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对武夷风格建筑的细节特征展开论述——因地制宜、粗粮细做。此特征是武夷风格建筑区别于其他地方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从环境及整体设计入手,对"武夷风格"建筑的群体特征展开论述,这也是宜居环境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3.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对武夷风格建筑的单体特征展开论述——传承、转化和创新。这也是齐康教授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话题精辟独到的见解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武夷风格建筑的思考和展望是期望能从更高的视角为武夷风格建筑的灵魂注入灵性,挖掘其文化底蕴及哲学思考,为武夷风格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是关于形的论述,那么武夷风格建筑的设计思想原则便是关于神的论述。作为特征的形是关于皮肉和血液,作为思想原则的神是其骨架和灵魂,使其形万变不离其宗,赋予其灵魂并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武夷风格建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三方面。如果说武夷风格建筑形成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两因素是基于物的时空因素,那么社会因素便是基于人的影响因素。物和人一静一动,使武夷风格建筑成为历史的必然,也可以帮助人们拨云见日,更加清晰地诠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和社会环境因素是"武夷风格"建筑形成三个主要的形成因素。其中自然和历史是一横一纵两个客观因素,对于这两个成因的剖析也是对武夷风格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8.
“建筑电气”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筑的出现,建筑电气已发展成为以近代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工程学科,成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建筑电气的概念,力求给"建筑电气"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定义,分析了建筑电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杨涛  杨昌鸣  滕军红 《新建筑》2012,(5):116-118
建筑以人为本,风格当随时代,这两个基本原则揭示了建筑界的一个普遍"常识",即"风格"是果,不是因。历时150年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新风格"探索历程说明:中西成熟的建筑"风格"不是中国现代建筑"新风格"的来源;当代中国建筑应该放弃无果的"风格"借鉴,思考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和风格紧随时代,专心研究当代中国人及社会对建筑所提出的真正要求如此,中国当代建筑的"新风格"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大量的考据材料中,对建筑学术界所说的:“‘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作了辨正,并提出和证明“建筑”一词来源于中国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风格问题是重要的建筑理论问题,对城市和建筑的规划设计的影响十分深远。是哲学观念引导设计思路,哲学观念及建筑理论的创新属于源头的创新,科学的哲学观念的生命地久天长——这大概是钱学森先生视"建筑哲学为建筑科学的最高台阶"的原因吧。为了引起同行朋友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这里翻捡出一篇旧作,作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欧陆风格”建筑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了哥特建筑研究从技术到精神转向之间的断裂,正是主流学者们对哥特建筑东方来源说的忽视导致了这一转向的中间环节的缺失。文章通过对19世纪末至二战前兴盛的东方来源说的细致分析,将其定位为伪装成技术问题的精神概念,为二战后的象征性解读提供了可参照的对象;从这一层面来说,被忽视的东方来源说沟通了象征性解读与技术性解读的断裂,保持了学术史的连贯性,进而得以重拾缺失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赵鲁 《今日消防》2021,6(2):22-23
建筑消防设施是依据国家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在建筑物中设置预防、救援、扑灭火灾的设施设备总称。想要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重要作用,就需要对建筑消防设施类型进行准确把握,并联系实际从实施检查、开展检测、维护管理等方面入手,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建筑物安全性也能得到可靠保障。本文联系建筑消防设施作用,从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功能出发,对其分类进行细致阐述,并立足实际提出几点行之有效消防设施管理策略,希望可以发挥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萧默 《华中建筑》1993,11(2):16-19
该文由对《建筑是美学的误区》一文的商榷引起,首先从逻辑学和哲学角度,论证了“建筑艺术不是艺术”、“建筑不是艺术”等说法就和“白马非马”的荒谬命题一样不能成立,坚持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继从层级性角度,论述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及其属性,即低、中层级的建筑,其艺术性体现为创造一种主要与其物质性的目的性规律性的和谐的美,类似于而不属于实用艺术,高层级的建筑,其艺术性则应已进入了狭义的、纯粹的艺术领域,除须取得与物质性外更须主要取得与其精神性的目的性规律性高度和谐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必将更多地“违反”物质性的某些“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16.
赵斌 《四川建筑》2013,33(3):182-183,186
文章论述了建筑装饰设计的"绿色"概念。总结了建筑装饰设计的体会。提出了外窗、隔断、"绿色建材"、灯具的选用及"适老"设计、厨房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工业风格的建筑内装形式是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随着工业风格内装逐渐成为建筑内装工程的热点之一,其表现模式、设计手法、技术更替呈现多要素、多类型的演化特征。文章针对工业风格内装的模式差异提出分项化的评价指标,探索适配性的设计方法,提出工业风格建筑内装的系统性营造导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是实践提出来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从50年代开始,我国建筑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讨论。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据笔者所见,对于建筑的“内容”、“形式”这些概念的基本含意和它们的实际内涵,仍是众说纷纭、各有所指,缺乏定义上的明晰性和精确性,这势必影响到学术讨论的正常进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澄清这些基本概念。当然也只是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探讨而已。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优秀建筑论──淡化“风格”“流派”,创造“优秀建筑”邹德侬,杨昌鸣,孙雨红改革开放十余年来,建筑创作领域突破"千篇一律"的局面已经形成,可以说,建筑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建筑市场被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剖析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所在,阐释了西扎对地域主义的独特理解,并尝试用谱系学中的"来源"概念来概括西扎的建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