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28年,瓜达拉哈拉市Guadalajara1928卡斯迪罗双拼住宅作为巴拉甘第一个建成作品,清晰地确立了他第一时期的创作特征—由充满了风格化细节的建筑外观与抽象的室内共同构成的院宅空间。无论是作为住宅还是咖啡厅(卡斯迪罗住宅现在已被改造成咖啡馆继续使用)来理解这栋建筑,它的平面和剖面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抽象性—十几个大小相近的规整房间相互挤压,构成一组洞穴般的房间群,  相似文献   

2.
正1928年,瓜达拉哈拉市Guadalajara1928鲁纳住宅中,巴拉甘设置了不同高度的体量,创造出阶梯状的屋顶平台和花园,从而将大尺度的体量化解为具有亲密感的身体尺度的建筑片段。这些体量一方面组织了空间关系,同时也刻画了立面轮廓。屏风般的墙体源自巴拉甘对瓜市建筑的传统形式的回忆,它抵抗着奢侈和外向性,结合水与阳光,使得这些庭院呈现出格外的静谧氛围。在叙事上,巴拉甘设置了3条从前院通往后院的流线,每一条流线都是一种独特的叙事体验。从前院经  相似文献   

3.
洛佩兹住宅     
正1950年,墨西哥城Mexico City1950作为巴拉甘第三时期早期的作品,尽管洛佩兹住宅跟这之后的设计一样使用了大量浓烈的色彩,它的动人之处似乎更依赖于一种抽象而朴素的"空间性":高耸的门厅空间通过3组台阶赋予了整栋建筑一股神秘的推动力,串联起一系列水平的、连续不断的、开放的"房间群",无论是刻意凸显的木梁架还是那些或大或小比例奇异的洞口,都参与构成了这些房间之间既断且连的微妙关系,最终将视线导向由蝴蝶型的建筑平面将场地划分而成的3个不同标高的花园(或庭院)。  相似文献   

4.
奥特加住宅     
正1943年,墨西哥城Mexico City1943在转行成为地产开发商之后的第二年,这个自宅项目(后来易主给银匠Alfredo Ortega)重新点燃了巴拉甘的创作热情,并成为他创作生涯第三时期的起点。正是从奥特加住宅开始,巴拉甘彻底摒弃了之前使用的那些风格化的地域符号,转而通过更加抽象和纯粹的建筑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居住体验。L形布局的建筑体量谦逊地蜷缩在用地的角落,并与花园景观扭结在一起。巴拉甘延续了第一时期常用的叙事手段,精心设定了一系列从狭小幽暗的过道进入建筑、到达开敞明亮的起居空间、最后进入一个神秘  相似文献   

5.
路易斯·巴拉甘建筑中的色彩多样而富有诗意,为探索其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策略,借助空间句法分析工具Depthmap,以巴拉甘自宅和吉拉迪住宅为样本,量化探讨其色彩设计策略与规律。研究发现,巴拉甘的色彩设计与庭院空间密切相关,在营造空间特征和引导空间叙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巴拉甘还将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融合到色彩和空间设计中,体现了他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普里兹克奖的第二位获奖者,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对中国的建筑界来说似乎是熟悉的—他的名字和代表性作品图片、标志性的建筑色彩等;然而其实又是陌生的,甚至带有某种神秘之感,无论是他的作品,抑或思想,甚至于建筑师本人和他的个人生活。"大匠阅读"是李兴钢工作室设计研究的一个子项,先后"阅读"了多位杰出的建筑师,以期在设计实践中获益。2016年,研究的焦点投射给了地球彼端的传奇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从巴拉甘的生活和旅行经历入手,认识他作品的手法、方法以及思想,选择他的重要案例作品,  相似文献   

7.
吉拉迪住宅     
正1977年,墨西哥城Mexico City1977吉拉迪住宅是巴拉甘创作生涯的最后一个建成作品。在12m宽、40m长的用地上,巴拉甘重新回归了早期的院宅和长屋的命题,并通过大胆的色彩、置于室内的水池和一个封闭的内院赋予了建筑令人着迷的一种"外向的内向性"。结合特定光线处理的色彩无疑是吉拉迪住宅中最关键的要素。昏暗的入口夹道,有着柔和顶光的楼梯间,树影斑驳的内院,边界明确的温暖的明黄色连廊,以及连廊端头的餐厅和幽蓝色调的室内泳池……分明的色  相似文献   

8.
正1961年,墨西哥城Mexico City1961巴拉甘在1958年开发了墨西哥城西北侧的拉斯·阿普勒达斯地区景观,并实现了"公共空间的静谧"。静谧空间是否适用于一个公众群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一家人?巴拉甘认为,在特定的气候下和特定的区域,庭院在各个季节都可以用作"客厅",人们可以坐在这里,饮马、休息、娱乐并和他人交流。骑马者带着他们的马经过一个鹅卵石铺成的斜坡到达水池,而步行者背靠栅栏坐下小憩,观看和倾听水流从一堵铁锈红墙体上跌落进水池中。场地周边的围墙、流水叮咚声和饮马的声音,让这一空间显得更加静谧。  相似文献   

9.
正1955年,墨西哥城1955格雷夫兹住宅中的叙事在早年的巴拉甘自宅中已有体现:前宅后园的总体布局、逐次延伸的空间序列、热烈的色彩设定……是自宅式空间的再度尝试。建筑拦腰将一块规整的用地分成一前一后两个庭院,通过一个戏剧性的设定,空间从入口处开始便被一系列连续折叠的、赋予了不同颜色或材质的(亮粉、白、橘黄;黑色玄武岩、天然蜡木和粗泥灰)墙体引导着滑入室内。色彩同时赋予了不同空间以识别性—在一个温暖的浅粉色画室(前厅)空间中,之前快速经过的前院被浓缩成一片幽静的水面和一道高高竖起的玫红色墙体,通过十字分隔的落地窗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工作空间是由一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谷仓改造而成,它是为意大利艺术家Francesca Pasquali所打造的。改造后的谷仓变身成为一个同时具有实验性和叙事性的创作环境。建筑周边景色迷人,谷仓的外观形态受到起伏山脉的影响,微微翘起的黑色屋檐与外墙的红砖相得益彰。建筑内部充满自然光线,通透的房间明快敞亮。业主的要求在建筑中被转化成为设计语言,和建筑的新旧核心融为一体。虽然这并不是什么特有的建筑语言,但如何将这些概念包容在有限的空间中是个十分有趣的课题。收藏室和卫生间设在一层空间,没有这些功能空间的二层,变得更加开放宽敞,成为可以俯瞰周边景观的平台。二层空间  相似文献   

11.
罗德住宅     
正罗德住宅位于一片风景宜人、四季常青的草地,能够俯瞰奇洛埃岛的的内海,它是一座只有"一半"的房子,因为它由被"打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构成;同时它也是一座"双倍"的房子,因为从建筑底部减去的矩形体量形成了一对大小相等的房间,分别位于线性序列的两端,并各自朝向南北两面。位于中间宽阔区域的是一系列平行的房间。屋顶覆盖着庭院的两个角落,使其免受雨水的侵袭,建筑的三个方向皆能够抵挡风吹,厚实的墙壁中容纳了所有的功能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1929年,瓜达拉哈拉市Guadalajara1929作为巴拉甘第一创作时期"院宅"命题的重要作品,克里斯托住宅除了更细致地处理了园、院、宅的关系,也成功地将世俗生活与情感体验交织到一起,呈现出一个日常中的精神空间。克里斯托住宅中的"宅"巧借内院、平台等室外空间,将功能实体或连缀或间离,从而使"宅"和"院"立体地交织在一起。"宅"中的"院"与"宅"外的"园"通过洞口产生流线或视线上的关联,在有限的用地、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一种宅院难分、层层套叠的空间构成。  相似文献   

13.
半圆厅     
《Planning》2019,(4)
<正>这是一个马蹄形的房间,位于上海法租界某座老花园洋房的底层南侧,有一整面半圆形的窗户朝向后花园。设计师在这个项目中,试图去挖掘单间的居住潜力,并满足既住在一起又有独处空间的可能性。房间内部被置入了一个巨型的复合家具,或者说是一个微型的家具化的建筑。在保留房间的轮廓、窗户和顶面不动的情况下,一个用枫木多层板构造的几何体块占据了房间的大半部分,形成一种独立的内部结构。在木板构造的深度内,嵌入了所  相似文献   

14.
正1955年,墨西哥城Mexico City1955巴拉甘第三次旅行回国后设计建造的嘉布遣会小礼拜堂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通过色彩和光影营造静谧之境的一次成功尝试。礼拜堂主祈祷体量横在一块长形用地上,将地块分成了前后两个区:前区是由接待和办公用房围合成的一个两层的方形合院空间,后区则是由修女宿舍、餐厅等用房和一个狭长的花园共同构成的修道院。尽管前区只占了总用地的1/3,却是整个建筑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从狭窄逼仄的入口过道进入下沉的前院,犹如来到一个方形水池的"岸边",左右两侧拾阶而上分别到  相似文献   

15.
半圆厅     
<正>这是一个马蹄形的房间,位于上海法租界某座老花园洋房的底层南侧,有一整面半圆形的窗户朝向后花园。设计师在这个项目中,试图去挖掘单间的居住潜力,并满足既住在一起又有独处空间的可能性。房间内部被置入了一个巨型的复合家具,或者说是一个微型的家具化的建筑。在保留房间的轮廓、窗户和顶面不动的情况下,一个用枫木多层板构造的几何体块占据了房间的大半部分,形成一种独立的内部结构。在木板构造的深度内,嵌入了所  相似文献   

16.
正气仙沼市共有之家是为2011年遭受海啸袭击的一个渔民社区建造的一个社区公共空间。建筑选址于气仙沼市的大谷渔港。这个位置是当地渔业活动和社区生活的中心。这个共有之家是一个可供渔民休息交流的空间,主妇们在此等待丈夫从海上捕鱼归来,这里有时也作为临时的鱼市。大部分空间向室外敞开。由三个"房间"托起的屋顶覆盖了117m~2的面积。屋顶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住宅来说,其功能性和体量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设计。这其中就算是一些合理的分隔,也会使空间处在一个僵硬和不协调的关系当中。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案设计师希望创建一个环抱感和自由度可以共存的空间尺度。基于这个想法,设计师分解了建筑长宽高三维尺度,从人的视角设计了房间的"广度",并重新赋予空  相似文献   

18.
<正>LAVA运动青年旅社的理念是:(1)创新性——整个设施采用创造性的新空间配置,包括每个房间的模数、选用材料和设计。(2)整合性——作为广泛适用的"无障碍"建筑,运动区与建筑及无障碍空间、设施和场地直接结合。(3)国际性——设计形式营造出一种场所感,并将其与拜罗伊特全球伙伴城市的当代元素结合起来。这些房间、场地和设施完全满足无障碍要求,并为有各种需求的活动者提供了专门设备。整个轮椅篮球队都可以住在这里。首层上的14个房间可以坐在轮椅上由直梯或坡道抵达,并且有直通式淋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流线俗称动线,是指人们在建筑中活动的路线,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于"建筑流线"的解释。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流线设计更多是在方案后期表达设计的一种方式,在方案的决策阶段,流线与空间、建筑形态的关系,包括人在流线中的空间体验却很少被重点关注。"建筑流线"这个带箭头的"线条"很多时候被看成不同类型建筑的流程范式,机械地串联起任务书内的功能清单。流线本身代表的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及其丰富性被隐匿了,人员数量的聚集、时间顺序和空间体验这些基本特征常常被忽略,干瘪的流线设计导致了空间体验的缺失和尺度的谬误。而建筑功能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正本案的业主想要将位于伦敦的一栋六层高的乔治亚式联排房屋改造成一个名为Jidori的日本餐厅。由于建筑每一层面积都较小,所以功能空间必须叠加起来,即每层都有一个功能:一楼有用餐区域,后面有一个小酒吧;二楼还有两个用餐空间,前面和后面都有房间;厨房在三楼,盥洗在四楼,厕所在地下室。三层以上每层楼都只有一个房间,而员工办公室被挤进了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