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力学在建筑学专业中起什么作用?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应包括哪些内容?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建筑学系在1985年即提出建筑专业力学、结构教学体系改革的设想,随后相继出版了教材《建筑师力学与结构选型》及其续集,明确提出了建筑师力学,以区别于建筑力学。同时,对与之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如制作了大量幻灯片,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运用CAD技术进行结构选型,变传统的经验主义、直觉的选型为科学的、理性的决策;学生将他们设想中的结构形式用模型表现出来,从中体会力的传递、结构的构成。通过以上努力,…  相似文献   

2.
李江  韩荣 《华中建筑》2020,38(3):138-141
微课作为当今信息化领域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简短、内容具体、资源占用较小的鲜明特点。《建筑结构与选型》作为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涉及到多种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构成了若干个完整的知识点,十分适宜进行微课体系建设。《建筑结构与选型》微课体系建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精细设计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环节组织和展现方式,满足学习者基于视频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达到重点掌握各结构体系分类与应用等教学任务。通过《建筑结构与选型》微课体系建设的组织架构设计,希望能够为建筑学专业相关微课制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为载体,结合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从参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设计制作力学结构模型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并从授课角度融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与环境,促使课堂实践教学常态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着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建筑结构课程中设计体验式教学环节,包括学生分组讨论和制作模型,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模型的截面几何性质,师生共同分析模型的力学性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概念原理,合作完成目标性任务。通过完成目标性任务,学生加深了基本原理的理解,享受了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后期课程的学习热情。实践表明体验式教学实践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通汇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0)
该文阐述环艺专业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静 《山西建筑》2014,(11):263-264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结合现今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建筑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改革思路,以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工程结构和构件设计方面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建筑实践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力学和结构课程体系却落后于建筑实践的发展,内容相互隔离而陈旧。针对这一局面,重新构建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建筑力学、结构选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密切结合了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改革了课时设置、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结构性能、结构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建筑环境模型制作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思考,阐述了模型制作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设计者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在于设计者对建筑本身的理解及对建筑本质研究来创造设计更好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9.
"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是传统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筑感知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搭建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入门初步的桥梁。基于多年来对"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从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模型制作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有效促进了学生将“平面设计”思维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思维。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秉承“四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将课堂教学、团队研讨、上机操作和模型制作四方面有机结合。通过分析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策略,旨在为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复合型土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8)
《建筑力学与结构》包含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三大力学与建筑结构的重点教学内容,课程中力学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过程枯燥复杂,计算繁琐。本文分析《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学科优缺点,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了本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由此增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和授课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建筑专业学生重“艺术”轻“技术”,以及结构概念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重庆大学前期课程建设及研究基础,探讨建筑专业深度融合结构基础理论和典型工程案例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状调研分析了建筑结构及选型课程的特点及其对建筑专业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变革教学手段和拓展教学模式,提出了强化结构基础理论和典型案例分析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系统地将建筑结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到建筑专业知识体系中,建立了强化结构基本理论与典型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架构体系,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性展示和研讨,为培养具备较深理论素养和前沿结构技术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以建筑结构理论概念知识和结构分析能力为主的教学资源平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工科”教学实践理念,强化典型工程技术应用与结构基础理论的之间关联性,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易懂性,培养学生对结构概念和结构选型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学生评价工程的能力,对“新工科”建筑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扼要介绍了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内容,提出“模块化”教学方法,分析了“模块化”建筑初步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充分利用技法模块、构成模块、空间模块、建造模块及其之间的逻辑性,引入新的学生作业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建筑的认知水平及设计的基本能力,以期提高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宁侠 《山西建筑》2010,36(16):204-205
针对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口径过窄及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飞速发展和建筑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分析了当前高校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能力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了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案和措施,并应用于广州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结构设计竞赛,可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完成竞赛所必须的结构选型、计算分析、模型制作三大环节出发,在每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教学,分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念设计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通过组织校内竞赛和开设创新实验课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游戏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以3Dsmax为基础的游戏美术制作是培养游戏人才的重要目标。涉及多个相关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该文从对游戏教学方法进行浅析,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兴趣以及专业制作能力,建立正确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9,(17)
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基于行业、产业背景,以后续专业发展、行业产业知识需求和职业素养要求为目标,力学、结构、施工融为一体,结合道桥专业课程建设,对行业背景下道桥专业力学课程特色发展和课程标准制定、实证进行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存在课程体系开发弱化、课时不足、内容选取不合理、学习难度大和考核单一化等问题,需要基于行业背景下进行力学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定位、力学教学与道桥结构教学、施工教学及职业素养相融合和力学产教和科教融合发展,合作共建以行业、专业特色为支撑的力学特色课程并形成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建筑类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注册建筑师奠定力学基础为总体目标,探讨了此类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力学概念、结构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