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2.
村落空间资源化--村落营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乡村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在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上,提出了"村落空间资源化"的村落建设新思路,并对村落空间资源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村落外部空间、内部空间、院落空间三个层面,探究闽西客家传统村的营建模式。首先,分析外部空间要素与山水环境的分布特征,总结"围林补山与建塔阁补形"的外部空间的营建手法与改造技术;其次,以"向心"集聚与"对称"组合的模式为对象,研究村落内部空间秩序,进而论证"对称"与礼法的融合模式;最后,通过聚族而居、防御需求、风水理念等机制,阐明院落空间的营建技法。研究表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营建模式与山水关系、价值体系、礼制秩序、防御需求相关,其营建模式体现了最优经济原则和生态环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谦飞  周婧  梁变凤 《工业建筑》2020,(9):42-48+98
柳林县西坡村是晋西沟壑地形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村庄呈放射型布局,村落整体顺应山势的高低变化,依山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格局和民居建筑形式。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西坡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及特点、村落整体营建、院落营建和建筑单体营建三个部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西坡古村落在独特的沟壑地形条件下的营建智慧与特色,并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策略,旨在为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2-3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乡村社会在精神层面上对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实践层面上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乡村的生态危机日益显现。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源于工业文明时代对科技的滥用、迷信和对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生态智慧的舍弃。而传统村落生产生活中蕴含的生态智慧、生态经验、生态知识并非都是过时的,它们不仅有可能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而且对工业化、城镇化有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维护生态链条、物尽其用、尊重自然规律等。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需要大力保护和发展的对象,在挖掘村落文化及提升村落品质的过程中,村落公共空间能够起到显而易见的效果.在分析公共空间层次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点、线、面层级来进行村落公共空间的营建的方法,从而达到改善村落的环境质量、凸显文化氛围的目的,以此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揭示"道法自然"思想对传统村落营建的方法论意义,以渝东南农耕型传统村落为实证,通过对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从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要素梳理及择居形态等方面解释其营建手法中所蕴含的顺应天道的世界观与万物平等的关系论等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1.
合阳灵泉村是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十几年间新村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变成主要生活空间,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如场所精神丧失、传统营建经验消逝、人居环境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现今新村在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之间失去平衡,过分强调发展和流于表面的保护,致使其空间失活。本文针对灵泉村新村空间,进行空间活化的路径探索,研究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促进良性运转、实现长久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的方式,从功能组成、分布形式、发展历史、保护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固新村的水井空间特征,指出传统村落的水井不仅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及社会秩序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概念、分类、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整合,总结其景观特征。研究范围以传统村落特征及韵味比较浓厚的江南地带为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 大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 产生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农村建 设”、“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等一系列 创建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乡村地域 的投入与指导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也对传统 的营建模式产生了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 村庄建设中外力强介入的整体改建、外力弱 介入和村民自建的局部改建等营建方式的特 点,随后分析乡村地区建筑特有的与生产生 活紧密相连的功能多样性,与时间紧密相连 的营建渐进性,以及与使用者紧密相连的村 民主体性等营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针 对功能多样性特征的村落分类和引导,针对 营建渐进式特征的建筑营造示范与引导,以 及针对村民主体性特征的村落营建保障与支 撑等乡村地域建筑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1村落概括四川芭蕉沟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始建于1939年,是四川嘉阳煤矿集团的诞生地,目前是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工人村社区。该村北以打鼓山为界,南至位于谷底、横贯东西的山涧小溪—芭蕉溪,与对岸高耸的白石岩隔溪相望。整个村落地  相似文献   

16.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17.
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居住着来自于闽、粤等地的移民后裔,这些村落在建村之始就受到闽、粤聚居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形态表现出闽、粤形态的印记。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等始终影响着琼北传统村落的嬗变,并最终使琼北传统村落呈现出本地域的特点。该文从琼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入手,探析其营建模型的特征,分析了其物理、社会环境调适的策略和技术,从而总结其村落营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贵州安顺传统村落空间保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我国目前针对安顺传统屯堡聚落的空间研究并不全面,安顺典型屯堡的空间价值保护和传承面临机遇与挑战。以有着“明代活化石”之称的贵州省安顺市鲍家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鲍家屯的聚落、街巷和民居3个空间层次进行分析,揭示鲍家屯空间的智慧和价值,并提出其古村落的空间保护策略,以期为贵州安顺传统村落屯堡的空间营造分析和保护传承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最艰巨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梅山古寨(图1)所在的传统村落作为湘中地区古老而神秘的梅山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与历史文化资源,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地域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体现了建筑地域形制以及独特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