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保存古建筑的原生特点,避免破坏性保护,对古建筑实行精细化的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古建筑保护方法演变历程,指出了基于BIM技术搭建的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必要性.结合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理论,引入BIM建模技术,设计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流程,并基于所建立的信息模型创建古建筑材料动态信息数据库,设计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方案为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古建筑构件大量流失和难以复原的现状,构建了基于新型数字化技术的江南古建筑构件保护模式:开发了基于照片建模的古建筑构件3D数字化技术;搭建了古建筑构件3D交互与展示的传播平台;提出了古建筑构件修缮复原和被盗追踪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古建筑遗产精细建模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方法,提出了古建筑遗产精细建模的方法和应用观点。以释迦塔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古建筑进行了模型重建,最终实现了高精度、高保真的古建筑模型。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建模,使得古建筑的细节和特色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点云-数字化测绘方法通过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采集古建筑点云数据,并通过数字建模将成果展现。该技术能快速获得测绘对象的三维数据,但是在点云数据处理、点云-数字化成果过程转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文章选取福州地区代表性的传统宫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古建筑测绘全过程中踏勘、三维扫描、测量、数据处理、建模等各个环节展开研究。针对测绘过程出现的点云数据降噪、点云模型清理、庞大数据文件的采集记录保存提取、不同数据处理平台的数据传递、点云文件数字化建模精确性等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点云-数字化测绘方法能够快速地获取数字化信息,但是在实际古建筑测绘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古建测绘方法,只能作为其创新性的发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7,(12):63-64
通过分析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的价值,研究BIM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实现途径。并以无锡市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为例,介绍BIM、GIS、三维激光扫描等信息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应用中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目前国内主要依靠手算,BIM技术仍然没有在此领域广泛利用。原因是古建筑相比现代建筑,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且其各构件的外形多样,多有艺术上的考量,更加大了建模的难度。Revit具有很强的空间建模能力,本文基于Revit与其插件Dynamo对灵岩寺古建筑进行参数化建模,提供了同类型古建筑的参数化模型,并给出了据模型生成符合规范的工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综述与操作实践的总结,根据数字设计模型的建模方法,总结了当前建筑设计领域3种既有的数字化模型:CAD模型、数字生成模型、混合模型,在此框架下,通过一系列设计案例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数字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同时对比建筑师在不同模型应用中思维模式的差异,提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1)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得到应用,其前景广阔,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保障。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技术,探究了古建筑保护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吕玉莲 《智能建筑》2024,(3):81-83+135
为实现对建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开展对其数字化建模与虚拟仿真的研究。通过封闭多义线参数化处理、三维图形变换、建筑三维模型参数化描述,实现建筑的三维数字化建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体造型设计,实现建筑的虚拟仿真。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不仅可以实现对现代建筑参数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同时也适用于对古建筑的三维模型构建。通过此次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建筑的CAI、CAD等应用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既有建筑运维管理中的BIM应用问题,系统探讨既有建筑信息模型快速重建技术,提出相对于传统设计建模反向过程的逆向建模方法,并对三维激光扫描和倾斜摄影等逆向建模技术对比分析。借助项目案例,完整展现既有建筑信息模型的实现技术路线,为既有建筑的快速建模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平  龙玉婷 《福建建设科技》2022,(1):101-102,106
本文将通过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客家古建筑3D建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模型三维点云数据,实现客家古建筑模型重建方法,从而解决传统客家古建筑模型重建精细度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重建精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解决传统客家古建筑模型重建精细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推动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深化应用与持续发展,在分析BIM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层面分析古建筑保护的宏观环境,重点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古建筑保护的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汪星逸 《居业》2021,(7):136-137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发展契机.而古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完整性和历史性,是展现其历史风采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技术的含义和特点,阐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修复与保护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古建筑数字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徽建筑》2019,(8):44-45
在当代古建筑保护应用进程中,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逐渐成为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规范体系建设一直是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必须深入地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扩大数字技术的效应。本文从数字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出发,系统性地分析了数字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促进我国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辅助测绘优势,以中国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进行3个层面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1)从点云数据的采集、点云数据的拼接、点云数据的去噪,到CAD图形的生成和三维空间影像生成等古建筑测绘及数据生成处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探讨了古建筑的三维建模问题,研究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对建好的三维模型进行了纹理贴图,并对三维模型进行了特征线的提取,绘制出了古建筑的立、剖、俯和平面图,并对三维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3)对古建筑测绘在古建筑保护、修缮和重建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在古建筑测绘中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有效实现高精度、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南方古建筑翼角结构复杂,基于测绘的3D重建工作极易在结构的准确性上产生偏差。文章依据中国古建筑文献《营造法原》对南方古建筑翼角结构特征的记述,提出了基于参数化技术的古建筑翼角结构快速3D重建方法。该方法构建古建筑翼角的3D参数化模板,以有限的测绘数据为输入,实现快速建模,给出了翼角结构参数以及翼角上的10类构件的参数化定义方法,并基于实地测绘与3D重建项目对该法进行了应用测试。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李吾伊 《江苏建筑》2021,(z1):60-6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快速性、数据采集的高密度性、全数字化、全天候等特点,现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在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检测领域,该技术可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重建的数字化点云模型精确记录了古建筑的三维与纹理信息,该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检测量测方式,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GIS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给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外业点云测绘实施方案和数据处理流程。结合实例分析了用户对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软件和生成三维古建筑模型的需求,通过建立古建筑数据库,设计了基于GIS的古建筑数字保护系统。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结合GIS技术用于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虚拟现实的古建筑技术进行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是21世纪初开始形成的技术,这门技术运用了综合的信息技术,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才在近年来应用到建筑领域,这项技术运用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对古建筑的建筑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存档,对文物建筑进行技术保护等。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凭借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古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BIM技术是前沿发展趋势,必将有助于提高古建筑信息化管理效率与质量。但目前由于我国BIM在古建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从BIM建模时所面临的构件族参数化规划、模型精细度确立、模型信息交互管理三个主要问题出发,分别提出了解决思路;分析了BIM技术在古建筑可视化档案、文教展示、修缮过程管理场景下的应用优势及标准化需求,以期规范古建筑领域BIM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