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航空业的持续发展和旅客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非航业务的航站楼商业也快速发展。现代航站楼商业既为机场提供了持续的非航收入,同时也为旅客创造了更好的航空旅行体验。由于旅客消费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航站楼商业空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通过对旅客消费行为的分析,对航站楼的商业定位、业态布局、商业动线及环境品质等进行探讨,以期营造出合乎旅客消费行为的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的购物中心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商业综合体设计依旧沿袭传统的商铺—交通空间的二元空间格局,造成体验不佳。文章通过对泰国体验式商业空间进行分类,并就业态、流线、空间造型等方面结合the Commons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设计方法,为国内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赵启凡  李多  戴一正 《新建筑》2021,(2):104-109
我国铁路客站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旅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铁路运营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因此亟待解决换乘站厅商业空间使用效率较低、缺乏商业氛围等问题;同时,换乘站厅的商业空间具有以满足快速疏散需求为前提的特殊性。基于站厅商业空间设计与疏散流线组织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采用PathFinder软件对上海虹桥铁路客站换乘站厅商业空间进行疏散模拟,从流线组织的角度分析现状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的购物中心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商业综合体设计依旧沿袭传统的"商铺—交通空间"的二元空间格局,造成体验不佳。文章通过对泰国体验式商业空间进行分类,并就业态、流线、空间造型等方面结合the Commons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设计方法,为国内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方面入手,对裙房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的安全疏散流线设计进行探讨,梳理安全疏散流线设计的基本逻辑思路的框架,发现安全疏散流线设计与商业空间的使用矛盾。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解决二者间矛盾的三种安全疏散流线设计手法,分别为"用避难走道代替疏散走道""利用上人屋面进行疏散""控制首层平面轮廓",并分析其利弊,希望为后续设计人员进行相关项目设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作为高速铁路站重要组成部分的站前广场是衔接城市多种客运交通方式、大规模人流集散的场所,而充分利用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与交通人流的聚集效应,为其商业空间增添活力,优化商业空间设计,成为挖掘高铁客运站商业潜力和实现站前广场空间集约化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南昌西站站前广场为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站前广场商业与旅客流线的关系、商业空间衔接、商业氛围塑造等,并提出商业空间模式的发展思路与策略,为类似的工程项目规划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琰  范文兵 《华中建筑》2011,29(12):63-66
轨道交通枢纽衔接部可分为出入口通道、周边商业设施连接通道、站厅延伸体三种空间类型,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该文以上海中山公园枢纽站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衔接部商业空间的业态定位、流线组织、空间设计等特点,为我国未来轨道交通枢纽商业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铁上盖综合体因其流线更复杂多变,对地铁人流的聚集及疏散更具有依懒性,从而对其中的商业模式、出入口布置及交通流线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变化。以"三花国际大厦"综合体内商业部分的人流设计为例,通过对项目出入口的分布、商业首层及二层平面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接驳关系的分析,对地铁上盖综合体及接驳商业内人行流线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关系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于处于新常态阶段的高铁枢纽,如何从设计入手,优化改善枢纽空间,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调配商业资源,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高铁枢纽综合开发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1)增强前期分析、商业策划工作,进行多种专业协同设计;(2)设计共享空间替代集散广场;(3)扩大人行交通面积,延长人行流线,将流线与商业空间紧密结合;(4)结合轨道交通,构建"地铁商业+枢纽商业+城市商业"在一起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四种设计方法可以达到以下结果:车站兼顾城市服务职能,体验经济替代交通运输经济成为车站核心;建筑外形更加注重车站个性的张扬和地域文化的体现;空间融合——商业空间与候车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0.
以当前商业综合体建设中最热衷讨论的"游憩商业区"为研究视阈,先对我国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历史、面临问题及挑战进行简单介绍,接着依次阐述游憩空间、游憩商业空间的定义与发展情况,然后以武昌徐东大道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从建筑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形式、交通流线组织、游憩商业空间营造等方面,论述基于"游憩"体验下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重点,以期能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转型与城市游憩资源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