22(3):123-126
地处贵州安顺的屯堡民居群落是我国民居聚落当中个非常有特色的民居体系,通过对屯堡民居的落聚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屯堡建筑的机理、构造、取材等方面的解析,针对如何体现城市历史的连续性,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积累,体现我国民居聚落种井然有序的新陈代谢过程,提出了屯堡民居古城保护些措施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会理古城属于典型川滇结合部传统城镇,至今保留着大量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基于实地调研、测绘和文献研究的成果,对会理古城传统民居的建造材料、承重结构和建筑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古城独特的民居形态及其营建方式,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营建技术中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保护和更新川滇结合部传统民居建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韩城古城保护与开发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的现状调研,对古城建筑空间环境、民俗文化及居民生产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进而揭示商业导向下古城开发的种种乱象。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道""器"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提出了历史空间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据此从民居、祭祀场所、商业街等不同空间层次和不同空间属性的区域展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空间设计与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春雷 《福建建筑》2009,(10):27-29
苏北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纪录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承载了苏北人民的情感。本文论述了苏北传统民居现状,简述了苏北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介绍了苏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从而推动苏北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平遥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古迹甚多。近年来,为了更好保护这些古建筑,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旧城中的居民移居新城,导致古城出现许多空置的民居。如此一来,表面上看,古建筑似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没有人气的建筑还能够称得上建筑吗?因此,如何改造和利用好这些民居便成为了平遥古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李凯 《山西建筑》2010,36(8):47-48
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介绍,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了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指出平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使古城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蒲城县历史底蕴深厚,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名城保护中面临保护规划缺失、民居建筑损毁严重、古城空间格局消亡、古城整体风貌丧失、传统视廊隔断和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困境。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必须探寻保护与发展和谐的对策,挖掘历史资源、城市价值、城市特色,从遗产保护走向文化环境保护,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与当代居住、农业分离的二元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传统民居与农业空间有着复杂的共生关系,但在当今民居营造活动中传统农耕智慧并未受到重视。大京古城传统民居与农业空间在布局上呈现农耕用地与民居紧密结合、农产品加工对空间动态利用、农业贮藏空间对其他活动干扰少的有机特征。这些与民居结合农业空间对于居民有着改良物理环境、服务日常生活、照顾精神需求等多层次复杂意义。适应不同条件时,在配置方式和空间利用上还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这种传统民居与农业空间共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不仅在于保护和模仿古民居空间形式,更需重拾与农业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