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反思了在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中对爱德华·霍尔人际距离知识的无差别应用。通过梳理身体与空间的认知关系,个人空间及其距离尺度的研究进展,指出符合我国民众文化特性和行为习惯的人本尺度的公共空间在我国城市存量发展时期的重要性。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本文发现中国人的社交距离较霍尔的理论更小一些;个人空间距离能根据具体的环境和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具有灵活性。结论认为我国的城市设计应更多关注小微尺度的公共空间,满足人的行为需求,推动植根于我国文化的城市设计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是长沙规划展示馆的公开课。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陈煊,来自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么寒冷冬天的到来,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规划公开课,其实更多希望通过我们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包括我们的学者跟大家有一个非常好交流和互动,能够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我们城市规划的相关知  相似文献   

3.
周素红  邓丽芳 《城市规划》2017,(12):17-25,81
城市规划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空间结构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空间提供的服务和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以及需求的公平性问题。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研究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关系,发现低收入人群存在明显的日常活动时空集聚现象,考虑在家因素的全天活动地主要集聚在老城中心区和新中心区外围,而排除在家的家外活动空间则与居住地关系密切,且活动范围较小。同时,低收入人群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围绕传统老城中心住区、传统工人新村、城中村和保障性住区等几类居住空间形成了低收入人群时空集聚区。影响低收入人群活动时空集聚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社会空间格局、个人能力、时空可达性等。此外,不同低收入人群面临不同类型的时空排斥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分别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广场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入手,简述了城市广场的发展与特征。着重分析了大雁塔南广场内部的景观设计与广场外部人、环境以及建筑之间的关系;从广场的空间序列、植物种植、道路铺装、雕塑小品景观要素等方面,既宏观又微观地评价了广场的设计,分析出了大雁塔南广场景观设计的不足,也总结了广场设计中对人性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探索,从地理学领域的空间-行为互动视角出发,运用传统调研法与新数字技术结合的方法,建立公共空间数据模型与使用者行为数据模型,通过有条件的分项对比,揭示空间与行为的互动机制,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精细化"逐渐成为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从城市、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城市设计师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来看,"精细化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设计领域,有学者已从工具、对象、程序/管理等主要线索对"精细化"进行了相关探讨。本研究在精细化趋势下,从专题的视角切入,以"专题-专项-专用"为核心线索,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确定了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涵义与特征,并对其社会、空间、技术、政策等四大基础进行了剖析,最后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为例,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纲领性方法框架—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并通过3个示范案例进行了阐释。论文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围绕以下3组关键问题展开:首先,精细化城市设计涵义与特征是什么?第二,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的社会基础、空间基础、技术基础、政策基础等的重点研究内容有哪些?第三,面对以站点影响域为例的特定城市空间,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进而,论文相应确定了以下3组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1)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涵义、特征及其他基本问题;2)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运作的社会基础、空间基础、技术基础、政策基础;3)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基于行为与时空的关联,以及最紧迫的安全需求,精细化城市设计是指,针对城市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关键性专题事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度的专项挖掘和剖析,运用相应专用技术手段与工具,实现对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空间组织。通过归纳与演绎结合、仿真与现实比较、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分析、描述性与规范性研究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以上主要内容的研究,最终得出了3个关键性结论如下:1)基于传统、现代主义、绿色、数字化等数代城市设计的经典理论,以"专题-专项-专用"为核心线索,在叠合与迭代的双重思维下提出了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的精细化城市设计,其具有"专、透、深"3个关键特征;2)以行为与时空互动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典型城市区域为例,通过分别对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的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的社会、空间、技术、政策等四大基础的解析,明确了精细化城市设计过程中各基础的重点内容及其研究过程框架;3)以"行为-时空-安全"关联问题较为突出的站点影响域为例,采用等时线对站点影响域进行了分级,针对站点影响域内精细化行为需求与复杂性环境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在精细化趋势下,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理论的更新提供新的立足点与参考点,更重要的是,既为可持续城市空间建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也为今后制定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及具有相似特征地段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规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层住区宠物犬数量日益增多,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高频冲突成为当下大城市居住环境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空间的关联性议题已进入城市社区更新的研究视野。将同一健康”理念从更大区域的宏观尺度运用于日常居住环境的微观尺度,以重庆市沙坪坝金沙片区的高层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聚焦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分析,包括养犬群体时空间行为特征、使用差异性需求、空间冲突与适应等,进而提出“人—犬—空间”健康友好的住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对山地城市高密度住区更新的认知与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型景区内旅游者和日常访问者相互影响的现象,提出"共处"空间概念,从"空间-行为"关系视角总结"共处"空间的时空特性,形成"共处"空间判别依据。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问卷调查,将人群行为划分为互不干扰、围观及参与、干扰及冲突3类,从空间优化与管理角度对列入公园年票体系中的城市型景区提出建议,梳理2类人群关系,提高游憩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资本与消费开始影响公共空间,并促其发生演变。"资本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公共空间出现符号化、商品化的特征从而破坏日常生活,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具备提升城市日常生活品质的能力。通过解析昆明市三个城市公共空间转化案例,说明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转变需要采取资本与日常兼容并蓄的态度,从而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和中国城市空间中“公共性”的发展,认为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性”在经历了现代化时期的没落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时期.欧洲在城市空间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了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中四组主要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携孙"行为是中国当前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为了了解"携孙"行为的活动特征及其与户外公共空间景观空间要素的关系,选取了马号街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访谈法和行为观察法调查了"携孙"行为主体的基本情况、行为活动特征、社区公园景观空间要素特征,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携孙"行为的行为主体之一的(外)祖父母在这种活动模式中占主导地位。(2)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中,分离型"携孙"行为远多于互动型"携孙"行为,分离型"携孙"行为的活动内容以休闲类活动为主,互动型"携孙"行为以康体类活动为主。(3)活动场地的景观空间要素对"携孙"行为类型(分离型/互动型)无显著影响,对"携孙"行为的活动内容(通过类/康体类/休闲类)影响显著。活动场地的遮阴程度越高,场地中康体类和休闲类"携孙"行为的人数越多,活动场地的服务设施越丰富;休闲类"携孙"行为人数越多,而服务设施的丰富度对康体类"携孙"行为人数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中其他景观空间因素对"携孙"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巴美慧  康健 《南方建筑》2008,(10):19-29
嗅听交互研究在国内外处于起步阶段,其为城市及建筑空间营造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多感官环境设计从视听交互主导转向更为全面的统觉认知。从嗅听交互的视角,回顾了听觉与嗅觉环境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声景与嗅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实地环境中的嗅听交互感知现状、气味对交通噪声感知的影响、嗅听交互感知效应,以及嗅听交互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嗅听交互感知,积极的感官刺激可以提升其他感官感知的评价,而消极感官刺激的影响效果则相反,以及当一种感官刺激越强时,另一种感官的感知强度会越弱。对于嗅听交互环境中的行为,当空间中存在积极的气味时,积极或消极的声音均会加强人们的趋向行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嗅听交互环境的设计应用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建设场所“郊区化”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养老建筑建设“社区化”的新方向。通过对北京城市养老建筑的实地调查,分析与阐述老年人行为对空间使用的影响。从养老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等方面寻求一些设计手法,并期望对今后社区养老建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拾荒者对废品资源进行回收,为城市垃圾循环系统做出了贡献,也对城市更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参与公共生活的行为异于普通人。本文对武汉市江岸区的拾荒者生活行为进行调查,通过观察、访谈、跟踪和认知地图的方法研究拾荒者在室外公共空间的生活行为内容、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拾荒者的生活状况,并得出结论:(1)拾荒者在室外公共空间活动时间比例很高,但是公共生活行为内容比较单一;(2)拾荒者公共空间内的行为与垃圾桶、废品回收站位置及拾荒者等级有关;(3)拾荒者的室外活动领域也逐渐向街道及社区公共空间拓展。由此,为后续拾荒者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养老设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其中易被忽视的建筑交通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形式和特征与交通空间进行关联性与可能性分析,并结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心理变化等方面对养老设施设计的影响,从空间功能复合性、空间层次性与丰富性、空间领域感等方面提出相应设计改进策略,同时尝试分析由此延伸出具体设计手法的可能性与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引言INTRODUCTION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很多亚洲城市就争相打造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城市形象。许多亚洲城市的市中心根据占据主流位置的由勒·柯布西耶提出的"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模型进行了快速发展。这个理念包含一系列超级街区,有坐落于绿色空间中的摩天大厦,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4)
随着国家对城市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城市规划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城市空间绩效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到。正确认识与合理把握城市空间绩效,有利于城市规划中对城市问题的有效判断和深度理解,对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的城市规划作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绩效的机理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对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空间本身的复杂性,"城市空间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未被真正理解,这限制了我们理解城市的深度及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因而,认识和把握城市空间绩效,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的完整性、边际替代、空间距离和空间分割与垄断等内在机理,对于理解和改善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作为,尤其是处理当下住房等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用地及其功能用途的基本常识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绩效的内在机理及与经济社会运行的关联性。在梳理内在机理基础上,进而以空间思维和推论方式进一步分析包括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