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行环境恶化和公共空间缺失是 当前主要的城市问题。针对国内现有公共活 动中心区步行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四种可 行的建设模式,继而以上海五角场和徐家汇 为例,具体阐释多层步行系统的可行模式及 其所带来的地区活力。通过案例阐释,得出网 络化、立体化的多层步行系统适应于当前国内 大多数高密度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城市再更 新这一结论,但也指出,应通过多种评估来定 量剖析公共中心区步行空间实际需求,实现城 市精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琳  薛德升  廖江莉 《规划师》2002,18(1):63-65
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步行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大,解决的办法是将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分开来。针对广州城市交通难的问题,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广州中心区步行通道系统的构想,以促进步行交通的连续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纵观我国城市空中步行系统设计与建设,其大多模式是将高密地区轨道站及周边地块进行连接,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如实反映空中步行系统的整体空间设计逻辑,导致"往下传导难"等问题。作为世界高密度城市地区之一,对于在稀缺土地内建设立体空中步行系统,香港已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即精细化构建空中步行系统空间逻辑。香港中环、湾仔、荃湾、沙田、屯门、将军澳、东涌片区空中步行系统分别代表了"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公共建筑群""轨道站点+商业"3类发展类型。梳理空中步行系统关于功能、交通、开发模式等精细化设计与开发的要点,以期为今后内地空中步行系统在地化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步行系统建设一直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作为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倡导者,伦敦市一直走在前列。本文主要分析伦敦市颁布的城市步行设计导则《步行行动计划》,阐述英国长期以来对于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该计划针对市民心血管疾病和儿童肥胖症等健康问题提出的城市设计措施,以期为我国上海市建设步行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江南古城常熟市为例,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步行交通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步行系统规划及设计层面探讨了优化城市步行系统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通过遵循安全性、连续性、人性化的原则;构建城市安全、充满活力、人性化的步行系统;进行差别化的步行分区,体现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不同用地性质空间内的步行活动特色;形成路径连续、断点衔接的步行网络,提高步行的可达性;精细设计步行廊道、步行环境,提高步行的舒适度;规范设计步行交通设施,保障行人安全,以系统的规划完善步行系统,并号召政府从城市发展策略和总体规划上予以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完善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而高密度的城市中地面基面容量不足和空间割裂,给城市更新带来极大挑战。空中步行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将城市空间整合,并使其能有机生长。空中步行系统在当代城市更新中已经大量使用,并且扮演重要角色,文章结合国内外城市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立体步行系统可能是改善高密度城市中心步行适宜性的有效途径。以实地测量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陆家嘴CBD人行天桥系统的盛夏日微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展开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测试时段,天桥上的总体热舒适度低于地面人行道;空气温度高于地面人行道,而风速则与直观感受相反,低于地面人行道。生理等效温度(PET)(有良好遮阳的情况下)显示地面热环境为"暖",而天桥标高处为"热"。在实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人行天桥热舒适度的设计策略,以使该典型高层高密度城市地区更加适宜步行活动。  相似文献   

8.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冷或强风等不适宜的城市微气候,严重影响甚至迫使人们减少或避免在相关城市空间中的步行等户外活动。同时,针对可步行城市的大量既有研究侧重分析城市步行环境中的物质要素及其内在机制,如景观、步行道宽度、休憩设施等,对影响人们户外活动时生理感受的城市微气候要素的研究较少,如温度和风速等。因此,在具体讨论和衡量人们在城市中的步行体验以及提升城市步行适宜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微观气候治理逻辑值得探索。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交互影响,归纳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而提出一种行人尺度和以步行适宜性为导向的城市微气候管控策略及治理逻辑,来提升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建成区中人们步行时的生理感受,从另一角度优化高密度城市中的步行适宜性,促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解放路特别意图区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旧城更新的高层高密度倾向,是市场经济下,经济诘据的中国城市政府不希望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加强城市设计,通过积极的规划管理为城市争取一些公益性设施,优化城市空间构造,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本文结合广州市解放路重建规划探讨了城市生活空间构造的一种方式———高架步行系统,并借鉴国外“特别意图区”概念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环地区步行体系呈层叠状和网络化,是长期以来城市演变进化和地区迅猛发展以及地形条件影响制约的共同结果.通过汲取中环地区步行体系的成败经验,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发展策略:建立层级化的步行体系网络结构,构筑高连通性的复合步行体系,提倡多功能的步行体系空间使用,合理设置和利用步行体系节点.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设经济、高效的步行体系将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志敏  强丹  叶宇 《新建筑》2022,(3):133-139
高密度垂直城市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复杂的三维步行网络,使得有效应对复杂条件的精准城市设计分析备受关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工具(sDNA)的发展,为三维步行网络的定量化分析与优化设计带来了可能。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在新技术支持下面向设计的分析方法,以及三维步行网络评估、功能布局调整、垂直交通优化的操作范式。相关分析率先实现了复杂、多基面三维步行网络的设计效能研判与优化,为步行空间的开发、周边功能的组织和垂直交通设计提供科学建议。该研究是数字化城市设计背景下的有益尝试,能有效助力城市设计的精细化、人本化转型,推动科学的设计决策和精准的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轨交枢纽站域步行系统面临转型重构问题,一些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资借鉴。大阪梅田枢纽、香港中环枢纽和新加坡政府大厦枢纽分别代表了站城一体、广域互联和活力导向的步行系统发展模式。通过系统归纳与比较分析,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品质层面上体现出层化与网络、内化与关联、包容与持续的共性特征,而在具体的建构方式上又呼应了不同建成环境的有机差异。这些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依赖于有效的城市设计运作与导控机制,三个案例在持续推进、协同组织、精细导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与制度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处于复杂的高密度城市空间和繁忙的工作学习中,容易使城市居民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社区的步行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公共空间,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人工属性,因此有一定的身心恢复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类总结出高密度城市社区步行空间对恢复性存在影响的空间要素及其指标,同时分析广州市两类典型社区的步行空间特征及其空间要素,从增强恢复性视觉感知和促进恢复性活动两种影响途径叙述空间要素与恢复性的关系,为社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是一种在高密度、人口流量大的城市中经常使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促进密集、紧凑的城市形态与公共交通形成共生关系,建设通行良好的步行街区,减少出行对于汽车的依赖,并规划出高密度、集约化、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本文以纽约市为视角,对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节点设计和城市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为我国城市发展和未来城市空间的设计问题找到更好的方向和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屈晓勤 《建筑知识》2013,(12):36-37
本文所研究的郊区商业步行街区是适应大城市环城游憩(即郊区休闲)理念下产生的商业群体建筑模武。有别于城市商业步行街区受限于城市肌理的高密度布局,其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有更充裕的发挥空间,设计的主要矛盾也转向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消费心理以及如何与郊区环境有机共存。文章阐述了基于郊区休闲行为需求的商业步行街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以一些郊区步行商业街区为侧,对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序列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物质空间和人口的高密度发展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广场的更新速度与城市发展不同步,步行空间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公共景观作为广场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影响步行空间的安全。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绿化、道路、水景设计以及景观小品等方面开展景观安全评价,明确景观安全性设计的重点,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评价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有机结合,为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性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人流密集、机动车繁多、土地开发强度高的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城市中心区设置空中步行系统。从案例分析展开,借鉴优秀空中步行系统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核心区的空中步行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 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 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 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 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 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 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 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 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 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 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 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 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 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 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 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 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设计表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可谓无处不在。以下本文就步行系统的人性化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剑 《建筑学报》2001,(3):37-39
本文分析研究了重庆沙坪坝中心区商业步行系统改造工程中步行街和商业广场的几个节点 ,探讨了一些山地城市步行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