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55-58
通过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的理论机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引起区域差距变化。从溢出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要素市场化,即信息溢出促进优质化、高效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集聚;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合理化、高效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影响看,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通过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培育缩小区域差距新动能,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虹吸效应扩大区域差距。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利用1996—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了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大,显著促进了要素市场化,并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化显著抑制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化。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要缩小区域差距,应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4.
高铁目前的职能主要是旅客输送,其开通运行不断推动着人口在区域间流动,进而对"人地"综合系统产生一连串的空间效应。高铁的飞速发展吸引了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基于某单一视角探讨时空压缩背景下高铁对整个区域或者对某一行业产生的空间影响,缺乏从整体视角对高速铁路的空间效应进行的科学系统的梳理。基于此,文章在梳理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高铁发挥的空间效应的基础上,对其背后引发的相关议题,如高铁新城与高铁新区、高速铁路与区域空间结构、高速铁路与旅游业、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高速铁路与城市规模等进行系统归纳总结,识别以往研究的不足,并对新时期高铁飞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提出研究展望。本文在建构高铁空间效应理论架构的同时,希望对未来高铁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才、信息、资本之间的流动,对振兴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但单纯的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影响主要是通过高铁站点及周边地区来完成。本文从区域经济、城市网络、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然后从交通价值和功能价值入手,指出高铁站点及周边地区在承担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经济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高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大幅缩短城际、省际客运交通时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目前关于高铁对全国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和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尚不明晰。本研究选取266个城市,获取2006年无高铁和2014年高铁网络基本形成的铁路出行时间和GDP数据,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比较高铁开通前后266个城市的平均出行时间变化的差异;其二是应用可达性重力模型,用可达性变化来度量高铁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可达性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完成。结果显示高铁影响的双重特性:一方面提高全国可达性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改善西部和中小城市的可达性;另一方面,高铁因其技术特性产生"廊道效应",有高铁城市和廊道沿线城市,其受益远高于无高铁城市,这加大了空间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和省、地政府应考虑相应政策措施以减小高铁发展带来的地域差增加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铁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引擎,许多城市均规划了高铁新城,期待其作为一个活力因素拉动城市区域新的发展,促进人口聚集。然而实际情况是,高铁效应的发挥并未达到最初的预期。由于高铁在我国运营较晚,受限于数据,目前针对高铁核心区发展相关的量化研究较少。文章选取京沪、武广两条较早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偏相关分析探索影响站区发展的影响因素,最终指出高铁发展与城市经济、站房规模以及区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世界将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建设迎头赶上,“四纵四横”建设已全面展无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在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的同时,促进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在加快高铁建设的同时.应避免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溢出效应,同时处理好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交通基础设施改进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人们普遍认为高铁能缩短时空距离,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目前,中国建设高铁里程量最多,对空间经济的影响研究却甚少。通过国外权威期刊文献分析,梳理高铁压缩时空距离、增加乘客量、改变交通模式份额、与航空产生竞争关系、提高可达性,以及高铁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引起区域经济空间不均衡发展等影响。本文提出对中国高铁空间经济影响的研究启示,拓宽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强化实证分析,有助于利用好高铁这把双刃剑,构建多元化交通系统模式,避免极化效应带来的过度集聚经济,对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建设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世界将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建设迎头赶上,"四纵四横"建设已全面展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在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的同时,促进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在加快高铁建设的同时,应避免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溢出效应,同时处理好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现实进程中,城乡边缘带高铁站被视为新的区域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发展产生跨尺度、多要素的复杂影响。大连高铁站地区的案例研究发现:①站点周边建成环境,虽然迎来高铁触媒效应下的历史性变迁,但也导致了地方空间异化;②地方居民日常生活,既形成传统与现代混合的社区生活氛围,也遭遇外部环境压力下的心理不适与生活困境;③区域社会经济网络,更面临外来流动资源与地方经济活动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总之,高铁站建设激化了周边地区发展进程的潜能与矛盾,也使城乡边缘带可持续发展面临更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高速铁路的时空压缩效应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扩展了客源范围,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为例,通过运用有无比较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实证研究高铁开通对河南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对区位优越的城市产生积极影响,集聚效应显著;对交通不发达的城市虹吸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近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高铁建设热潮,高铁的成功运营深刻影响着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当今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的国家,因此,探讨高铁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阐述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实证分析高速铁路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及经济效应,得出结论:高铁提升了区域可达性,产生了时空缩短效应。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6,(9)
正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许多城市对高铁效应的认识和应对存在误区。报告以国内5条高铁线、90多个站点客流大数据的抓取以及50多个站点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国情下的高铁效应进行解析,提出了设站城市在区域影响、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站点选址及其周  相似文献   

15.
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锦富 《城市规划》2015,39(7):19-24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许多城市对高铁效应的认识和应对存在问题和误区。本文以实证分析结论为基础,对我国国情下高铁效应进行解析,提出了设站城市在区域影响、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站点选址及其周边布局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12)
高铁诞生至今,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高速铁路与城市协同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并不系统,对因高速铁路发展而引起区域空间演变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此,文章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为研究对象,结合高铁时空压缩效应、虹吸效应、过滤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理论,深入分析了高铁与城市发展协同的作用机理,并对我国高铁站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48-50
高铁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区域发展走势的新"变量"。笔者在总结杭州都市圈建设模式和绩效特征的基础上,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剖析了高铁建设主导的区域竞争新格局对都市圈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都市圈应对高铁时代机遇挑战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都市圈及圈内城市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通盘考虑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提高都市圈的首位度;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以创业创新为驱动力,推进跨地域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都市圈实现"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的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四横四纵"的高铁布局。高铁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加强了各大城市的联系,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快速转移和流动,也使各个城市的分工更加明确。依托这样的高铁时代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各大城市群都希望能搭上这个时代列车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铁余票抓取模型、OD模型及高铁总体影响效应评估模型,从客运出行、产业发展和区域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和武广沿线地区(武广高铁)的高铁效应予以实证,指出高铁效应与所处区域发展阶段、城市能级以及站点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铁时代中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重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更是影响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助推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我们迎来了一个高铁化的城市区域时代跨界大都市圈将纷纷崛起.同城化将成为某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在大大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也将对区域跨界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大都市圈跨界治理、战略重建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