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某老工业基地为例,从改基地内工业遗产对于城市文化底蕴沉淀及历史传承重要性的价值着手研究。严密结合当前城市化发展和老城改造背景下,针对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与复兴的途径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建议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规划与保护,由此实现科学合理改造,以促进城市工业的持续发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2.
青岛老工业区出现逐渐衰败、城市内部土地利用低效、城市发展片面注重外延式发展等问题.城市规划应注重内涵式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复兴老工业区.青岛老工业区应大力发展都市产业;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发展工业旅游;注重特色工业品牌的塑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设定企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3.
文中解析长春市工业废弃地的涵意,并对其与丝路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历史保护型、经济转型型和生态修复型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类型。以丝路城市复兴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改建、发展地下空间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从而促进作为丝路城市北线重要节点城市的长春市的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4.
如何拯救深陷“收缩”困境的老工业城市,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转型、资源枯竭、郊区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传统老工业城市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收缩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基于全球化挑战地方响应策略的理论分析表明,如何促进日渐“收缩”的老工业城市实现顺利转型,对长期以来增长管理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体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主义或环境主义的地方响应范式之争。针对英国曼彻斯特和利兹的案例比较发现,尽管前者采取的企业家主义导向经济复兴战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后者尝试超越企业家主义范式的新探索带来了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新希望,且近年来可持续城市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比较,为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诸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逐步淘汰了以工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城市的老工业厂房面临着被回收、拆除和重建的局面。在改造旧工业区时,可以添加创意产业的想法,以便对废弃工厂的改造和翻新以及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相辅相成。文章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提出了了沈阳铁西旧工业区建筑复兴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走在生态复兴的前沿——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生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修复是鲁尔工业区后工业时代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措施.文章分析了鲁尔工业区工业兴盛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了鲁尔工业区在区域复兴中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对大气、水体、煤矸山、植物生境系统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人手,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为发展新兴产业和开展旅游创造条件,成为鲁尔工业区实现区域复兴的关键.这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正探索一条契合当前发展阶段并具有武汉特色的老工业区更新改造路径。本文总结了武汉以都市工业园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的发展模式,并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角度提出对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和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烨  宋雁 《城市规划》2004,28(4):81-83
以哈尔滨为例,论述了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战略中,在推进企业改革、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城市空间的重构、城市功能的整合、历史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的复兴和城市品牌的塑造营销等多方面的问题,实现传统城市的更新与复兴。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基地城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重要战略期,建设"能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能释放"的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文章以海绵城市试点徐州为依据,分析老工业基地城市所具有多种问题,结合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并以4大实施途径改善老工业基地现状,有效开展以老工业基地为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正阳  柯熙泰 《工业建筑》2014,(Z1):110-113,56
将城市工业厂区与住宅区相混合的老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兰州市灯泡厂社区为例,讨论在当今新的社会背景以及人居环境的要求下,这种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居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工厂——住宅区结合的老社区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同时尝试将"层"论,这一全新的理论体系应用在整个问题的分析、归纳、回答、解决环节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路,提出该类城市老社区的更新改造方向,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复兴与再生,继而以此为据,进一步分析城市的建设发展与老社区更新间的关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此探索一条新的工业社区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旧工业社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名称:美季云创设计会所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时间:2015年10月建筑面积:2 700m~2城市复兴是一项多向融合的使命,城市的复兴不仅仅是建筑的更新改造,更是产业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是旧时代与新时代的融合。老旧工业厂房的衰败源自于原有产业无法适应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季云创  相似文献   

12.
在2017年9月28日召开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围绕扎实推进总体规划实施作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提出"首钢地区应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首钢北区为重点,辐射带动京西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复兴、功能复兴、产业复兴、文化复兴、生态复兴,树立首都高质量发展和贯彻城市发展新理念的典范,打造奥林匹克运动与老工业区复兴深度融合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相似文献   

13.
正论坛背景:许多城市因工业而兴起,随着社会变迁与产业转型,遗留了大量的老工业区。这些老工业区却因政策、资金、缺乏保护与发展规划等因素而被长期闲置。"存量"资源固然可贵,却往往陷入相似的复兴模式。每个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似的模式很可能导致老工业区在开发后陷入二次衰败的境地。西安曾是西北地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相应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长期偏重工矿业发展之后,在世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难题.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分析,认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工业基地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是否协调,基地与城市之间是否良好互动.通过对鞍钢工业基地与鞍山城市的关系梳理,分析了鞍山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不足、环境污染以及单位制社会等诸多方面难题,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从下列路径来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城市逐步转型升级:面向区域寻找产业转型动力;同步推进主导产业的精深化与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控矿山开采,加强生态治理;改造社区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要求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推动着老工业基地、城市老工业区的调整再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整理研究和相关概念的辨析,提出了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的概念,并针对国内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现状 ,提出了“新城市 -工业”社区的理论 ,并从保护更新、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工业景观四个角度 ,阐述了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南湖生态公园为例,探析开滦煤矿工业遗产景观营造的方法及策略。站在城市复兴的高度,在整体景观的概念下,提出营造唐山特有的工业遗产景观线路,延续城市记忆,促进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最能发挥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和吸引人气的重点领域.随着国家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东北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浮出水面,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转型发展下按动了加快文化旅游开发的按钮,使文化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点,助推东北整体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英国谢菲尔德市通过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计划下,实现了从钢铁制造为中心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以文化产业为发展动力的城市转型.通过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复兴计划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对该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进行总结,即改造并融入新功能、协调发展整体环境、承载工业文化信息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专业技术力量和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