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营造体系中提炼出空间艺术形态的相关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楼阁式建筑的出现也是中国传统木构造建筑的大势所趋。文章从现有中国楼阁建筑的构成体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功能性对于空间艺术形态的影响,通过分析解读,在建筑设计理论和相关案例的层面上来探求中国古代楼阁建筑设计思想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2.
楼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类型,兼具有城防、居住、娱乐以及礼佛等多种重要功能,其自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建筑技术和较大的建筑体量,同时竖向空间的设计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体现出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对楼阁建筑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楼阁建筑空间设计的空间复合、时空同一、空间"平面化"等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解读其蕴含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迅翔 《华中建筑》2004,22(1):111-117
木构楼阁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建筑类型,集中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木构建筑技术,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从楼阁建筑空间、构架、立面和尺度四方面对楼阁的建筑构成作了初步考察,并结合历史上楼阁建筑的发展,力求全面探讨其中的构成规律,掌握古人楼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著名楼阁类景区为研究出发点,以与此有关的特色空间形态及旅游现状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首先对楼阁的选址和空间的变更进行分析,讨论楼阁类建筑现存的真实性尚保存有多少,其次从旅游区的现存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业态种类的缺失与文化的不足,从而最终提出楼阁建筑需要在“真实性缺失”与“历史要素存在”双重矛盾中探索文化导向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楼阁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它体现了当时建筑对空间的追求方向和最高的技术发展水平,同时也展示了建筑立面演变的过程。木构楼阁建筑的平面是对称、规则、均衡的几何图形;楼阁建筑空间构成有其独特之处,主要是由垂直向空间相互叠加而非仅仅是在水平向的扩展;楼阁建筑本质上是屋的叠加,立面的构成要素概括起来是平坐、柱额、檐。  相似文献   

6.
楼阁建筑是汉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中原汉画像中包含的汉代楼阁建筑结构及技术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总结出汉代楼阁建筑的形制变化、功能与使用、形式与内容、精神与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和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空间布局最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为现代仿汉建筑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和形制...  相似文献   

7.
永宁阁是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中的地标性楼阁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辽金建筑风格。永宁阁建筑设计在对我国中古时期楼阁建筑遗存以及见于中古绘画作品中的楼阁形象加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实际需要的再创作,学有所本,仿中有创,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一次礼赞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古代楼阁建筑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楼阁的不同功能类别以及各自的建筑特点,同时对楼阁的设计特点进行探讨,在与古代文化思想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古代楼阁设计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浙宋塔中的木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佛教东渐,带来了最神圣的窣堵波,安放在中国崇高的木楼阁建筑顶端,成为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圣物,从此创造高耸挺拔、舒展俊秀、庄重威严、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楼阁式塔,成为中外建筑文化的合璧之一。在这个建塔的历史过程中,地处江南的五代是越王钱弘俶便是一位突出的推波助澜的人  相似文献   

10.
韦克威 《华中建筑》2001,19(2):102-102
最迟源于东汉时期的中国古代楼阁建筑到明清时期的繁荣发展期,历时将近两千年,比之于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历史要短很多,中国封建社会正好始于战国时代,一直持续到清皇朝结束,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发展年代正好吻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比奴隶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因此,从宏观而论,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发展无疑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但就楼阁建筑本身而论,它自身的发展又是相当复杂的。与一般的单层木构建筑不同,楼阁建筑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供高大的形体和高效实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鸣鸣 《南方建筑》2006,(2):116-119
建筑装饰是建筑营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本文主要从建筑装饰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及其表达的方式两方面着手来研究,希望可以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孙睿 《山西建筑》2010,36(20):12-13
阐述了楼阁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对南京主城及周边范围的文献考证和空间定位,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使人们对楼阁建筑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楼阁,以大木构架为多见。从春秋战国时代以至清代这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以高台基、柱梁、斗拱及“大屋顶”(此所谓中国古建筑的“三分”)为基本“元素符号”的大木构架体系纵贯其始终,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时代的指针现已走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时代在前进,今不似古,今应胜古。我们的社会是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建筑也应当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然而,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的确是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就并对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产生过影响,有些优秀的传统建筑处理手法至今依然可资借鉴。本文不揣浅陋,对我国古典楼阁建筑之特点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以就正于读者。楼阁建筑的雏型——夯土高台我国的楼阁建筑渊源久远。从原始人群的“穴居”、“巢居”演变到原始社会的“茅茨土阶”。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地面建筑得到发展,商代在夯土台上筑木构已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密檐塔与东南亚的佛塔屋顶特征,揭示其不同的文化含义。文章指出同样高耸入云的佛塔,中国的密檐式塔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及审美特征,是外来建筑式样与汉代存在的"仙人好楼居"思想影响下的楼阁建筑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张小云  褚作勇  朱颖 《中外建筑》2022,(12):121-126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趋同的形势,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成为建筑创作的重要手段。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承载文化活动的重要建筑形式,它承载了城市文化传播、碰撞的功能。文章以安徽安庆工人文化宫建筑方案设计为例,从地形的转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场所精神的塑造这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建筑地域性的现代表达策略,期望能为建筑设计者在文化建筑方案设计中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其普遍性和广泛性更是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我们应充分挖掘其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想结合起来,建立有当代时代个性与我国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重建我国建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装饰艺术也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装饰是建筑营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民居建筑装饰,作为民居建筑中的一项专题,保存大量的地域文化的信息,是研究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课题的珍贵考古遗存。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是综合文化的体现,包括建筑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都涉及的学科领域,并因时间年代的流变有所发展与变化。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例,探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庭院空间的地域文化逐渐流失,很多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建筑庭院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认为传统建筑无法与高效批量生产的现代竞争,传统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出来。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孕育了两千年的华夏传统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建筑庭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建筑庭院文化,从前辈们的设计中提取精髓加以分析和吸收,发展当代建筑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19.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国都,是唐长安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唐朝国家意志的象征,长安城是唐代审美理想物化形态的典范,也是唐诗创作重要的人文环境。唐诗不仅承载着长安城的建筑恩想与审美文化,也是不断充实、拓展长安城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正是在承载与拓展的过程中,在与周边文化地理环境、都城建筑群体的交流互动中,诗人的创作心态日益成熟,诗歌的审美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