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目前在城镇化以及旧建筑物拆除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地震灾后重建,对钢与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构件开展研究很有意义。通过对最新再生混凝土组合构件及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再生混凝土组合构件及结构的力学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构件及结构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与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再生混凝土是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出发,发展再生混凝土很有必要。本文对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应用现状、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和再生混凝土在建筑梁柱构件中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财产损失和人员损伤,造成大量建筑毁坏,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弃材料。因此,利用回收建筑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形成再生混凝土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对再生混凝土构件及各种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已开始多年,但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组合结构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分析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在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建筑拆除的废料中混凝土约占30%~40%,其合理利用对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利用再生骨料制作而成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本文对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抗震、耐火、收缩徐变、耐久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7,(11)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结合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成为研究的热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分别在构件和结构两大研究层面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短柱、长柱和框架的受压与抗震受力特性,指出了钢管再生混凝土在构件、结构两大研究层面上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及方向。已有成熟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基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静力受压强度和抗震性能指标,再生混凝土可以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承重结构之中,从而有望高效地解决建筑垃圾污染和天然粗骨料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6):47-48
再生混凝土技术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对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墙、框架等构件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2018,(10)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利用可有效缓解建筑垃圾滋生、砂石资源匮乏的问题,建筑装配式技术符合国家政策需求,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形成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通过对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装配式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略有降低,但仍满足抗震要求,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结构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筑垃圾目前所处的现状,分析了近些年我国关于再生混凝土不同取代率、粒径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质的影响以及再生骨料房建应用中各部位构件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阻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房建应用的突出问题,并从一些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房建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将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具有一举两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为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频率逐年提高,地震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材料,再生混凝土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是从结构抗震方面具体了解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通过有ABAQUS有限元分析,研究讨论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构件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流趋势,是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国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分析了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查阅和研究大量文献,对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动态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对比,综述了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变形性能,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筑废弃物逐渐增多,城市硬化地面剧增,破坏了自然生态"海绵体"。因此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城市的海绵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主要讨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需求,总结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再生产品用于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及雨水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渗透蓄水等特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13.
重点分析和讨论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和受剪性能、再生混凝土板的抗弯承载力、再生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和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基本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探讨了再生混凝土平面框架在低周反复水平加载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抗震能力;分析讨论了再生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在动力荷载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结构延性、地震损伤等。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研究表明,合理设计施工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基本上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性能要求,其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是可行的,可以在抗震设防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预制构件、构件连接、体系构造、生产施工等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模块建筑体系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该体系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预应力模块建筑体系方案全面完善且构造合理,具有可行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受力机制明确,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设计要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用于实际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模块建筑体系为装配式模块建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某水利建筑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了解该建筑现状下的结构安全及抗震性能,为后期改造等提供依据,对其结构布置与体系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钢筋配置、截面尺寸、填充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检查柱层间垂直度、构件外观质量以及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对建筑垃圾合理利用的处理方式,对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受力性能、耐久性以及和易性进行初步分析。为我国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晓菡  柳炳康  陆国  陈丽华 《工业建筑》2012,42(4):21-24,117
在弯剪扭复合受力下,对2根普通混凝土构件和2根再生混凝土构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稍差,但基本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唐俊 《江西建材》2023,(12):73-75+80
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建筑屋面保温泡沫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大幅减少既有建筑垃圾外运,对于提高建筑屋面保温和防护性能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通过混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并对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及性能进行测试,以探讨施工工艺和现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屋面保温,当组成一定比例时,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的影响及机理、建筑场地和地基、结构布置、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规定几方面阐述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对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再生混凝土绿色、环保,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钢筋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发展与工程应用,分析了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抗震性能、抗火性能、氯离子侵蚀后性能、徐变及抗冻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列举了典型工程案例,指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研究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梁-柱节点及框架结构的上述多数性能较同类钢筋普通混凝土构件(结构)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但可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其与普通混凝土相当甚至更好的性能,可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