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游牧民族所经历的游牧社会向定居社会的剧烈变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牧民定居化进程中,维系新型定居聚落传统风貌的传承与改善人居环境同等重要。基于此,该文以游牧民族定居聚落那拉提哈茵赛村为研究对象,挖掘与梳理该民族传统建筑环境适应性及文化底蕴,分析当代牧民定居点现存问题,并以典型民居为例,从庭院布局、建构材料、屋顶形式和装饰手法四个方面提出民居风貌整治及优化策略,试图为当代牧民定居点风貌特色的提升与塑造提供一种全过程的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多角度方法
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
度对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考察研究,深
入剖析以上各领域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结
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层面上,中国传统
文化在意识观念层面占主导作用,在审美、
选址、规划布局诸等多方面影响人们对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中观层面上,
环境心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则注重中国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中对人与其所栖身环境的交
互影响;微观层面上,建筑与村落作为人们
聚居的容器,是传统文化观念在人们面对
具体自然实践中的体现,这些学科结构作用
不同但互相注释,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
对这个系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认知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转型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寻
求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中国传统聚落人
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气候与建筑一直相互作用并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海岛人居环境是人居营建体系里面的一个分支。本文以舟山群岛为例,挖掘海岛的营建体系必须考虑和适应的外界因素及应对的手法,对"过去-现在-将来"海岛的人居营建体系研究和进步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落分形同构研究的村镇人居空间设计
——以楚雄地区彝族传统聚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聚落及民居凝结着在地居民的经验智慧, 是在地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彝族民居中的火塘、厦子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湮灭,其精神属性也无从归属,加剧传统地区建筑特色的日渐消退。将分形同构应用于楚雄彝族聚落空间定性分析,通过探究实例中空间形式在不同尺度和层级上的相似性,以及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不同层级间存在的相似特征,进而归纳出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的高度一致性,并总结出基于这种分形同构的楚雄地区彝族聚落空间秩序定性分析方法,选取李方村重新构建承载集体记忆的各层级人居空间,探索分形同构视角下营造新型民居及聚落的可能性,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探索创作提供更多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配套法规都对港口工程建设的规划、建设许可和行政处罚等管理内容做出了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仍不清楚该向哪个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许可,行政管理部门对两部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也存在着分歧。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由于对不动产登记相关法规中名词的理解不同,导致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基于此,文章以宁波—舟山港为例,通过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对港口规划、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港口工程建设、城乡工程建设的审批与竣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港口工程建设与城乡工程建设管理的差异,同时指出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提出规划建设与行政管理之间协作配合的工作思路,并就不动产登记管理与港口工程建设之间的分歧提出解决策略,以此为港口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实现文化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系统的融合涉及到大量的工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文化生态角度着手,解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给人居环境带来的破坏,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笔者在结合新区所处区位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生态以及人居环境方面的理论成果,从实用性科学角度出发,对舟山群岛城市建设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以提高该地域人居环境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
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
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
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
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
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
法。文章首先厘清山地民族聚落“山体、河
流、水田、山林、村庄”的人居环境范畴,并且
认为应从河谷等区域层面进一步加深整体认
识;其次,本文介绍了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
空间信息两者出发,再现或部分再现聚落演
变、生成过程的方法;最后,文章认为,生存
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这三者的辩证关
系是聚落空间演变的核心问题,须在研究中
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根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3):230-233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村落人居环境研究过于注重村落本体的现状,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选取梯田聚落所处的元江流域及典型样本大瓦遮河子流域为研究范围,探讨流域视野下人居环境空间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论如下:1)哀牢山区的崎岖山脉与密集水系造就了元江流域的格局,以水平、垂直特征奠定子流域尺度中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基础;2)大瓦遮河子流域的人居环境以"典型山地本底、帚状水系关联"为共性,在中低山区形成"面状森林核心、村落散布周边、旱地梯田混合"的彝族聚落区,在中山区形成"面状梯田核心、村落环绕周边、带状森林围合"的哈尼族聚落区,二者差异源自不同民族适应垂直分异效应的差异化农作策略;3)流域是人居环境研究的基本单元,超越村落本体之外的流域视野对复杂地理环境中的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适宜地貌是山地城乡聚落生态建
设的首要条件,而当前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所
沿用的区域地貌学方法,其视角为“从空中俯
瞰大地”,其结果不仅与人的实际感受存在
较大差别,更缺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难以有效地指导山地聚落生态建设。针对该
问题,本研究基于地貌基本形态分类视角向
“站在山下观山势(更符合人的实际感受)”
的人居视角的转变,通过分析相对高度和坡
度两大地貌基本形态分类因子与生态环境及
城乡聚落建设条件的相关性,在寻找地貌基
本形态分类与山地聚落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
的关系中,构建出:以相对高度为一级分类因
子,以坡度为二级分类因子的地貌基本形态
分类方法,有效地引导城乡聚落的选址和聚
落建设用地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风水学”思想指导下营造
建设的我国传统城乡聚落,既是有形的物
质遗产,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明无形文化
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景观遗产对象。
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文化景观遗产
的新概念,旨在强调从价值层面对遗产的物
质载体进行解读,从而拓展人类对文化遗产
的认识。本文以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
一的视角,对四川雅安上里古镇的风水格局
进行案例剖析,力图厘清我国传统聚落风水
设计的文化意涵、再现其空间魅力,以求为
传统历史村镇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
线索。 相似文献
20.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