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展示城市文脉的传统空间。该文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悬桥巷街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人居环境科学的多元视角,归纳街区活力特征,从人类、社会、居住、支撑和自然五个系统分析其活力衰落原因,并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可持续性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再生的途径,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更新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2.
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中,居住性历史街区承载着传统风貌存续、街区活力再生、现代宜居优化等多重时代使命。居民主导、多元协力、活态治理是北村韩屋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机制:居民主导—自下而上自主式更新是北村治理启动与传统风貌保存的基础;多元协力—政府自上而下结构性保护与政策扶持、专家技术协力、市民文化协力是北村治理发展及街区活力再生的动力;活态治理—居民主导、居民主体、居民自治是北村治理持续及现代宜居优化路径。汲取北村韩屋街区治理方法,存续经验,对我国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信宪 《城市住宅》2021,28(1):136-137
在传统居住街区普遍面临活力衰退的背景下,以广州传统居住街区为例,针对以往研究对空间活力内涵认识片面、活力特征把握不全的问题,在理清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功能要素、物质环境要素以及社会文化要素分析传统居住街区的活力因素特征,以及传统居住街区活力因素对空间活力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进程,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均面临着重大挑战。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伪满建筑群的典型街区,同时是长春市当前留存较多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能够体现长春伪满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近年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本文从保护历史建筑、重塑空间格局肌理、打造公共活力空间以及特色文化基因植入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建议,使街区成为城市的活力地段。使得作为长春名片的伪满文化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以不同的形式重新融入到城市中去。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旧街区的再生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天津以街区改造为单位的小规模更新,及对旧街区再生与利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12):65-6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城区的改建、更新问题日益突显。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也就被提上日程。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为旧城空间结构的更新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调研,以长春市人民大街历史街区为例,对人民大街北段的可达性和便捷性进行分析解读,寻找恢复历史街区生机与活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再生是一项涉及民生改善、公众参与、活力激发的社会实践运动,"小尺度、渐进式"模式的探索无法脱开相关政策的研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再生在实践过程的不同阶段探索了动态征收、自主更新、资金来源、土地流转等方面政策创新.文章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为未来相关城市更新工作的展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内城街区承载着居民的情感记忆,是展示城市人文底蕴的魅力空间.以西安回坊作为内城街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引入社区营造理论的多元视角,归纳西安回坊活力在“人、文、地、产、景”五方面的具象特征,探析了内城街区活力旁落的原因和社区营造激发活力再生的途径.研究发现: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场所的连续统一、业态的多元包容和生境的丰富体验,是西安回坊富有活力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针对西安回坊面临因原住民流失、地域文化消解、场所空间凋敝、业态特色渐失、生境展示乏力所致的活力危机,提出以文化自信为指引,以居民需求为先导,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从场所、产业和生境入手的社区营造途径,促进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9.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制定了《大新京都市计划》,将长春市("新京")的"新天地"街区功能定位为娱乐区。经近百年的历史变迂,目前遗留下约1.58公顷部分原街区。自2009年11月长春市政府将其确定为"老宽城子历史街区"后,街区的保护与修复受到关注。本研究遵循保护历史原貌的原则,对街区进行全面调研与普查,并对单体建筑进行测绘,提出了保护性的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保护是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历史街区的价值得以重塑、活力得以再生,这是城市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该文以台北市剥皮寮街区的更新为例,在对其历史背景解读基础之上,对其保护与再生策略进行探析,从规划理念、再生策略、实施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就文化再生及公众参与两方面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的数十载后,传统旧街区作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单元和复杂系统,同时面临着更新和发展的多重困境。目前,传统城市更新模式对旧街区中复杂多元问题和诉求的兼顾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平衡多元问题、兼顾多目标因子的旧街区更新模式逐渐成为城市更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天津市三马路街区的更新设计实践,引入"复合化"的概念和策略,进而提出建立"复合化系统"的更新模式,实现兼顾功能、空间、交通、文化、生态五个因子的街区更新策略。旨在为城市旧街区更新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一种解决途径和思考方式,为城市更新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住宅建设,今后将逐步向改造旧城方向发展。对旧街区住宅整理建设的可行性,各地城市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1980年秋,我们结合某建设单位职工住宅设计任务,选定了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街区一角,作为旧街区更新规划的设计试点。研究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探索适合旧街区整建的居住组群空间结构,群体组合和单体设计等,以达到既适当地提高建筑容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承载着不同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产物.随着长春市的不断发展,如何围绕历史文化环境塑造特色的城市风貌、发挥城市潜在的优势效益成为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文章以长春市宽城子地区为例,在发掘宽城子地区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分析宽城子地区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街区更新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研究城市更新治理对提高居民满意度、加快城市更新进程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空间肌理特色,更新面临多重困境。从治理机制、空间重构和活力再生3个方面分析其逻辑,以江苏省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提出社区营造视角下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路径:完善城市更新制度,增强空间资源保障,加强社区的活力塑造,以此探索更新的可持续价值,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传统街区积淀下的复杂人脉和地脉使得街区往往呈现出混合居住的特征,这导致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建筑更新面临诸多困境.选取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中的4个典型居住建筑样本,通过对其更新历程的回溯,解析不同类型居住建筑更新中所应对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而归纳并反思更新实践的经验以期为后续的城市居住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街区记忆为研究对象,选取旧厂区改造、旧城改造和新区空间拓展中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开发商通过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和后期改造措施提升项目价值、给街区空间再生产注入新活力的方法,旨在传承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20.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