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野外手标本观察、室内光薄片镜下鉴定、高压拜尔法溶出试验和拜尔法溶出浆液沉降性能试验等手段,对云峰铝土矿矿物学特征和矿物可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峰铝土矿主要矿物为硬水铝石、高岭石、绿泥石,次要矿物为软水铝石与黄铁矿。在同一溶出条件下,加入7%左右的石灰矿石的溶出率较高。本区铝土矿的溶出稀释浆液不添加絮凝剂无法进行赤泥沉降分离作业,添加絮凝剂可以显著提高赤泥的沉降速度,所选3种不同絮凝剂1 h沉降后底流液固比均在3.4左右,对赤泥浆液的沉降性能基本相同。铝土矿矿石质量较好,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铝土矿拜尔法悬浮溶出设备参数.采用粒径范围判据判定颗粒周边液体的流态,由悬浮矿物微粒的流动力学和溶出动力学试验结果,计算铝土矿悬浮溶出器设计参数.结果显示,对于屑难浸出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工业氧化铝拜尔法溶出工艺所用的溶出器,采用悬浮溶出器可实现最优化溶出.  相似文献   

3.
刘安荣  李勇  彭伟  王振杰 《金属矿山》2019,48(4):101-104
贵州某高硅中低品位铝土矿石Al2O3品位为57.62%、SiO2含量为9.54%,铝硅比为6.04。为实现氧化铝高效溶出,进行了铝土矿石灰拜耳法溶出氧化铝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溶出温度为265 ℃,溶出时间为65 min,磨矿粒度为-0.074 mm含量90%,石灰添加量为1.4,矿浆液固比为4,搅拌转速为500 r/min条件下,可以获得氧化铝溶出率83%以上,赤泥平均铝硅比为1.33的溶出指标。试验结果可为该类铝硅比较低的铝土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西平果教美铝土矿中Al_2O_3为44.71%~67.37%,平均52.89%,铝硅比A/S为6.97~40.62,平均为15.92,铝硅比较高。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对其进行高压拜尔法溶出试验和溶出浆液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溶出条件下,加入矿石质量8%的石灰,Al_2O_3溶出率在94.00%以上;不添加絮凝剂时,溶出稀释浆液不能进行沉降分离作业;添加絮凝剂可显著提高溶出浆液的沉降速度,在3种絮凝剂作用下,前10 min沉降速度为1.10~1.17 m/h,沉降1 h后底流液固比均在3.40左右,对溶出浆液的沉降性能影响很小。铝土矿适宜规模化生产利用,试验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溶出是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铝土矿中氧化铝水合物存在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溶出条件的选择.结合近期所设计的某氧化铝厂项目一套装置实现高温和低温两种溶出工艺的设计方案,对如何通过一套溶出装置,实现两种溶出工艺,以适应不同矿石的工艺方法和装置,做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6.
溶出是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铝土矿中氧化铝水合物存在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溶出条件的选择。本文结合近期所设计的某氧化铝厂项目一套装置实现高温和低温两种溶出工艺的设计方案,对如何通过一套溶出装置,来实现两种溶出工艺,以适应不同矿石的工艺方法和装置,做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对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强化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过程中添加剂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过程中添加氟化铝, 对焙烧矿的溶出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铝土矿中添加1%的氟化铝焙烧, 经185 ℃溶出1 h 后, 焙烧矿氧化铝的溶出率达52%, 比未添加时提高15%左右;且随着氟化铝添加量的增加, 氧化铝的溶出率随之升高, 当添加量为5%时, 在同样溶出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可达71%;而铝土矿添加3%氟化铝焙烧, 在200 ℃溶出1 h, 氧化铝溶出率即可达到88%。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某地极低铝硅比高铁三水铝土石铝土矿的特性,在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该矿Al2O3含量只有44%,Fe2O3含量达到19.13%,铝硅比只有3.97。研究了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溶出苛性比值和溶出碱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105℃;溶出时间45min;溶出苛性比值1.80;溶出碱浓度180 g/L。在最佳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到81.68%,赤泥中铝硅比仅为0.74。该工艺与常规的溶出工艺相比,实现了在常压条件下溶出,且溶出率高,大大减化了生产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晓平  崔长征 《现代矿业》2013,29(8):153-155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新疆某霞石正长岩进行了烧结条件试验,在烧结温度1 280 ℃,烧结时间2 h,烧损率15%,助剂添加量为0%时,其Al2O3溶出指标最佳。在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霞石正长岩生产氧化铝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铝资源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沉积型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重庆某铝土矿含有部分一水软铝石和三水铝石,铝硅比5.1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铝土矿浮选捕收剂EM505对该矿石进行了正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的情况下,经2粗3精、粗选与精选尾矿集中进行1扫1精扫流程处理,获得了Al2O3含量为68.86%、SiO2含量为6.79%、铝硅比为10.14、Al2O3回收率为83.39%的铝土矿精矿,达到了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原料质量要求。EM505不仅可通过选择性絮凝实现对粗、细粒水铝石的高效综合回收,且所形成的精矿泡沫具有细小、性脆、兼并速度快、不发黏等优点,是铝土矿正浮选的高效捕收剂。  相似文献   

11.
对于铝硅比低的高铁铝土矿采用拜耳法已不能经济地提取。以国外某低品位三水铝石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为浸出介质对其进行酸浸性能研究。主要考察矿石粒度、液固比及时间和温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铝元素浸出效果影响显著。当矿石粒度55 μm,液固比100∶7,温度105℃,时间120 min,采用密闭加压方式浸出,此时铝元素和铁元素的浸出率均高于95%,均得到有效浸出,与浸出渣产物表征一致;对该高铁三水矿酸浸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铁和铝的酸浸过程均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低温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中,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其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而评价矿石质量优劣的最主要指标是活性铝与活性硅的比值,即有效铝硅比.本试验旨在通过选矿的方法,依据三水铝土矿的矿石特性,采用分级浮选流程,提高低铝硅比三水铝土矿的有效铝硅比.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总精矿的铝硅比为5.41,有效铝硅比为11.07,三水铝石的回收率为92.41%.  相似文献   

13.
模拟拜耳法铝土矿溶出及赤泥磁选工艺,研究了广西地区典型的堆积型和沉积型铝土矿中铝矿物的溶出性能及赤泥中铁矿物的分选性能。结果表明: 堆积型铝土矿中各元素分布呈现各自集中、相对分散的特点,铝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铝相对溶出率达93.58%,赤泥中的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铁精粉全铁含量为55.71%。沉积型铝土矿分化程度较低,各元素之间嵌布紧密,矿石中的铝矿物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和绿泥石物,铝相对溶出率为87.73%,赤泥中的铁矿物主要是绿泥石,铁精粉全铁含量仅为31.63%。  相似文献   

14.
铝土矿中的锌杂质会直接影响氧化铝产品的纯度,影响氧化铝的生产指标。由于氢氧化锌为两性物质,所以锌在拜耳法生产系统中主要以ZnO_2~(2-)的形式存在,再加上锌与铝在苛性溶液中有着较为相似的化学行为,这就使得在拜耳液中脱锌极其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添加硫化物的方法除锌,尤其是在配矿时添加高硫铝土矿除锌,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拜耳法除锌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不同生产工艺资源环境效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氧化铝产量的不断增加不仅引起了铝土矿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为了解决氧化铝工业中的资源损失与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比较不同氧化铝生产工艺的铝资源效率、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差异,为氧化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基于三种主要氧化铝生产工艺的典型企业的物料数据,构建了拜耳法、烧结法和联合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物质流图,并以物质流、能量流分析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三种工艺的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研究得到:拜耳法工艺的主要特点为能耗低,但铝金属的损失量很高,对水体与土壤的影响较大;烧结法能耗与碳排放高,降低能耗的空间大;联合法铝的资源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拜尔法氧化铝赤泥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郑州铝厂拜尔法产生的氧化铝赤泥使用浮选再回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和筛析研究表明;氧化铝在赤泥各粒级中呈不均匀分布,粗粒级含Al_2O_3较高,细粒级含Al_2O_3较低。铝矿物以一水硬铝石为主,约占70~85%,它被水云母、水合钙铝硅酸盐和细分散态的铁的氧化物所包裹,矿粒表层以Ca、Fe、Si为主。因此,若用浮选法回收拜尔法氧化铝赤泥,就必须对试料进行分级和再磨,剥离表面覆盖层,并创造新生表面。+0.043mm粒级浮选后的精矿产品含Al_2O_352.75%,作业回收率77.85%,铝硅比7.53,基本达到浮选回收极限。-0.043mm粒级的可选性很差。  相似文献   

17.
某堆积型铝土矿Al2O3含量与铝硅比变化很大,而氧化铝拜尔法生产工艺对该两项指标的要求非常苛刻,因此配矿工作贯穿于矿山生产全过程。通过对供配矿管理业务流程与影响因素分析、持续稳定供配矿研究,建立起采场配矿与堆场调配配矿系统研究模型,提高了配矿效率和配矿质量,总结了一套岩溶堆积型铝土矿进行持续稳定供配矿的管理工作方法,完善了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开发利用,对类似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Silica in the form of clay present in the bauxite ore causes lot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Bayer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a. Therefore, bauxite is processed and washed in trommels to disintegrate and remove the clay before sending the ore as a feed to the Bayer process. Estimation of ore washing potential and the selection of cut size is essenti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auxite washing plan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udy, a simple ultrasonic washing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removal of clay an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an industrial washing process at various cut sizes. Four feed size fractions of clayey bauxite ore were washed in laboratory for 1, 3, 5 and 6 min using ultrasounds. After 5 min, the steady state washing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t was found that at 36 micron cut size, 70% mass and 77.5% alumina recovers whereas 69% of total silica moved towards the tailings streams. Cut size sensitivity shows that by increasing the cut size from 36 micron to 100 micron, nearly 5% reduction in the recoveries of total mass and alumina was observed whereas the recovery of silica slightly reduced in the concent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