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羟肟酸的合成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高颖剑  林江顺 《国外金属矿选矿》1997,34(6):54-56,F003,F004
本文研究了羟肟酸的合成方法,性质,浮选性能及其在浮选中的作用机理,国内外的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羟肟酸是一种选择性能较好的氧化矿捕收剂,可用于浮选赤铁矿,叶铁矿,钛铁矿,硅也雀石,锡石,萤石,黄绿石,氟碳铈矿和钽铌矿等多种矿物。  相似文献   

2.
酸渣酸酸盐在氧化矿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那琼 《金属矿山》1998,(5):22-24
介绍了石油副产物酸渣中活性成分-磺酸盐的浮选性能,认为分子量为350-500的酸渣磺酸盐是选别氧化矿的良好浮选剂。  相似文献   

3.
郁刘发 《现代矿业》2023,(3):187-191
为了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用与推广,针对现阶段可用于开采的硫化矿多为贫矿且伴生情况复杂、易分选硫化矿富矿逐渐减少、浮选分离效率低下、浮选精矿品位低和回收率不理想等问题,综述了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的作用机理及3种氧化技术在硫化矿分选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机制。高级氧化技术因可生成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及超氧自由基等,使硫化矿表面因氧化产生新物质附着而改变矿物表面亲疏水性,并影响矿物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发现通过控制氧化过程从而调控矿物表面性质,可作为实现硫化矿中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机抑制剂在硫化矿浮选中抑制砷黄铁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砷黄铁矿有机抑制剂包括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阐述了有机抑制剂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分别说明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的结构及其在硫化矿浮选中对砷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铅离子活化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经典的活化浮选理论认为:铅离子羟基络合物或氢氧化铅沉淀是有效活化组分,铅离子组分(Pb(OH)~+和Pb(OH)_2(aq))优先吸附在矿物表面活化矿物表面位点,有利于捕收剂吸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组分与捕收剂组分反应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PbCollector),其在矿物浮选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在捕收能力和选择性方面体现了极大的潜力。总结阐述了铅离子活化的经典理论及新进展,将"金属离子配位调控分子组装"引入矿物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活化或抑制领域,为全面理解金属离子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提供参考,并为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浮选药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石油副产物酸渣中活性成分———磺酸盐的浮选性能,认为分子量为350~500的酸渣磺酸盐是选别氧化矿的良好浮选剂。针对混合酸渣质量欠稳定和药剂用量大等缺陷,提出添加辅助药剂来改善药剂性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硫酸铵不仅对氧化铜矿的硫化-黄药浮选具有硫化促进作用,而且在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中具有活化作用。这种活化作用经历了从固相到液相再到固相的相转移活化过程。在“相转移活化”中,硫磺铵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1)增溶作用,即硫酸铵能选择性地溶解孔雀石表面反应活性大的离子,溶解后的矿物表面易于吸附黄药;(2)传递作用,即所溶解的铜离子与硫酸铵结合成铜氨络离子,加入黄药后.铜氨络离子离解,将铜离子传递给黄原酸阴离子;(3)对黄药具有增强吸附作用,即硫酸铵的存在能增加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加快吸附过程,同时还阻止了黄原酸铜向溶液解吸.这三种作用构成了硫酸铵对孔雀石“相转移活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浮选柱在萤石矿浮选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田  刘炯天 《矿冶》2002,11(Z1):227-230
介绍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和原理.对甘肃某地萤石矿石用常规机械浮选机和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浮选方法均可获得CaF2含量大于98%的优质萤石矿粉.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工艺条件及药剂制度与常规浮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一粗二精流程即可达到浮选目标,简化了流程.  相似文献   

9.
将苛性淀粉溶液和三价铁离子溶液调配成铁离子淀粉配合物溶液,以其和苛性淀粉为抑制剂,考察他们在铁矿石反浮选中对铁矿物的抑制性能,并从动电位和红外光谱角度分析了抑制剂与赤铁矿和石英的作用情况。试验表明:(1)铁离子淀粉的抑制能力和选择性皆优于苛性淀粉。(2)在矿浆p H为中性、铁离子淀粉用量为1 000 g/t、十二胺用量为400 g/t情况下,采用1次粗选流程处理铁品位为20.50%的巴西某矿石,可得到铁品位为46.79%、铁回收率为79.36%的铁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苛性淀粉用量为1 000 g/t时的指标。(3)动电位测试表明,铁离子淀粉和苛性淀粉对赤铁矿都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赤铁矿动电位负值增大,但铁离子淀粉对石英表面动电位的影响明显小于苛性淀粉,因而铁离子淀粉在浮选中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抑制效果。(4)红外测试表明,铁离子淀粉中淀粉分子主要通过C=O与铁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氢键作用,β-Fe OOH特征吸收峰的出现,说明铁离子淀粉可能是以β-Fe OOH为胶核,淀粉分子通过配位和氢键作用吸附在胶核表面形成配合物,对十二胺在赤铁矿表面吸附具有更强的空间阻碍作用,抑制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水玻璃在氧化矿和多泥硫化矿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西金矿选矿厂所处理的矿石中,氧化矿占有一定的比例.长期以来选矿回收率较低,特别是氧化矿氧化程度高,泥性强,严重影响选矿回收率指标.为了提高氧化矿、多泥硫化矿、混合矿的浮选回收率,在浮选工艺中添加水玻璃,通过小型试验和工业生产实际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铅是矿业开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日趋重要。随着铅资源不断消耗, 氧化铅的高效利用成为补充铅矿产资源的重要途径。评述了国内外氧化铅矿浮选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氧化铅矿浮选药剂制度以及工艺流程的进展情况, 并对氧化铅矿的浮选工艺进行展望, 以期为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浮选捕收剂及硫化机理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法和硫化浮选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指出了氧化铜矿浮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镍钼矿中镍矿物浮选回收率,对其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十六烷基吡啶在氧化镍表面的吸附能为-443.04 kJ/mol,小于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能(-420.16 kJ/mol),可作为氧化镍和氟磷灰石浮选分离的捕收剂。酒石酸与Ca2+形成络合物,络合物附着于氟磷灰石表面,影响捕收剂与氟磷灰石接触,可以作为浮选抑制剂。该镍钼矿石镍含量4.52%,经浮选可以得到镍回收率89.06%、尾矿中镍含量低至0.71%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石性质和药剂制度的不同,氧化铜矿石浮选分为直接浮选和硫化浮选。氧化铜常用捕收剂主要有黄药及其衍生物类、脂肪酸、膦酸类、羟肟酸类、螯合类等,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氧化铜浮选法组合捕收剂和新型捕收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为氧化铜浮选药剂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细粒氧化铜矿物浮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细粒嵌布的氧化铜矿物资源,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非常难选.本文采用孔雀石纯矿物,研究了真空微泡浮选法的效果.通过与常规浮选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真空微泡浮选法是处理微细粒氧化铜矿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主设计的水力空化循环装置处理氧化锌矿浆后进行浮选,研究了浮选条件对有、无空化处理的氧化锌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大大提高氧化锌矿的回收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时间、空化管结构、充气量等因素对空化处理氧化锌矿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空化泡提高浮选回收率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铅矿浮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从浮选工艺流程和浮选药剂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氧化铅矿浮选研究和应用的进展情况,并指出氧化铅浮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藏某氧化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化胺法对西藏某氧化锌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分别考察了磨矿粒度、分散剂用量、硫化钠用量以及不同碳链长度的胺类捕收剂等因素对氧化锌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硫化胺法能够有效实现西藏某氧化锌的浮选。在原矿锌品位为6.8%条件下, 可获得锌品位为23.38%, 回收率为90.1%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9.
刘阅兵 《矿冶》2014,23(4):28-30
云南金山氧化铜矿含铜3.184%,氧化率70.85%,属于高氧化率的氧化铜矿石。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工艺,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2.087%、回收率为87.06%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汤丹选矿厂的选矿回收率, 降低成本, 在实验室采用硫化浮选工艺, 对新型活性剂D2、N845及混合捕收剂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活化剂N845的活化效果比D2好。异戊基黄药和丁铵黑药混合使用时协同效应显著, 可提高回收率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